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科问诊是认识伤病的重要方法。《素问·徽四失论》说:“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切脉),何病能中?”因此古人认为“未诊先问,最为有准”。明代张景岳认为问诊是“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中国医学传统的问诊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口诀:“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问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须问经产,小儿要问麻疹病”。伤科的问诊除应收集性别、年龄、职业、工种、籍贯、住址等一般情况外,可参照上述口诀,重点询问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情况:首先应询问受伤的原因、部位和时间。受伤的原因诸如跌打、闪挫、扭捩、堕坠、压砸等,须具体询问损伤时患者所处的体位及情绪等。如伤时正弯腰劳动,则损伤易生在腰部;伤时是在高空作业,忽然坠地,则损伤可能发生在足跟、脊柱;伤时正与人争论,情绪激昂或愤怒,则遭受打击后,不仅有外伤,还可有内伤。
受伤的部位常见为直接暴力如打击、压砸、跌仆、撞碰等受力部位,也可能是通过传导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力而间接作用的部位,因此应详细询问损伤局部的各种症状,以及活动、气候等对伤处所产生的影响,阴雨天气疼痛加重者,说明寒湿痹阻经络。此外,还应了解损伤的时间长短,如突然损伤为急性,如逐渐形成则属慢性劳损。
2.寒热:要询问恶寒、发热的程度与时间。颅脑损伤可能引起高热;损伤可因瘀阻经络而发热,出现几天的低烧y若并发感染,积瘀蕴生热毒,则恶寒与发热并见,甚者出现寒战高热。
3.汗:通过问汗液的疏泄情况,了解脏腑气血津液的状况,严重损伤或严重感染可出现四肢厥冷,汗出如油的危象;伤后肺气虚弱,卫气不固,可出现“自汗”;阴虚者可出现“盗汗”。
4.疼痛与肢体功能:详细询问疼痛的起始日期、部位、性质、程度,是剧痛疫痛、胀痛还是麻木,疼痛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疼痛的范围是扩大、缩小还是固定不动,有无放射痛,服止痛药后能否减轻,以及各种动作,如负重、咳嗽、喷嚏对疼痛的影响,休息、昼夜及气候变化疼痛程度有无改变等等。此外,还应询问肢体的功能有无障碍,是伤后立即发生的,还是过一段时间才产生的。前者多为急性损伤,后者多为慢性损伤或劳损。
5.二便:主要询问大小便的性状、次数及颜色。大便秘结一般见于实证、热证;泻下清冷,挟有不消化食物,多为虚寒证;五更泄泻多属肾阴虚伤后便血,应考虑胃肠道损伤。小便短少黄赤,多属实热证,因积瘀化热或蕴生热毒引起;尿清长多属虚寒y尿频,失禁或余沥不尽者为气虚;伤后血尿,系泌尿系损伤。
6.饮食:查询食欲、口味、食量、时间及饮水情况,腹部损伤应洵问其发生于饱食后或空腹时,以估计胃肠破裂后腹腔污染程度。还应询问其是否口渴引饮,喜热饮或冷饮,以估计热证或寒证,并估计津液损耗情况。
7.胸腹:询问胸腹及胁部有无痞满、胀痛等症状,并注意其性质,时间及伴随症状。胸胁胀闷疼痛,部位不定的,多属气滞;胸胁刺痛、部位固定、经常发作的,多属血瘀;小腹胀痛,小便不通,为癃闭证。
8.耳目:询问听觉、视觉的改变,外伤后对各种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要询问发生时间,有无呕吐,记忆力如何,有无中间清醒期或再度昏迷,以估计颅脑损伤的程度,伤后耳鸣、耳聋与颅脑损伤有关若慢性发作的耳鸣、耳聋,多属虚证,往往件有头晕,腰疫等症状。两目不红肿而昏糊畏光,或入夜视物困难,多是伤后肝肾亏损所致。
9.旧病:详细询问过去史、个人史及家族史。主要询问起病原因,有何旧病,来治前曾在何处、何地作过诊断和治疗,了解以往治疗的药物、剂量及效果。还应查询患者有无烟酒嗜好,思想与精神状况以及家庭的健康情况,如巳死亡,应追询其死因以及有无遗传性疾患。
10.妇女与小儿病:对妇女问诊,除上述内容外,还必须询问经、带、胎、产情况。如月经前腹胀痛,经色紫有血块,系气滞血瘀证;妊娠妇女伤后腹痛而有下迫感,并伴腰痠痛,阴道流血者,多为堕胎先兆。问小儿,除一般问诊内容外,还需询问出生前后的情况,曾否患过麻疹、水痘等传染病,有无高热、惊厥史,作过何种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