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每座旅游城市,都有一条大同小异的商业街。
除了贩卖在义乌批发的小商品挂件外,烤肠更是游客的宠儿。
它的售卖非常随意。仅需要挪动一架小巧的烤肠机,学校、商圈、车站任它生根发芽。
人与人口味不同,但对烤肠,却好像天然有种极高的接受度。
从“台湾热狗肠”,发展到今天“火山石烤肠”等琳琅满目的种类,它始终在街边吸引着一批批吃货。
烤肠的大受欢迎,与亲民的价格脱不了干系。
即便是在2016年,猪肉最贵卖到24元一斤,烤肠也依然能保持2元左右的价格岿然不动。
2017年7月,“央视新闻”爆出黑心烤肠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原料中使用廉价的狐狸肉、貂肉,还掺杂大量猪肉香精、红曲红色素、防腐剂、淀粉等非肉类材料掩人耳目。
在中国妈妈们眼里,烤肠早就被划进了“垃圾食品”的行列。
然而,面对“烤肠配奶茶”的混合双打,年轻人还是毫无招架之力。
骗人的“台湾烤肠”
中国人有多爱吃烤肠?
十年前《中国食品报》估算烤肠的市场规模,就在160亿以上,年销售量18亿根的数据,足以载入史册。
这种国民小食,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回忆。
烤得“皮开肉绽”的,再裹上一层调料,一口下去满嘴的热气,嚼得嘎嘣脆。这样的美味,叫人难以割舍。
去年11月,就有网友偶遇林更新、朱桢等明星趁着浙江温岭录制节目的间隙,十分“接地气”地跑去买烤肠吃。
中国人虽然擅制风干的腊肠,但烤肠却是一种舶来品。
它最早起源于13世纪法兰克福,后传到美国演变为“热狗”。20世纪中叶进入日本,再在台湾地区流行。
美国人对Hot Dog同样欲罢不能,不仅能单吃、夹汉堡,更是每年“独立日”的必备节目。
美国热狗香肠理事会统计,美国人在独立纪念日这天,能吃下1.5亿支热狗。
把这些热狗连成一串,可以从西岸的洛杉矶拉到东岸的纽约五趟有余。
烤肠的风靡,让食品商嗅到了商机。20世纪90年代,烤肠借着“台湾小吃”的名号打入大陆,迅速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大陆每月烤肠原料的需求量近万吨,是台湾的50倍。台湾食品专家罗荣茂感叹道:“台湾烤肠在大陆的发展轨迹简直是一个奇迹。”
不少大型企业纷纷投产,许多地方品牌也加入其中。有企业甚至喊出了“一根烤肠,撬动的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更是千百万个闪光梦想”的口号。
风靡全球的烤肠里到底是什么肉?它究竟能不能吃?
为什么猪肉到了24元一斤,烤肠还是2元左右的价格?
里面含有肉毒杆菌、大肠杆菌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