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尚武精神,十八般兵器大盘点第二期,斧钺钩叉

上期我们盘点了中国十八般兵器中的刀、枪、剑、戟个武器及其种类,十八般兵器只是一个对于兵器的归类,并不是单指某一种武器,也不是什么兵器排名。很多人也曾经议论过,哪种武器在战场上或者对战中更具有实战意义,我个人的观点是,杀伤和实战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武器只是辅助,仗都是靠人打的,再好的武器光放在那里,也杀不了敌。

中国武器绝对都是有很强的实战意义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经历过无数场战争,中国人的尚武精神由来已久,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战争哲学,中国人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非要战时首在攻敌之心,而后剿敌之兵;克敌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像金庸小说中无剑胜有剑那样高深的境界。中国人从来不愿战争,但从来不怕战争。

在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的战争当中,中国人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中国人打仗的风格,将武器不断地进行改良,最终定型为现在的模样,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武器也不仅仅只有十八个种类,十八般兵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那一部分,它们有的曾经形成制式,被大规模应用在部队当中,有的则是作为单人武器,施展个人武艺,成就了中国武术华丽的篇章。

我们今天所讲的斧、钺、勾、叉这四种武器,在部队当中使用并不广泛,也不曾形成制式,但在各种小说当中却很是出名。

null

斧是中国武器中出现较早一种重量级武器,既是武器又是生活工具,早在时期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斧,而且斧同时也作为武器进入了战场,斧本身形状十分威武,斧很厚重且锋利,斧身较重,劈砍时不容易卷刃而且会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视盔甲盾牌如无物,藐视所有防御。 斧还是古代的一种仪仗武器,古代的仪仗兵器有金瓜钺斧朝天镫,斧和钺都是其中之一,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在天子的仪仗当中,斧与钺代表的是天子的威严和军权。由于斧头很重,虽然也有在世纪战争中运用,但更多的还是是用在了仪仗当中。

null

在实战中,斧也有很多种形式,再开始是作为一种骑兵武器出现,宽大的斧头,连接着长长的斧柄,用斧之人必须身强力壮,挥动大斧,借助惯性向敌人猛劈猛砸,敌人纵然身披重铠,也经不住一斧。除了长斧,还有步兵所用的单斧,双手持斧,招数有:劈、砸、截、扫、抹等,借助斧头的重量,巧用斧头与斧柄杠杆原理的巧力,施展出各种招式,这种单斧后来也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很多侠士也曾使用过这种武器。另外还有双持斧,轻便的板斧,战斧等。 西方国家对于斧这种武器也是十分热爱,尤其是中世纪前夕,西方冷兵器的制作及使用已经达到了巅峰,斧由于威力大,可以破甲破防等特点,深受勇士们喜爱,并开发出多种变种,如:重斧,长柄战斧,大马士革斧,双面斧等,更别出心裁的是他们惯用的飞斧,小巧轻便,现在很多西方国家还有飞斧比赛。而战斧后来越来越轻便,但始终都没有退役,现如今各国军队都还保留更适应现代化战争的战斧,比如我们常在游戏所中用的轻型军用战斧,比较匕首有着更猛的攻击性,更好地杀伤力和杀伤距离。

null

古代使用斧作为武器的名人和他们的武器有:《三国演义》中的上将潘凤,用长斧;魏国五子良将徐晃,用开山大斧;《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是出了名的“三板斧”,武器为宣花斧,后被唐王奉为斩王斧,上斩昏君,下斩佞臣;《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惯用双板斧,挥动双斧冲入敌阵无人可挡。

大多数时候,斧跟钺都是同时出现的,样式看起来也很相近,在古代大都是作为仪仗武器,象征着刑法、威严、军权。外观上来看,斧跟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跟斧比起来,钺的面积更大,所以也有说法是“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刃没有斧那么弯,甚至有的钺刃是平的,但是论锋利程度,钺则要大大的优于斧;钺身虽然宽大,但并不一定厚重,现如今出土的古钺可以看出,钺身比斧身要薄很多,而且斧有厚重斧背,既可以增加惯性增加杀伤力,又可以作为钝器,猛击敌人,但是钺在这方面就差得多,很多钺是没有另一面的就好像是一个宽大锋利的大刀片,在劈砸方面多少还是有些劣势。

null

还有些人认为钺仅仅是作为一种仪仗武器出现而已,其实当然不可能是这样,十八般兵器之所以有它,是因为钺作为一种古老的武器,是经受过战争洗礼的。早在先秦时期钺就已经作为制式武器加入了战争,并且在对付骑兵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南宋在抗击金国时,就曾用钺作为制式武器,专门对付敌人的骑兵,由于钺身轻薄,很适合横向砍削,用来砍马腿再合适不过,金国骑兵因此大败。 钺在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最早曾经作为刑具和仪仗礼器使用,并且历朝历代都参加过实战,后来因为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似的变化最终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钺的进化版本,在武侠的世界里继续流传了下来,比如僧家所用的月牙铲(鲁智深所用的武器)。

null

中国现在纯在的钺有:先秦时期出土的青铜钺、单钺、双持钺、双头钺、单持钺(电视剧《西游记》中千眼蜈蚣精用的武器)、铲钺、手钺(如上图)等等。

钩跟镰在十八般兵器中被归为一个类,大多数时候钩都是用作为辅助武器出现,或者是跟其他武器融合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钩镰枪,用于在战场上对付敌人的骑兵,再或者三尖双钩矛等。钩作为其他武器的附属时,主要是为了增加杀伤力,不仅有出招,向回拉的时候威力更大,一旦敌人被勾住是很难解脱的,甚至在秦朝军队为了增加武器的杀伤力,在枪、矛、戈、戟等武器上都加了小钩,一旦刺入身体会连同内脏一块带出来,十分血腥残忍,但杀伤力确实惊人。 钩作为单武器也有很多种类,我们最常见的钩有两种,一是长钩,一是双钩。长钩多用于战场上钩骑兵的马腿,是一种为对付骑兵或埋伏敌人时所用的武器,钩柄极长,钩内侧有很锋利的刃口,不能前刺,但往回拉的时候几乎无法逃脱。这种长钩用法比较单一,为了在刺的过程中也有杀伤力,慢慢的钩就被钩镰枪之类的武器逐渐取代。 双钩是经常在武侠小说中出现的武器,双手双持,通身都是刃口,手柄处为了攻防两用在手柄的前端还安装了手钺,最前端有个很锋利的钩子,招法犀利,攻守兼备,钩法上有剑法(双剑)的影子,但更侧重了回拉的招式,有人称其为“蝎子钩”,对招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钩法招式怪异,不拘常理,一不小心武器就会被双钩夺走,或是被双钩缠住无法动弹,招式也就乱了。

null

双钩虽然威力不小,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用它,一是它长得不是很正派,比较冷门,二是钩法真的很难练,要求反应数度必须很快才行,所以一般人达不到要求也就不去练了。

钩的种类有:长钩、单钩、双钩、绳钩、流星钩(严格的说流星钩应该属于流星类)等。

叉也是早期就出现的武器之一,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最早也许只是一种工具,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叉就是用来捕鱼用的,既然能捕鱼就能打仗,所以叉作为武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叉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曾经大量出现,各类小数文集都有过描述,即使是流传到明清时的《水浒传》里用叉的好汉就有好几个。因为叉使用方便,而且作为长柄武器也比较轻盈,叉的头不像其他武器那么重,而且十分锋利,杀伤面积大,用法也比较广泛,在叉法中讲究:刺、截、挑、横、捣、拍等招式,挥舞起来嚯嚯生风,敌人都不敢近前,一旦被叉叉到,至少会被刺出两个窟窿,而且很多叉上还会带有倒钩,双重杀伤。

null

叉的种类有很多,用法也各异,常见的叉有:双股叉、牛角叉、三股叉、三叉戟、鱼叉、猎叉、骑兵叉(马叉或叫马架)、双手叉、匕首叉等,三股叉与三叉戟虽然外表很像但是差异很大,首先三股叉是典型的的长柄轻武器,叉头并不重,主要以刺为主,但是三叉戟却是一种重武器,是能够轻易突破铠甲防御的武器,而且用法也倾向于戟,横扫、砍砸、突刺都是它的强项,但并不代表三叉戟就属于戟,因为戟是一种由戈进化而来专门横扫杀伤的武器,但三叉戟还是突刺和压制动作居多。 飞叉是一种大型的“暗器”,跟标枪一样,靠扔出去的惯性力,对敌人造成杀伤,但这种杀伤比标枪还要大,标枪只有一个杀伤面积,而飞叉大都是三股以上的,所以杀伤力也肯定要乘以两到三倍。

null

即便是到了现在,叉也不过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保安值班室都有一种叫“防暴叉”的东西,虽然不会对人造成创伤,但是效果确实很明显,暴徒被按在墙上完全动弹不得,也为治安人员保障了安全性。 古代使用叉作为武器的名人有很多,我也结合小说里的,给大家盘点一下:《水浒传》中的解珍解宝两兄弟;《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父亲郭啸天,曲灵风的女儿傻姑;宋朝飞叉名将张纯等。 中国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就但一个“十八般兵器而言”,原本只是以为是十八种兵器而已,今天小编盘点起来却是怎么说也说不完,如果我的盘点对您有所帮助,请不要吝啬给小编一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请保留(开玩笑的),请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学习,请不要忘了转发并关注,我们下期盘点鞭、锏、锤、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