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月光吟》序:像月光一样的灵魂

文/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陈文东

一个人为什么要写诗,那是因为她有月光般的洁净和清新。一片月光就是一个梦。泉霞无疑就是做着这样一个梦。她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她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在她的百花园里精心地 剪枝、施肥、浇灌。她想让自己所培育的小苗都开出鲜艳的花 朵来。

读泉霞的诗往往会感到,她是对生命的一种更高的审视和关照,所以在她的诗中就有了这样一种自我审视或生命的对话。如果说《月光吟》这部诗集中有一个“自我形象”,也往往是以“我”的第一人称出现。泉霞的诗用的意象独特,比如蚂蚁、蚯蚓、黑卷毛,等等,她所用的都是通过精心观察事物的意象,凝练、独特和内敛,这样诗就有了饱满的力度,例如:《蚂蚁 也自带光芒》:“成群的蚂蚁 / 在我的院子里东奔西忙 / 搬运着能吃的东西 / 据说它们生活在二维的空间 / 只能向左,向右穿梭 / 只能朝前朝后忙碌 / 它们总是沉默着......”她所选用的意象,都是自然找上门的,而且在细微的观察中,一眼就能看到,与诗人的心灵瞬间能够相结合,并且融入血液中:“我爱上了 / 这群蚂蚁,我的前世 / 也许同样是一只蚂蚁 / 我的名字,也在蚂蚁的生死簿上 / 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心 / 一直在为这些小小的蚂蚁激动 / 仿佛只要愿意 / 它们就可以 / 像举起谷壳一样 /举起我 / 让我离开沉重的地面。”泉霞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从 平庸中发现奇迹,从细微之处发现美,蚂蚁虽小也自带光芒。再如《坟头上的打碗碗花》:

这些打碗碗花,代替你/ 从沉睡的梦境中醒来/我只想对着花朵/亲切地喊一声:父亲

我每喊一声/这些花朵都会随之颤动/仿佛是你的心跳/又仿佛你想叮嘱什么/却欲言又止/想你时,我常常想起这些花/想起/一滴露珠/从花蕊中/缓缓流下来 父亲啊,这终究意味着什么……

“坟头上的打碗碗花”,诗人泉霞用了一种最为朴实、朴素、普通的花——打碗碗花,其意象的本身就是一首诗。“代替你从沉睡的梦境中醒来 ......”读这样的诗句,令人揪心的痛!这首诗显露出诗人思念父亲深深的哀伤,这种思念的泪水,诗人不直说,而是用“一滴露珠 / 从花蕊中 / 缓缓流下来......”把失去父亲,在精神上、肉体上双重的折磨,用花朵来代替:“我只想对着花朵 / 亲切地喊一声:父亲 / 我每喊一声 / 这些花朵都会随之颤动 / 仿佛是你的心跳......”短短的几句,穿透力极强,直达诗人内心的深处。既能感动自己,又感动别人,这样的诗才是好诗。作为一个真正诗人的终极使命,就是感恩与责任并重。在诗中不仅看到一个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把读者引向对生命的反思,其中最后一句:“父亲啊,这终究意味着什么......”一句意味深 长的叩问,到达人生命运的终极。

诗集《月光吟》序:像月光一样的灵魂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诗观,所有的诗都是诗人观念的外化。你爱这个世界,就会写出爱的诗。可想,一个冷酷的人,诗里不会有温度。因此诗人首先要有爱心,关怀人类,同情弱小事物,爱父母,爱朋友,爱他人。《月光吟》这部诗集,有许多篇章是写她的父亲、母亲。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在诗中投 入了自己的经历,她善于用细节打动人心,读起来有一种揪心的 痛,不自觉地让你潸然泪下......我们不妨来读一下她写父母的诗:

《我总是心疼父亲》:

....../ 我无数次地站在雪地上,伸开手掌 / 一朵接 一朵雪花 / 变成了水,只有父亲 / 变成了泪水 / 从我的 眼睛里 / 一直流淌到我的心上

《是该为母亲做点什么了》:

起得最早的,除了母亲 / 就是黑卷毛了 / 露水擦亮 它的羽毛和声音 / 它的舌头舔着晨光 / 盘旋在树枝上 / 它一定想从母亲的窗户望进去 / 看着母亲自言自语 / 看 着母亲 / 不言不语......

再如《昨夜,我又看见那颗最亮的星星》:

我以为 / 父亲已经变成了那颗最亮的星星 / 我以为我总是可以摸到 / 夜空的那颗星星 / 然而,苍天在上 / 尘世太低,当我把手伸向空中 / 想摸着父亲的脸庞 / 想 摸着父亲 / 饱含泪水的眼睛 / 我做不到,我恨自己 / 人小言微,即使一句心里话 / 也无法让父亲听到 / 我只能 在梦里告诉父亲 / 我想他了 / 我只能一次次仰望星空 / 让自己的目光与父亲的目光 / 一次次 / 在无垠的宇宙里 默默相遇

她的诗中有大量的细节,细节入诗,往往会事半功倍,容易在人的心理上刻下划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节是诗歌的血肉,有了细节,诗就变得生动而又丰满。越是带有叙事性质的诗细节充盈的可能性越大。正所谓,“点滴入骨,一剑封喉”。泉霞注重把细节描写得意味深长。

比如她的《纸上的高山》。高山、落日、炊烟、植被、山路、村落、钟表 ...... 这些意象的出现,立即给人一种画面感。“沿着炊烟的视线 / 便可以俯视村落和人间了 / 就可以看到金色的植被 / 和弯曲的山路...... 落日 / 像摆放在高处的 / 一座没有指针的钟表 / 植被不会衰败 / 炊烟不会消散......”这里面很多细节,都意味深长,这样就有了画面感,立体感,令人回味无穷。

我注意到,在诗人的笔下,把落叶凋零写得如此坦然、悲壮,她把红叶飘落的各种姿势刻画得像一幅画一样柔美,而又富有哲理。

......

它们有的像是在画句号,有的像省略号/还有的,像是在画问号/我在谷底仰望着,这些凄美的动作/瞬间来到我的眼睛里/……望着这些转瞬即逝的红叶,我终于明白/美是一种光芒,在我心里/一片红叶留下了红/却让光从我的眼睛重返世界

诗人泉霞深深地知道万物皆美,她连一片叶子的凋落也写得如此美妙,写出凄美的一种光芒,而这光芒无处不在,这让我感到了诗的魅力。一个普通的场景或者动作,虽然是平面的、烦琐的、没有深度的,但在诗人泉霞的笔下,却可以把日常生活用诗表达出惊人的人生姿态和哲理。

泉霞的眼里看到了贫穷、隐忍、强悍的生命力,看到了高耸得令人绝望的悬崖。她在诗中写到了淳朴的厚道人,写到了天下最善良的心肠,她写泥瓦匠、修鞋匠、拾荒者。在她的《悄悄离去的背影》中这样写道:

两个泥瓦匠头枕砖头 / 躺在沙土上,头裹兰花巾的拾荒老人 / 正拖着两个大纸箱,搭着几件旧衣服 / 从午后的背影里慢慢走出来 // 她将两块长长的纸板 / 铺在了 泥瓦匠身下 / 又慢慢退回到生活的背景里 // 我望着她 / 慢慢远去的背影,就像 / 一滴露珠渐渐变成了一粒米 / 我忽然想到了母亲......她们那么相似 / 就连俯仰人间和 天空 / 都无法将她们分出来......拾荒者、泥瓦匠生命的艰辛与从容在诗人的笔下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片土地上,淳朴的民风,质朴又简单的生活方式,他们虽贫穷却有着高贵的灵魂,让人如此百感交集。

泉霞有不少诗写到了月亮,连书的名字都是引用了书中一首诗的题目《月光吟》。诗集中多次写到月亮,比如《我看见了月亮》 《月光下的磨盘》《月光在呻吟》等。在泉霞的诗中多次出现月光,这与她的生活背景有关。月光对于她是个很复杂的意象,是 对生命,对个体命运的感叹,温馨中透着悲凉,透着亲情和悲悯,这种悲凉万古如斯。她的梦游走在月光中,必将留下痕迹。身体的痕迹、心灵的痕迹。即便是空的,也照样可以感人至深。

泉霞是一个从小就酷爱文学的人。写诗,让她找到了倾诉心灵的最好方式,诗歌给了她坚韧的支撑,就像一味良药一直伴随着她的生活,让她心怀向善。据说,泉霞的这部诗集本应六年前就该出版了,六年前一起出版的还有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她听说一部分农民、打工者、残疾人以及身患绝症的文学爱好者想出书,又出不起,便放弃了自己出书的念头。自2016年她创立了大爱文学艺术会,这六年的时间都在做文学公益活动。千方百计找企业家赞助,帮助这部分生活困难的文学爱好者们出版了三部文集。泉霞说:“通过一本书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付出再多也值得。”实际上,她所推崇的“大爱精神”,在她身上和这本《月光吟》诗集中所体现出来的大爱情怀,早已刻满每一页。

诗人泉霞认定一个人要有月光一样的灵魂,才能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才能处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诗歌是她的羽毛,一片片长出来,带着她飞翔。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 陈文东

2022年7月17日于济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