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6267亿元!江西600万困难群众告别棚户区

7月20日,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住房城乡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江西省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223.4万套,直接投资达6267亿元,约600万棚户区困难群众“出棚进楼”;建设经济适用房10万套、公租房77.63万套,每年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万户左右,帮助250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改造老旧小区3469个、惠及群众102.24万户,既有住宅完成加装电梯444台(受理申请1891台、完成审批1340台、正在施工694台),居住环境得到完善提升。

大江网-视觉江西 廖敏 摄

大江网-视觉江西 廖敏 摄

江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44%

江西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49年的9.5%上升到2020年的60.44%。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实现历史性突破,南昌地铁一、二、三号线相继投入运行,四号线预计年底开通。各设区市城市建成区33处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48%,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30座、日处理能力2.67万吨,比2015年底新增29座,新增日处理能力2.55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江西城市园林绿化三大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列中部地区第一,是率先在全国实现设区市全部进入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份;先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留住了城市记忆。

江西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21万户

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任务,2020年底,江西省80.57万户建档立卡户全部确认为住房安全。2009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21万户,惠及420余万困难群众。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厅村镇建设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343个,公布历史建筑2177处,调查登记传统建筑和红色建筑2万余处,,抚州市被确定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全省历史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赣鄱文化软实力得到有力彰显。

江西建筑业总产值8650亿元 同比增长8.87%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江西省建筑业发展“逆势上扬”,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650亿元,同比增长8.87%,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建筑业总产值在全国排位由2016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13位,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保持在8%左右,年均为全社会提供约160万就业岗位。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全省建筑企业总数在2020年底达到1.3万余家,特级企业达到22家,特级企业数量在全国排第13位。2020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40.64亿美元,排全国第9位。

加快转变建造方式,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发展,江西成为全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省,赣州市、抚州市列入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8家企业列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最短18天 江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进度加快

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0余项精简至79项,全流程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0多天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内,最短18个工作日。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放到底、管到位、服到家,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江西住建云”平台建成上线,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次不跑”网上办,简单变更事项实现“智慧审批”秒办结,全部实行电子证书。

疫情期间,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不间断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共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59亿元,免缴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21亿元,全省以保函形式缴纳的四类保证金460亿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