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享定制 | 堪称砚林一绝——澄泥砚!

非遗传承人

裴俊清

裴俊清,1988年出生,白羊座,毕业于中南科技大学广告设计专业。山西绛州裴氏澄泥砚传承人,山西晋陶世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澄泥砚定制

产品名称:萱草花开

产品规格:高16厘米,宽10厘米,厚3.5厘米

工艺:非遗澄泥砚技艺

收藏注意事项:避免阳光曝晒。

澄泥砚

澄泥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是以河道渍泥为原料,经过极为复杂的制作工序,以及特殊的焙烧工艺而制成的奇特砚种。它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不以地名而以材质命名的砚种,这在砚林中堪称一绝,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

澄泥砚质坚耐磨,温润如玉,储水不涸,积墨不腐,呵气可研,不伤笔毫,历来备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青睐和推崇。元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赵孟頫曾赞其“质而坚,静而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对澄泥砚则更是情有独钟,在其钦定的《西清砚谱》中,共收录各类砚台240方,而澄泥砚就占54方,可见,其对澄泥砚的偏爱。

澄泥砚发展史

澄泥砚孕于秦汉,初创于唐。其制作工艺源于陶器制作这一门古老的技艺,尤其是受到了秦砖汉瓦的深刻影响。相传,在制作秦砖汉瓦时,“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这与制作古澄泥砚的基本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的一些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等纷纷开始重新致力于研究、制作澄泥砚,让这千年艺术奇葩,老枝发新芽,再获新生。

澄泥砚制作工艺

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融雕塑、绘画、书法、篆刻、造型设计等于一炉,是一门属于陶又高于陶,属于刻砚又复杂于刻砚的综合艺术。其制作要经过采泥、澄泥、压滤、排水、练泥、陈腐、揉泥、制坯、阴干、精雕细刻、砂磨、暴晒、窑炉烧制、吸蜡、蒸煮、水磨、精修等十数道工序。如此繁多的工序,不仅增加了澄泥砚的制作难度,而且还使其制作周期十分长。南唐进士张洎在《贾氏谈录》在中曾记载,“绛人善制澄泥,缝绢袋至汾水中,逾年而取之”,仅取一绢袋之澄泥,尚需一年以上,而这还只是制砚的第一步;至于前期的艺术构思,和后续的雕刻、烧窑、精修等更是需要持久的精力投入,其中,个别工序的反复也是极为平常的事情。所以,在古代,一方品质上乘的澄泥砚,其制作往往要历经数载,即使现代,工艺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采泥等环节都提前完成,后期澄泥砚的制作也仍需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裴俊清与澄泥砚

“繁多复杂且难度非凡的工艺,使澄泥砚的制作成品率一般都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通常来说,能保证40%的成品已属不易。这使澄泥砚相比其他石雕名砚,更加难得,更为珍贵,也正因此,才有人赠澄泥砚以‘砚之王者’的美誉。”裴俊清说道。

曾经如许多年轻人一般迷茫,辗转长沙、天津、太原三座城市,在职场中找定位。蓦然回首,发现让他心定的是出生的那个小县城的土窑。

多年的砚雕生涯,不仅磨炼了裴俊清的意志,还造就出了一番精湛的手艺。每天清晨天还没有亮,他就早早起来准备一天创作所需的材料,日积月累中,他的双手早已结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当身边从事同一技艺创作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时,他却依然用自己的一颗恒心坚持了下来,正是儿时对合川峡砚无限热爱的那颗初心,让他坚持着走到了现在。

自古英雄出少年,传承永无止境,裴俊清早已将制砚雕刻作为毕生的事业,他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澄泥砚,并且真正地热爱它,只有这样才能经久不息的传承下去,让中国砚雕文化焕发出它应有的灿烂光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