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阴阳相半,惜花时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春分,珍重而多情。

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是一年中两次“日月平分”的节气之一。因地球并不是正圆形,所以每年的春分时间稍有区别,但一般是在3月20日或21日。

古人认为,春分到来时,春天的一大半已经过去了。春分之前有三个春的节气——立春、雨水和惊蛰,春分之后有两个春的节气——清明和谷雨。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春分之后,春益繁盛

01.气象特征

春风

春分时节的风,可以称得上是春风了。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从西北逐渐转为东或东南,风力柔顺,风中带水,越来越温柔,越来越有生命力。贺知章有诗云“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指的是农历二月,其实就是阳历3月,即春分前后。春分的风,像一双塑造生命的手,让沉睡的柳芽破皮而出;又像剪刀一样鬼斧神工,裁出柳叶的模样。

气温

春分时节,仍然乍暖还寒。由于前期温度快速回升,这时的寒潮降温往往比冬天时更加迅猛。新疆、内蒙古和东北经常在一天之内降温十几摄氏度甚至二十几摄氏度,最低气温仍然达到零下10℃甚至更低,华北平原甚至江南的气温也可以达到0℃以下。与此同时,夏季率先“发货”的海南岛,已经开始频繁出现高温天气,海口的气温不时超过35℃甚至37℃。

气团

春分时,正好是大陆冷气团和海洋暖气团激烈交锋之时。上文中提到的东风、南风,就是海洋暖气团的信使,它们羞羞答答,欲进还休。尽管大陆冷气团用尽全力,海洋暖气团依然在一步步吞噬它们的地盘。

春分时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团,那就是大陆干热气团,这是热带季风气候所独有的。每年3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南半岛以及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南部,这些地方就会吹起非常干燥的西南风,与之相随的是干热高温天气。

春分

阳光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到达赤道,还会进一步向北移动,因此全国各地的日照时间都在延长。

在天气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冬春连阴雨”,说的就是春分前后阳光稀少的天气,多见于江南。如2020年3月,湖南永兴一个月里有27天在下雨。

02.春分三候

初候,玄鸟至。

玄鸟又名“元鸟”,也就是燕子。每年春分节气前后,燕子从南方飞回中原地区。因此,玄鸟归来是春分初候最重要的特征。燕子回来,说明天气明显转暖,雨水明显增多。虫子开始活动,鸟类因此获得充足的食物。

二候,雷乃发声。

闪电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放电时水滴急剧膨胀,发出的响声就是雷声,雷电是一体的。惊蛰时期的雷声还非常弱小,只能惊醒虫子,而春分时的雷声足以惊扰人类了。

三候,始电。

雷和电是一体的。之所以先听到雷声,是因为春分时的强对流活动还不强,闪电的强度和密度小,持续时间短,不容易被察觉。相比之下,雷声持续时间长,所以雷声先被人类察觉,而后才是闪电。

03. 节气习俗

社日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天有一个有趣的游戏比赛——竖蛋,看看谁最先把鸡蛋立起来。竖蛋的方式很简单: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小头的一端朝上,大头的一端朝下,找准重心,小心翼翼地把它立到桌上。两头圆圆的鸡蛋虽然很难竖起来,但只要尝试的次数多,还是有不少人挑战成功的。

春分竖蛋的习俗可是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游戏。

祭日

自周代开始,帝王要在春分日祭拜日神。明清时,皇帝祭日的地方在北京的日坛。日坛又名朝日坛,是一座圆形建筑,正中有一座方形拜神台,坛面最初为红色琉璃,象征太阳,清代时改为方砖墁砌。秋分日,皇帝要到月坛祭月。月坛的坛面为白色琉璃,象征洁白的月亮。除此之外,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合称为“五坛”,是北京城中重要的古代祭祀场所。

春社

春社,古代在春分前后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是农业社会重要的仪式之一。春社有官社和民社之分。与仪式烦琐的官社相比,民间的春社要欢乐多了。古诗词中有不少关于春社的描写,唐代诗人王驾《社日》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花朝节

中国人素来爱花,以至于要为百花挑选一个生日,好让大家名正言顺地庆贺一番。百花生日就是“花朝节”,又称“花神节”“扑蝶会”。节日当天,人们相约到郊外踏青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绢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还有拜花神、放花神灯等习俗。据说,武则天对花极为痴迷,每到花朝节这天,她就令宫女采来百花蒸成花糕,赏赐群臣。

04.花开时节

海棠

[宋]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海棠是历代的著名花木,它的品种繁多,常见的苹果属海棠有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西府海棠枝条繁密,花与枝向天生长,挺拔而飒爽。相比之下,垂丝海棠显得娇羞多了。“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在诗人杨万里眼中,垂丝海棠的身姿别有风韵,其他海棠都无法与它相媲美。

梨花

洁白的梨花清淡素雅,古人称它为“晴雪”“淡客”“香雪”“玉雨花”,花期在3月到5月。很多人分不清梨花和樱花,乍看上去,两者确实非常相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樱花的花瓣上有个小缺口,也就是“花裂”,而梨花是没有的。唐时人们喜欢在盛开的梨花下把酒言欢,梨花也终于能暂时告别悲伤,凑凑这酒兴的热闹。

木兰

木兰、玉兰和辛夷常常被人们混淆,有人认为它们是一种花的不同名字,有人则认为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花。即使是在书籍文献中,关于它们的介绍也不尽相同。按照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木兰在明代以前是几种木兰属植物的统称,后来木兰和玉兰逐渐区分开来。玉兰多指白玉兰,也泛指木兰属的不同品类植物;木兰则多指紫玉兰,也称辛夷。

05.与大自然分一杯春羹

春分,又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新绿的芽叶惹得人心里痒痒的,人们在这天吃春菜、喝春汤,与大自然分一杯春羹。在岭南地区,春菜指的是一种野苋菜,当地百姓称它为“春碧蒿”;在北方地区,春菜还常指莴苣之类的蔬菜。

春分意味着又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这时新绿的芽叶惹得人心里痒痒的,人们在这天吃春菜、喝春汤,与大自然分一杯春羹。

在春分时节,椿枝就开始吐出嫩芽,散发出阵阵香气。不过,香椿的“香”是挑人的,不是人人都闻得来,喜欢的人对它情有独钟,觉得这香味美妙无比;不喜欢的人则完全接受不了。至于味道,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称赞香椿拌豆腐为“拌豆腐里的上上品”。

香椿芽长在树上,被誉为“树上蔬菜”。椿树的寿命很长,古人认为它是长寿的象征,常用椿树代指父亲,称父亲为“椿庭”。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椿萱”指的就是父亲和母亲,萱草是母亲的代名词,也称“萱堂”。唐代牟融有《送徐浩》诗云:“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儿女离家远游,闯荡世界,留下家中满头白发的父母。古时交通和通信都极不发达,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短短一行诗句,透着满目的心酸与无奈。

《气象中的二十四节气(全四册)》

作者:郑远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一套知识和文化体系,它以科学为出发点,和太阳直射点、天文历法严丝合缝。每个节气的命名,紧扣气候学和气象学,反应了季节转换、温度升降、降水多少、天象变化等,既有科学依据,又有文化意义。

本套书由知名科普作家郑远主笔,从气象学角度对二十四节气加入叙述。从气象观察、自然物候、传统习俗、花开时节、食物小史五大板块深入解读;含280余幅节令画作,使知识与艺术结合;由民俗专家李天飞、植物专家冉浩、气象专家刘晓曼审定作序。内容权威、丰富、全面、有趣,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套书就够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