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万圣节当晚,微博热搜出现了一条既不是明星日常,也不是“根正苗红”的词条——“春晚 CP”。
这条转发五万多次的内容,是一组色彩明艳的插画,内容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曾经在春晚上的小品演员和小品内容的缩影。看着这组插画,大家的怀旧情绪溢于网络,甚至有人留言说 :“我真的是老泪纵横。”
这幅画工老成,看似出自某位高龄画师之手的作品,其实出自一位微博 ID 为“贾叽叽叽叽叽叽叽”(以下简称“贾”)的年轻画师。
新浪微博 :@ 贾叽叽叽叽叽叽叽
职业 :插画师
代表作 :春晚小品 CP 插画
他的创作动机并不复杂,在他儿时的记忆之中,电视里面总是重复播放着年份不同的相声和小品,自打学画画之后,就有一个想法植根在心,他要把这些大家共同的记忆,通过自己的想法与画笔表达出来。
这九张插画,每一张都加入了贾自己的解读 :巩汉林和赵丽蓉的《如此包装》,具有 80 年代迪斯科风格 ;冯巩和郭冬临的《旧曲新歌》,他借鉴了日本版画的风格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走得是革命海报风;马季的《一个推销员》,对应了老上海香烟海报 ;潘长江与阎淑萍的《过河》,体现出挂历年画的乡土气息 ;赵本山和范伟《红高粱模特队》,用农业生产宣传海报呈现 ;洛桑和博林的《洛桑学艺》,不仅画出了交响乐队的感觉,还增添了一点滑稽戏的气氛。
而郭达和蔡明的《机器人趣话》,被他改作了《底特律 :变蔡明》,绘画背景是车间的流水线,体现出浓浓的复古科幻质感 ;黄宏和宋丹丹的《手拉手》,背景有霓虹灯、亚运会,还有吉祥物熊猫盼盼,既对应那个年代的热点,还有着老照片会出现的低饱和度。
这位 26 岁的画师,是兰州人,大学也是在兰州读的,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2015 年毕业后,他的专业转向于广告设计,无奈他更喜欢二次元,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兰州并不适合他,在他看来,家乡的广告公司比大城市落后,而互联网公司也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游戏和动画公司了。
但是如果去外地,心里也没底,这导致他大一、大二的时候特别迷惘。到了大三,他开始在各个平台发图,寄希望浩瀚的网络中能有人赏识自己,这样的做法让他陆续接到一些约稿,道路也显得清晰了一点。2014 年,他来到上海一家做动态漫画的公司。
初到上海,他通过公司认识了一些同行,也走进了这个行业,还在网上认识了两个同样喜好画画的网友,后来他们也加入了这个公司,三个人相识相知,一起合租,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
公司的工作内容,一定是以公司项目为主,需要你画什么你就得画什么。但是贾却比较倾向于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一开始也是暗自打算,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两年之后,他辞了职。辞职后的他先是转战在杭州,一年之后他跟朋友去了西安,这座城市消费水平低,让他觉得轻松,而且上班的时间也比以前自由很多,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就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贾平时的合作对象,大多是北京上海的公司。甲方的要求不外乎是市场上最近比较流行的风格,让他照着这种风格还原。画完之后其实没有什么个人色彩,只是流行,仅此而已。
而贾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则以个人风格为主,当然也无利可图。对于处在入行阶段不久的贾来说,他和大部分作者一样都在慢慢摸索。前两年,贾画的漫画比较多,这两年开始画一些插画,所有的图差不多都是刚完成时觉得很好,过一阵又会觉得不满意,他希望最好的永远是下一张。之后还是想继续画一些漫画,比较喜欢一些志怪题材或者民国奇案的。
火爆的那 9 张“CP 插画”,基本来自于他印象中最深刻的 9 个小品和相声。因为还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小品是同样重复的几个老搭档,所以找了九组尽量人物不重复的。贾从 2018 年年初开始动笔,直到 10 月份才画完。
他平时画图的习惯是,先打开一个视频,或者相声,要有一个声音作背景。一张画的创作过程,一般是从题材开始,先打草稿,然后线稿,最后上色。除了小品人物,他将台词里提到的一些内容具象化出来,作为背景。在他小时候,家里有一些父母留下来的小人书,《镜花缘》《西游记》这一类,也就七八套。他一直喜欢这种风格,画到现在看起来也是小人书的感觉。
贾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是大学老师,母亲是中科院研究员,父母曾经特别希望他能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不过如今看来也没有什么异议。他对兰州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想家了或者过年了,就回去待一段时间,待够了,再出来。小时候,他的奶奶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每逢除夕,中饭一过,亲戚就陆续赶来,开始准备年夜饭。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吃饭、看春晚,零点敲钟下楼放炮,然后睡觉。年年如此。
从贾记事起,令他印象深刻的小品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之前他试过不看春晚,但是感觉少了过年的气氛,所以又继续看。春晚在他眼里是一种形式感,但是味道正变得越来越淡。因为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尤其城里禁止放烟花爆竹之后,年味儿,好像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