院士李建成耕耘数十载 促高程测量迈入“数字化”

李建成(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武汉2月18日电 题:院士李建成耕耘数十载 促高程测量迈入“数字化”

记者 马芙蓉

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8日在武汉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建成获得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57岁的李建成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他是我国精密高程基准面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开拓者,在精密数字高程基准建立与维持、高程测定模式现代化、卫星重力、海洋卫星测高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高程基准是一个国家(地区)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国防安全及修路、架桥、建房、挖隧道等工程测绘中应用广泛。

李建成(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李建成(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李建成介绍,传统高程测量是测量员一步一步丈量,通过埋设地面标石来建立高程控制网,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而且面临山区难作业、不能跨海传递等局限。一旦遇到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标石容易受破坏,难以长期维持。

在武汉大学求学、工作30余年,李建成埋头于精密高程基准面确定的研究。他和团队创新性地提出用数字高程基准模型取代传统水准标石,并将我国的数字高程基准精度从分米级提高到优于1分米,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实现卫星导航定位快速精密测定海拔高程的能力。

李建成解释说,数字高程基准将传统地面标石基准模型化为数据包,再联合卫星导航等现有技术,可以快速、精确、无缝获取我国境内任意一点的海拔高程。其精度越高,越能满足工程建设和精密位置服务中快速精确测定海拔高的要求。

该技术和模型成果已推广到我国20多个省(市、区)和100多个城市及区域,应用于测绘、交通、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等行业和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中,在地面标石遭到严重破坏情况下,李建成团队采用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仅15天便建立起灾区数字化高程基准,在灾区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望30余年科研之旅,李建成将成功归因于“兴趣和爱”。他坦言,当初选择“高程基准面”研究时,它还是一个偏冷门的专业名词,几乎看不到应用前景;在数字高程基准技术推广之初,遇到不少质疑之声,但他都没有放弃。他深信,“坚持做一件事情,把兴趣培养出来,一定会做出一些成绩来。”

“科学进步最终目的是解放人力。”李建成和团队在2015年已将数字高程基准精度提升至9.3厘米,正在朝5厘米努力,预计近两年可以实现;终极目标是1厘米,预计要10年到15年。

“现在导航只有二维导航、平面导航,随着数字高程基准精度厘米级的实现,三维导航、高层导航也将不再遥远。”他说。(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