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队长”守护生命线 倾囊而出诠释这抹救援蓝

九年跋涉,风雨兼程。陈杰,这位“宝马队长”,依然驾驶着他那装载着救援装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战车”,穿梭于金昌的大街小巷、戈壁山川。

在金昌,有一个名字和一抹“救援蓝”紧密相连——陈杰,金昌蓝天救援队的创始人和队长。九年来,从自掏腰包变卖爱车购置装备,到带队完成近百次生死救援;从茫茫戈壁寻回走失老人,到崇山峻岭间布设安全设施,陈杰用行动践行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宝马队长”。这并非指他坐拥名车,而是源于他网名“汗血宝马”和那份如宝马般负重前行的担当。

倾囊而出

只为生命之光

2016年10月,金昌蓝天救援队开始筹备成立。彼时,陈杰便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决心。他拿出积蓄购买救援设备,租下房屋作为办公室和库房。当救援资金捉襟见肘时,他毅然变卖了两辆私家车。队员们都清楚,“宝马队长”这个称呼背后,是陈杰常因身无分文而无颜回家,靠着方便面守在救援队接听求助电话的艰辛。他立下规矩:队里有急需用钱的地方,只要他手头有,绝不让队员摊派一分。至今,他为公益救援事业个人投入已高达15.6万元。这份执着,源于他心底的信念:“做公益现在已经成为一份坚守、一种信仰。”家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解反对,逐渐转变为默默支持。他和妻子每月收入不足3000元,却省吃俭用,一个在外奔波救援,一个在家伺候双方老人,共同支撑起一个充满爱与奉献的小家。

作为队长,陈杰在每一次任务中都冲锋在前。从寻人查访到活动安保,他事无巨细,统筹安排,总能体贴地安排队员轮班休息,自己却几乎从不缺席。发现队员身体不适,他第一时间督促其休息,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疲惫。他用行动关心着几十名队员的情绪,默默践行着队训: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成为队员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榜样。

图片

△暴雨中,陈杰和队员坚守救援一线。

危难时刻

蓝色身影点亮希望之光

投身应急救援事业的念头,早在陈杰作为金川集团二矿区高空作业人员时就已萌生。90年代,他就曾组织参与井下深井坠落和冒顶埋压的生死救援,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惨烈景象深深震撼了他,他带领志愿者自筹3吨物资,驱车近三千公里赶赴灾区。那一刻,他立下志愿:将余生献给救援事业。

金昌蓝天救援队成立后,陈杰带领队员们将这份誓言化作行动。兰临高速重大交通事故、临夏泥石流……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蓝天蓝”的身影。九年来,队伍累计参与矿山、山地、泥石流、公路、水域、城市等各类救援94次,搜寻打捞遇难者13人次,总服务时长达9047.8小时,服务1247人次。陈杰个人服务时长更是高达1634.6小时。每一次深入险境,每一次带回生的希望或给予逝者尊严,那身蓝色队服都成为绝望中最温暖的生命信号。

图片

△陈杰所在的蓝天救援队筹集物资支援灾区

除了重大灾难救援,陈杰和队员们的身影更频繁地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守护着日常的文明与温情。2019年11月,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王秀英老人走失。陈杰在微信群看到信息后,不顾疲惫,立即组织队员展开搜寻,数小时后终于在金川区双湾镇龙口村找到老人。这样的寻找,已成为陈杰的日常。自2016年起,他组织或参与找回走失、失联人员达87人次。印着“蓝框”的蓝天救援队寻人启事,成了金昌市民微信朋友圈里一道传递希望的“靓丽标志”。

他的救援车上常备电瓶搭电线,随时为路边熄火车辆“续命”;寒冬深夜护送流浪人员到救助站;车祸现场破拆变形车门解救被困者;甚至帮助市民解救被困的小动物……点滴善举,汇聚成城市的暖流。每次找回走失老人,陈杰总不忘叮嘱家属加强关爱和看护。对于家属的馈赠,他一概婉拒:“找回失联人员,是我们蓝天救援人应该做的,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更希望的是,每个家庭都多多关心老人,让全市的老人一个都不再走失,这才是孝道的体现,才是我们文明城市市民应有的守护。”

立足专业

播撒安全种子

“最好的救援就是没有救援。”这是陈杰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为此,他始终主张与政府部门紧密协作,将民间救援力量作为政府救援体系的有力补充。队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救灾演练、水域演练、火灾演练、地震演练以及医疗救援培训等行动。

图片

△在金川公园,陈杰为安保人员讲解应急救援知识和方法。

2015年起,应金昌市体育局邀请,陈杰连续五年为国际金昌青少年野外生存训练营提供全程免费、专业的安全保障。为了让市民更安全地享受户外,他早年间就自费在龙首山一线天景区山体上布置安全岩钉和挂片,整修墩子沟到一线天的道路。2019年,在上级党组织指导下,金昌蓝天救援队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陈杰本人也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立志做文明城市的先行者、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图片

△陈杰为小学生普及落水救援以及自救方法

九年跋涉,风雨兼程。陈杰,这位“宝马队长”,依然驾驶着他那装载着救援装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战车”,穿梭于金昌的大街小巷、戈壁山川。他车轮碾过的轨迹,不仅是一次次救援的路线,更是在金昌这片蓝天下,用无私大爱和坚实行动,为市民悄然编织起的一道温暖而可靠的生命防线。

记者:张迈

(镍都金昌客户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