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和奉献,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又树立了第三座里程碑,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开始迈向深空。

1998年,我国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2002年,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等老一辈科学家和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思路。2004年1月23日,绕月探测工程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2月25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实施,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20年前分三步开展。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始原位和巡视探测;第三步,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

这三个步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它体现了月球探测规划的中国智慧。“嫦娥一号”要完成的,就是第一步实现绕月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开展分析月表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科学探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送上太空后,于11月7日进入200公里的环月工作轨道,这标志着嫦娥一号任务圆满实现了“准确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准确变轨,成功绕月”。

2007年11月26日上午,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从月球轨道传回地面。同时,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累计飞行494天,圆满完成它的使命。我们控制它撞击到了月球表面预定地点,嫦娥一号卫星工作期间共传回1.37TB的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成果,圆满实现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为我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和天问一号等系列任务的连接成功,标志着在深空探测领域,我们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太空探索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