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甘英为何未到达罗马?是胆小怕死还是安息商人从中阻挠?

万里迢迢西使大秦,眼看大秦就在眼前,却止足于波斯湾边,实乃令人扼腕。是浪高水急,还是贪生怕死?蕴含于这其中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公元97年,中国派出了第一个出使罗马的外交官甘英。两年后,甘英失望而归,他只在波斯湾边望洋兴叹,并未抵达罗马,中、欧之间的正式外交未能如愿,令人深感遗憾。

为什么甘英万里迢迢西使大秦(罗马)却驻足波斯湾边不再前进了呢?

《后汉书·西域传》留下了最早的记载与解答:

“和帝永元九年(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逆风,亦有二岁者,故人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康有为满含义愤地谴责甘英的胆小、怕死,被海中艰难吓住了,说他缺乏像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气质。

说甘英是胆小鬼不符合事实,因为他曾是班超率领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三十六名壮士之一;从中国到波斯湾的路线,也是他探险开辟的,他绝不会因胆小怕死而功亏一篑。

有人据此推论,甘英固然不会怕死而畏缩不前,但他可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是“旱鸭子”,面对茫茫大海,只好望洋兴叹;兼之,安息西界船人又描述了海浪大、船程长等,非他力所能及,只得作罢。

即使甘英不通水性,他也可以放弃从波斯湾绕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水路,改走从西亚经地中海东岸的陆道,为什么未采取这一方案呢?有人考察当时的国际局势,指出其时安息和大秦正发生战乱,道路被阻隔了。

有人认为,甘英未能西去罗马,完全是安息商人从中阻挠。当时,中罗之间的贸易主要通过安息商人的中转。安息商人因中转贸易牟取暴利,如在中国境内,一斤丝约等于三十一斤肉或一石一斗粟而已,到罗马,据说一磅丝等于一磅黄金。中、罗两国都想摆脱安息商人的垄断而进行直接交往,所以,有甘英出使大秦之举。但甘英西行路线,基本在安息境内,他准备从波斯湾经埃及去罗马时,安息商人便来阻挠了。安息西界船人乃编造了一篇骗人的故事来,使不明底细的甘英上了圈套。

也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认为甘英被“安息西界船人”劝阻而作退却之想,但安息西界船人并非有意欺骗甘英,而是受了希腊神话中“海妖”迷人而诱人葬身海岛故事的影响。

《晋书·四夷列传》里记载着:

“(甘英)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若汉使不瑟父母妻者,可入’,英不能渡。”

船人所说能使往者思慕恋怀以至于不恋父母妻子的海中之物,很可能是希腊神话中以歌声诱惑的海妖。据说古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经过海妖居住的海岛时,几乎被这些样子像鸟首人身,歌喉特别美妙的“海中女妖”们诱惑住。古人一向将神话与史实混杂在一块。因此,安息西界船人很可能确实看到不少人驾船人海而没有返回,确实以为他们被“海妖”们迷住了,他们出于好意而劝阻了甘英。至于甘英是否真的害怕“海妖”而不再西行已不得而知。

甘英最终未能抵达罗马,令人惋惜,是什么原因使他不再西进呢?是甘英胆小、缺乏探险家勇气?还是因为甘英不识水性?或是战乱阻碍?或者是安息商人欺骗了他?也许是“海妖”的可怕传说影响了他?这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