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粤桂边: 年例——粤桂边独有的民俗风情(四)

        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年例”以粤西“传统礼仪和节庆民俗”的名义,正式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种类甚多。“年例”能够上榜的原因,是因其作为“敬天法祖”的传统礼仪和节庆民俗,在粤桂边各族人民的生活中世代相传。

null

有关资料告诉我们:这个粤桂边人世代相传的节庆和民俗,已有一千多年甚至更长远的历史。不少人走进粤桂边,亲身感受了边民们的无限热情,并享受过主人们精心准备的那一种无比丰盛的年例大餐之后,禁不住沉声自问:老祖宗们留下的这一个千年民俗,到底是想传承一些什么?

从主观愿望上来说,粤桂边年例寄托的是一种“积极向上,让明天更美好”的期望。这个“让”,不仅仅是寄托和希望,还包含着拼搏、奋斗和争取的意思。为了“让明天更美好”,他们抬出自认为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神明菩萨,使出浑身解数,挨家逐户地捉鬼降魔,斩妖除煞,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积极、狂热和虔诚,就是宗庙属地所有子民,对生活、对事业、对梦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null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分析和评估,使用这样的方法和手段,的确是非常荒谬、愚昧、落后和无知。然而,这是一千多年甚至更早以前,先辈们对后人所作的道德教化,传承的是要敢于与一切邪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力量,属于一种信仰和意识形态,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别。君不见:即使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美国,一样也在敬奉耶稣和天主。难道我们能够嘲笑耶稣的信徒们落后、荒诞和无知吗!

粤桂边年例与此应该没有什么两样。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共赢的节庆和民俗。为了明天更美好,边民们在年例这天,广邀亲友,共聚一堂,在举杯同庆的同时,共商大计。不少远在他乡务工从商的边民,甚至正在读书求学的子弟,都会忙里偷闲,回乡同聚。

null

当然,在这一天,不少人家也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甚至搬出其珍藏的山珍海味,胡吃海喝,把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那一面暴露无遗。

但也正是这一点,传承了粤桂边人的爽朗大方、热情好客和无私无畏,标志着中华民族汉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融洽。

这是粤桂边人为了“让明天更美好”,做出的一种姿态和努力。

过去一年,所有的不快和恩怨,都能够在饭桌上借杯中的美酒一一化解;未来的梦想和追求,更可以随着饭桌上的喝彩声不断进化和升华。针贬时弊,相互批评,共同提高,嘻笑怒骂,这才是真正的饭桌社交和饮食文化。

null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阶级社会,有什么比和平稳定和共存共荣更加重要,更能够赢取全社会的拥护和支持呢!

由此看来,粤桂边人的先祖们是何等的高明和睿智。

借年例这个平台,粤桂边人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念并上升为集体精神。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优势,趋利避害,上新台阶,甚至再造辉煌。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设计和憧憬。

或者,这才是粤桂边年例真正的伟大而神秘之处,与及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