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地产时代 这里藏着“诺亚方舟”的船票

7月,气温爆表,比温度更热情的,是拥挤的全款置业者。令人窒息!


盛世与危局并存,是对这个时代最恰当的诠释。2017年半年以来,多家房企突破2000亿销售额大关,千亿房企阵容庞大,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金额,再创历史新高。但于房企而言,不少徘徊在增收不增利边缘的玩法遭遇“天花板”式的困局,接下来,在“高利润、高周转、高杠杆”的传统玩法中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浩劫”正在酝酿。


一、失业!是如今每个涉足“营销”地产人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几年前,当王石带领万科大量参观学习互联网公司,并提出“白银时代”时,当马云豪言壮语“电商将彻底改变商业格局并彻底动摇房地产”时,当“大数据”的概念深入到各行各业唯独难进入房地产时,当传统媒体纷纷倒下,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肆意生长时,房地产依然火热,地产人依然优越,但当幸福的地产人依旧享受着如国家亲儿子般呵护的“第一支柱行业”的余温时……不知不觉在走向一场不可避免的“浩劫”,如今,在互联网与制造业带头大量裁员, 35岁左右“中层员工”纷纷下岗的恐慌下,在人工智能将淘汰98%的工作人员的社会话题下,地产行业或将迎来更残忍的一幕,“以销售额为目标的传统地产从业人员将逐渐消失……”


剧变!已是行业共识,如地震前的征兆。近期,全国各地地产中介、售楼人员爆发离职潮,中小代理公司的倒闭也已不可逆转,以至于一时之间行业内游离着许多房地产相关职场人,这部分地产从业人员向保险行业与微商行业转移让这个两个行业似乎成了风暴前夕的“难民营”。2017年下半年,对于全国房企,一地难求,融资成本高启成为新常态,再加上调控方向的坚定与持续,哪怕地产前100强,如今主要考虑的也是如何生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个兴兴向荣了许多年的房地产行业或许将继续向好,但在调控与结构进化的过程中,尸横遍野几乎可以是肯定的,这对传统地产从业人员将带来如何的冲击?可想而知。


5月份,据北京住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北京地区,自行关闭的中介门店达138家,另有520家中介机构及门店被查处。这些门店不止于中小公司,包括链家、我爱我家等大型房产中介,也陆续关闭了一些门店。


方正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夏磊认为,中介关闭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正常反应,政策监管因素起到了抑制楼市的作用。而伴随政策的持续,中介交易为零的魔咒更难被打破,传统地产行业的严寒,已不是能不能挺过的问题。

后地产时代 这里藏着“诺亚方舟”的船票



二、变革,不关注“人与体验”的职业或将消失


在媒体行业发生的转变,将在地产营销领域再来一次!


前段时间,90后“中年危机”在自媒体上很是热过一段时间,那其实是职业规划上都会遭遇的问题,而现在,地产营销人却是切实的面临着“危机”,这份前些年看似风光的职业,很可能在调控持续的未来几年彻底消失……


今年的4月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IT领袖峰会上发表的演讲,关注了未来十年会发生巨变的五个行业,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但他演讲的核心,“未来30年已经不是力量的竞争,不是肌肉的竞争,甚至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服务别人能力的竞争,而是体验的竞争。”


马云谈到了上一次的技术革命,那是1870年,一百年过去了,那些你曾经认为的绝活、技术活彻底的消失了,比如当年曾占到50%人口的美国农民,大规模的机械化,让现在美国的农民只剩下2%。同样,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农民工,会很快的消失,他们会去到哪里呢?马云认为是进入到服务行业。


未来三十年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时期,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的时期。不是形态的扭转,而是思想的深化。今天,或许还有大部分线下的人,线下的业务,但看看现在的90后、00后,他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所以未来30年,如果不能在服务和体验上赢得客户,那就没有了生存的可能。


以科幻中曾出现的未来地产为例,VR、AR技术的演进,传统门店、售楼部将进一步消亡,用户在家,用电脑、用眼镜就可以远程到访项目,全程详尽的语音介绍,实景展示未来的生活场景,甚至签单都可能在网上完成。或许,它的实现时间还有几年,但趋势已经不可逆。

后地产时代 这里藏着“诺亚方舟”的船票



三、销售额还是满意度?地产行业或诞生新物种


好产品会自己发声,好地方会自带引力,好的物业管理让社区无需“营销”而自带吸引力,物业管家PK销售人员,一生的服务PK一锤子买卖,一切转变从物移向了人,以前管好物业,现在服务生活,关注每一个人。


房地产业内曾流传这样一句话:要摧毁一座城市,除了战争以外,就是撤走这座城市的物业服务公司。万科王石曾说,物业服务是未来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范畴之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购房者趋于理性。交付后的小区氛围、配套设施管理和社区服务已成为买家考量楼盘的要素之一。万科、龙湖、中海等全国性地产品牌企业,在物业服务的探索上,走出了差异化的道路。于是乎,物业服务,这样一个“无形产品”的输出与管理,逐渐成为了各大开发商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


案例是鲜活的,从最早万科的“个性化管理”,到龙湖“善待你一生”的体验式服务,两大全国性地产品牌在物业服务理念的升级换代,为万科、龙湖的扩张之路铺出了一条坦途,多少购房者仅仅是冲着品牌物业,就慷慨下单。


未来,一套房子更像是保险,一个销售更可能进化为管家,就像为客户的终身服务的保险代理人,满意=市场,这才叫服务业。在成都,龙湖保安的“最美背影”,宁骏物业的"家人志"、"storyhouse共享书屋”,都是较好的探索案例,他们在专注业主满意度的同时,赢得了更好的口碑,“意外”收获了传统营销想达到的目的”。


四、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 怎样在后地产时代获得?


李嘉诚的“地段论”已经基本失效,这个时代下的楼市哪里都可以是地段。链家网CEO彭永东看好成都楼市,他认为,“房产市场已切换至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方式所带来的有效客户或许只有1%,如何找到精准用户成为了开发商们最迫切的需求。”营销的终结不是卖掉房子,这只是开始,未来房地产贩卖的一定是“生活方式”。传统的营销模式只能坐以待毙,而宝贵的“诺亚方舟”船票怎样才能获得?


关注“人与体验”的物业首先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型升级,开始关注每一个家庭,每一位业主,业主对物业“满意度”的评价,又以口碑的形式反哺到项目的销售。如此,业主便跟着物业走,他们的每一次换房,都会影响身边亲人朋友的置业,而这就是未来一个优质项目最理想的营销模式!因为人人都是销售经理,他们以切身最真实的体验去影响销售。而这也是物业得以成为房企获得“诺亚方舟”船票的关键所在。


后地产时代 这里藏着“诺亚方舟”的船票


不得不反思,留给房企“登船”的机会真的不多了。房地产上半场就一个低端制造业的模式,先走量;下半场才好玩,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经营的“营”,也就是要服务客户,所以后地产时代是关注“人与体验”的物业市场,而且机会只为一开始做好准备的优质物业。


成都攀成钢,主城区豪宅扎堆的板块,而天誉宁骏物业却率先拿到了“诺亚方舟”的船票,缘何?一边是区域内此起彼伏的维权声,一边是天誉宁骏物业与业主和乐融融的背后是100%满意度的评价,天誉宁骏物业都做了什么?关注“人与体验”,宁骏物业在关注每一位业主的真正需求,关注孩子的教育,关注社区融洽的生活氛围。《家人志》、Story house的相继亮相正是软性服务之上的业主思想交流,它,只为服务业主而生。用心记录每一个感动故事,每一期《家人志》在撰文的背后,每一场访问,都是一段精彩绝伦的生命旅程,为每位家人带来感动与鼓励。宁骏物业与业主的沟通都超越了友情甚至亲情的深度:妈妈的“美丽”哲学、“较真”的CEO、85后校长、父亲关于“陪伴”的心声等等,宁骏物业未曾止于提供优质的服务,更是一位为业主服务的虔诚生活记录者;Story house为天誉的业主孩子构筑的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宁骏物业始终坚信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他们来说,Story house就是筑梦的开始。


后地产时代 这里藏着“诺亚方舟”的船票


“开发商”这个词现在看来都似乎有点别扭,地产商提供的不只是一套房子,而是关于美好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的综合解决方案,关于人每时每刻体验的合集。在这个服务提供的过程中,营销与物业,开发与管理,呈现了融合的趋势,后地产时代也将是去中介化、去单一化的时代,一切脱离以人为主的“营销”将不再有效,而通往新时代的“诺亚方舟”船票究竟在哪里?天誉这个特别案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宁骏物业用心记录每一个感动瞬间的服务值得我们参考。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