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这件事是如何影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

小学时候,应该都背诵过这个: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伴随着中国历代朝代更替的是酒的发展史,那么酒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呢?

null

夏桀商纣喝酒都把夏、商给亡了

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夏桀,文武双全、极有才华,但沉湎于美酒,还让人造了个超级大的池子装酒,称作“夜宫”,结果众叛亲离、夏朝灭亡。

商朝最后一个皇帝纣王,天资聪颖、励精图治,中兴商朝,后来沉迷美酒、刚愎自负,又建造酒池肉林,结果自焚而死,商朝也因此灭亡。

周朝认为酒是亡国的根源

周朝认为酒是亡国的根源,一建朝就下令不准喝酒,虽然最终也灭亡了,但是历经800+年,比夏朝、商朝时间都要长。

春秋战国时期,酒风较西周前期要兴盛许多,这不仅仅表现在士大夫阶层。由于周王朝的衰落和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独立,周室的禁酒令名存实亡,民间的饮酒已成为公开的行为。“狗猛酒酸”的寓言便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现象。

秦朝酒产量提高 让兵马俑喝出了啤酒肚

秦以前的夏商周时期,酒更多的用于祭祀、贵族饮用和国家邦交谈判,并没有走进普通人民的生活。秦朝沿袭了并改良了周朝的“酒政文化”,国家屡次禁酒,但饮酒习俗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秦朝统一后,由于人们对酒的喜爱、“酒曲”技术的普及,酒的产量大幅提高。只是由于酿制酒技术的掣肘,无法生产高度酒。秦兵行军打仗之时庆功宴必豪饮,助长军威和士气。你现在去看兵马俑,肚子一个个都是微微隆起的,据说就是喝酒喝的——秦人上战场奋勇杀敌,没有酒水壮胆是不行的,这正是如此,才能最终统一六国。

null

汉代把疆土喝大了三倍 帝王拿一万斤酒陪葬

汉代饮酒大量被认为是豪爽的行为。按照汉代的礼俗当别人进酒时,不让倒满或者一饮而尽,通常认为是对进酒人的不尊重。

汉朝虽然一开始也禁酒,但都是面子工程。身为宰相的曹参不仅自己一天到晚喝酒,还叫别人跟他一起天天喝酒。而汉景帝在下令禁酒之后没多久又下令让民众喝酒,汉成帝更是沉湎酒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之后,都是跑去卖酒。

而且,汉朝不仅没有因为喝酒而亡国,反而超级牛逼,地盘都比之前的三倍还多。

有一位汉代的王爷,在自己的墓葬里面放了三十三个大陶缸,里面放满了黍米酒和其它一些在当时称得上是上等的好酒,据说有一万斤,这个酒鬼就是中山靖王刘胜。

三国时期:喝酒必须热一热,胜仗败仗都要喝

三国,一个集猛男、权谋和战争于一身的时代,如此荷尔蒙爆棚,当然还得有一个最重要的配角——酒。三国的猛男们,似乎格外执念喝酒,打胜仗要喝酒,打了败仗也要喝酒,交友要喝酒,绝交也要喝酒,一边要骂喝酒坏事,一边又动不动饮酒一斗。

《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饮酒吃肉,一上来,酒就抢足了戏码。

魏晋南北朝时期 酒开始有合法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战乱不断,有许多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陷入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念。所以人们为了逃避现实中的苦难,会尽情放纵自己,疯狂享乐。因此,酒的地位十分重要。酣饮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竹林七贤更是成为著名的领路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开始有合法的地位,酒禁解除,允许民间自由酿酒,酒业市场兴盛发达,民间饮酒之风狂烈,同时,魏晋时期酒度数的提高是重要的业界标志。

隋唐不乏喝酒名场面 极力颂扬饮酒的好处

隋唐人饮酒,不分雅俗。其饮酒的场面,因人因事不同。著名的有王绩,自称“醉吟先生”;李白,人称“酒仙”、“酒圣”;白居易自称“醉尹”;皮日休自称“醉士”、“醉民”。唐代人还极力颂扬饮酒的好处,王绩、皇甫、白居易分别撰有《醉乡记》、《醉乡日月》、《醉吟先生传》。

酒令起于周秦,行于汉魏六朝,及至隋唐而大盛。在酒席上行酒令助兴可说是唐人的特色,也是他们饮酒时的一大乐趣。

宋朝政府极大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技术革新

宋人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纪事》等书,都对宋代酒业发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清明上河图》上面也绘有百姓当街沽酒,酒肆饮酒,瓦肆听唱饮酒的热闹场面。宋代极品美酒由大内酿造,皇家专供,绝不对外销售。

关于酒宋代比较著名的有两件事,都与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一是“杯酒释兵权”,二是山东高青的扳倒井。另外赵匡胤本身就喜欢喝酒,比如他曾经对人说:“朕每日宴会,承欢致醉,经宿未尝不自悔也”(司马光《涑水纪闻》)。意思是我每次宴会都会喝到大醉,一晚上总是发誓再也不喝了。

元代时期 蒸馏酒才真正获得发展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天”,这是元朝官窑瓷器上的诗句,显示了蒙古宫廷饮酒的豪迈。

北宋时期,辽国、金国、西夏等蛮族进入,带来了蒸馏酒。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蒸馏酒才能保暖。到了元朝,蒙古族人完全统治中土后,蒸馏酒便成了所有酒类之首,这时清亮的白酒才成为人们常见的东西,也进了寻常百姓家。

安得酒船三万斛,棹歌长久白鸥群。这句诗直切的展现出了元代人的尚饮之风。元代饮酒群体庞大,上至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喜饮酒。这种风气的形成,与元代酒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朝南京的士大夫们流行在家里亲自酿酒

明朝人设宴喝酒,劝客人干杯,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一般都说“千岁”,不说“干杯”。为了愉悦气氛,喝酒的时候,通常会掷色子、猜枚、投壶、抹牌来助兴。据记载,常熟士人饮酒立令,相当严厉,杯中余沥有一滴,则罚一杯。若至四滴五滴,也罚如其数。一切均由酒录事监管。

在《客座赘语》卷九的“酒三则”中,顾起元记录的南京士大夫家酿的好酒有三十三种之多。因为他们觉得,市面上卖的酒非常粗劣,色重味浓,如同隔夜的浓茶,而且味道还很苦,一点都不精细,适合市井百姓畅饮,但不符合士大夫饮酒“清雅”之风。

清代饮酒助兴的花样也愈来愈多

雍正不当皇帝的话,恐怕能是个特别好的药剂师,在他当王爷的时候,就常与道士往来,酷爱炼丹等神仙方术,而且还特别喜欢配制养生药酒,清宫里记载的补益药酒,比如龟龄酒、松陵太平春、春龄益寿酒、八仙长寿酒等等。

康熙不反对饮酒,却反对沉湎于酒中。康熙能饮酒而不多饮,只是“平日膳后,或遇年节、筵宴之日饮小杯一杯。”他厌恶贪杯之辈。康熙曰:“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病疾。”适饮酒,益健身,饮酒莫得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