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南通市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会上指出,南通要以更强烈的紧迫感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近年来,南通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协同,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创新驱动
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当前,南通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项目支撑、集群发展的制造强市之路,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
南通市企业以攻克产业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加强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将钢条拉成仅有头发丝的1/3粗细,镀上钻石,可以将坚硬的光伏晶硅切割得薄如纸张;将钢条拉成头发丝的1/8粗细,织成丝网,可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的印刷工具……在南通高新区,有家致力于将钢条拉得细如发丝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强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目前,我们金刚石线母线市场占有率达30%,位居全国前三。”强芯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介绍说,作为国内金刚石线母线生产的头部企业,2024年5月12日强芯科技联合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60微米超薄硅片,“这是目前全球切割出的最薄硅片,可以像纸一样弯曲。”
图源:通州发布
瞄准前沿技术加速创新,强芯科技、南通国轩、势通生物等众多企业聚集在南通这片创新高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这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科研、持续攻关的产品。”势通生物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介绍说,搭载“AI全景诊断与定位胶囊式小肠内窥镜系统”的胶囊机器人,其胶囊端和记录仪端都装有芯片。患者通过随水吞服“胶囊”,由“胶囊”拍照,可安全舒适地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势通生物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评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
成果转化
科技与产业融合
科技创新是“从0到1”的突破,而产创融合则是“从1到100”的实践。南通市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破发展瓶颈,在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唯有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与产业创新的‘用场景’深度融合,才能打通实验室到工厂、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在2月14日召开的全区产创融合发展大会上,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产创融合十佳企业代表发言,一语点破产创融合的关键就在“科研成果转化”。新帝克专注于大直径功能聚合物单丝的研发、生产、销售,现有单丝生产线240 多条,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在国内细分行业领先,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一家深耕新能源安全材料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奥创特新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核心动力。在着力技术突破的同时,公司还很重视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奥创专注新能源安全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快速转化,仅一年多的时间建成4条产线,年产能达200万平米,2024年订单规模突破3亿元。该公司董事长说,下一步,公司将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生态创新共同体。
图源:崇川在线微信公众号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下一步,南通市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紧紧锚定产创融合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把科技创新落到企业上、落到产业上、落到发展上,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科教融合
释放发展新动能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交汇点,承担着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今年南通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深化科教融合,联手南通大学共建电子设计自动化、新能源技术装备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加快引育科创人才。
图源:南通大学
为深化科教融合,去年10月,南通市与哈工程签约共建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校地协同推动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进入快车道。“除了提供优质技术为企业赋能,选取一些成果拿到南通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我们还将与南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介绍,该校计划输送一部分研究生到南通进行实践,让他们跟着导师到企业去,把企业的技术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论文选题,“希望通过深度互动,未来一部分人才能够留在南通,助力南通打造彰显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及世界‘船谷’。”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引育科创人才”,南通市科协将在去年邀请多位院士来通深入企业开展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十百千”计划,新建10家园区科协、百家企业科协、联系服务千名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加强市、县、园区、高校、企业科协联动协同,更好构建人才服务网络。
同时,南通还将拓展引才新路径,举办中国科协“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班和港澳台大学生走进南通等活动,深入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院士专家南通行”等,持续激发科技人才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