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小时“天价”咨询费?| 行业收费乱象,该停止了

身为心理咨询师,在从业路上,也许你曾经碰到过这些难题:

来访者聊个不停,当你提醒来访者预约咨询缴费时,来访者会说:我只是来问问,看能不能解决

来访者还可能会说:你没有给我开药,又没有用什么仪器,为什么要收费?咨询不都是免费的吗?

来访者为了不缴费,常常时不时私聊你,占据你大量时间。来访者讨价还价,总是希望少收一点

行业咨询师刻意抬高咨询价格,以低价促销方式诱导来访者。你感到气愤不公,希望规范咨询价格

......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收费过于混乱,没有一定的标准可循,由此产生的各类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发展。心理咨询收费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设置不容忽视。

01

心理

咨询收费的行业现状

一直以来,心理咨询与治疗被称为是“助人的行业”,但当心理咨询成为职业时,也就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必须面临“收入”的现实问题。

一旦心理咨询或治疗以小时为计费单位进行收费,来访者就不再只是来访者,同时也是购买心理咨询这一“无形产品”的消费者。

每次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对于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而言都是一次考验,当来访者无法从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价值”时,就不会再浪费金钱与时间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

因此,收费问题是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虽然许多机构都会根据咨询师的资历、年龄、学历、咨询量等客观指标来制定咨询师的收费标准,但并不表示高收费的咨询师就一定比低收费的咨询师更具有咨询效能或咨询效果更好。

有的咨询机构或心理咨询师为了经济收入,在收费上各立名目或表明只面向“高端消费”人士,甚至出现了2万/小时的“天价”咨询费。当心理咨询成为“奢侈品”,来访者可负担得起的咨询师选择变少,心理咨询沦为少数人才能享用到的服务,把大量亟需服务的来访者拒之门外。

这样的结果,不仅损害了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让心理咨询变相成为“奢侈消费”或成为仅限于有钱人使用的专业服务,进而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与价值。

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及职业化,必然要求收费标准规范化。

考虑到从业者所需培训费用、工作付出及行业发展等因素,收费标准不可能定得太低。

但相对于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状况和消费观念而言,心理咨询与治疗还是一项较高的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开展。

为此,我们有必要综合考量,如何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费问题上寻求对于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双方都有利的途径。

02

咨询

收费规范化文献研究

1.国内咨询收费规范化研究

国内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收费标准,由于心理治疗方法的不同、各地卫生行政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也不统一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费缺乏整体规范,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费会综合考虑机构性质、所处地区、人员资质及来访者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

此外,鉴于心理咨询中收费变化的敏感性,学者建议确定标准后不作任何价格变动或优惠,以免消费者因价格变动引起心理阻抗。

清华大学学者倪子君在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分析报告中提到,

27.8%的人希望每小时为心理咨询支付的费用不要超过100元

49.4%的人每小时愿意为心理咨询支付的费用为100-300元

17.6%的人认为每小时支付300-500元也是可以接受的;

500元以上被认为是较高的咨询价位了,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蔡雅琦在研究中也提到,500元及以上属于高咨询价位。

2.国外咨询收费规范化研究

国外研究表明,心理咨询与治疗费用主要是根据所提供的专业性服务时间长短来计费。

同时,根据市场水平收费,计算个人成为从业人员而在培训、资格及经验上所花费的时间加上成本,来设定每个小时的收费标准,这种定价可能远高于普遍的定价。

如果费用设置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或治疗这种专业性服务就会使低收入人群难以接近

来访者会根据他们的经济收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收费标准的心理咨询师,虽然来访者可能会认为高收费的心理咨询师能带来更高的咨询效能,但是,并非越高的收费标准对他们来说就是越好,费用对来访者而言,还是具有“价格阈限”

德国与心理治疗相关的法律规定,社保必须包括心理治疗,目前保险公司为心理治疗师每小时心理治疗服务付费为70欧元~80欧元,约等于517.902元~591.888元人民币。

除德国外,还有一些发达国家也实现了心理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

比如,美国心理咨询价格约在100-200美元/次,约等于695.52元~1391元人民币。美国于1996年通过 “心理健康平权法案”,从法律上规定了在保险承保范围内不应该歧视心理疾病患者。

2008年,美国国会又对 “心理健康平权法案” 做了进一步发展,强调消除心理健康和物质滥用与内外科疾病之间承保范围的差异。

在瑞士,截止到2000年,非药物心理治疗师提供的心理治疗有46%是由强制医疗保险报销的。

由研究可知,国外在心理咨询费用的保险报销和医保体系的保障方面更加完善。

在目前尚无明确咨询价格规范的情况下,心理咨询或治疗机构需要综合考虑所处地区、机构性质、人员资质以及来访者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在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收费进行规范,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03

平台

咨询收费的设置依据

1.四个等级咨询价格的设定

心理咨询属于非标服务,很难把咨询师的培训、督导等成本分摊到每次心理咨询的费用里,采用不同的定价标准是更合理的方式。

目前,心理咨询行业比较常见的定价是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历制定,所谓资历就是心理咨询师的个案经验、督导经历、专业培训等综合因素。

心理咨询师的资历越深,个案经验越丰富,受过的专业培训越严格,收费也越高,反之亦然。而资历相当的咨询师,收费应该基本一致。

虽然以资历作为价格依据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至少是行业比较认可的方式。

由此,平台心理咨询价格的设定,首先遵循壹点灵发布的最新版咨询师等级标准体系,综合考虑咨询师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执业资质、受训背景、个案时长、督导时长、个人体验、客户评价等多个维度的胜任力标准。

依据划分的学员、实习、新手、成熟咨询师四个等级,设定四个收费区间。其次,收费区间的最低价格参照平台实际最低咨询价位设定,四个等级收费区间的取值依据文献研究中的行业分析报告、医疗系统、心理协会、国外咨询收费、成熟心理机构、各地区数据综合设定。

2.区间差异化价格浮动因素

目前,平台的心理咨询师派别大致可按照出身和观念分为三派(不是心理学派):学院派、医院派、江湖派。学院派的咨询师通常是心理学的科班生,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培训,在心理学基础知识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在咨询方面也有着科学的体系和完整的框架。

而医院派的咨询师通常是医院系统里具有医学背景的精神科、心理科的医生,他们擅长精神科诊断、开药,药物控制或症状缓解,平台上症状较严重的来访者也需要MDT联合诊疗。

江湖派的咨询师通常在早些年可能没有太多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基础,但经过学习和努力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而且这部分咨询师在专业上的投入非常大,都是自费接受专业系统的连续培训、个人督导、小组督导及个人体验,能够灵活地运用心理学技术与方法,个案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咨询风格实在靠谱。

这三大派别各有优势,之间也存在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学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特色。

考虑到三大派别咨询师的独特性,价格区间内的差异化浮动可依据学历背景、执业资质、专业受训质量、付费个案时长、个体督导时长进行综合评定。

咨询师可根据这些浮动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提升,以实现等级晋升或区间价位的涨幅。

3.行业初心使命践行社会责任

在心理咨询收费的调整方面,受影响最大的是咨询师本人,对于这点,平台表示非常理解。但我们要知道,心理咨询师才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刚需”,来访者如果没有咨询师,还可以考虑阅读、去医院就诊、参加更多丰富的活动。

而如果行业不再需要心理咨询师,那么咨询师面临的结果就是转行。因此,咨询收费应维持在合理的价格梯度,这样咨访之间的合作会更加和谐。

此外,心理咨询秉持助人原则,在信仰崩溃的年代,心理学家是新的哲学家,面对这份职业,咨询师应保持“善行”,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在设置咨询价格时,应考虑国情和民众接受度及负担能力。

咨询师必须严格遵守《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法律法规,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禁止刻意抬高咨询价格、以低价促销方式诱导来访者的行为。

壹点灵平台希望通过规范咨询收费,保障民众看得起心理咨询,让民众距离心理学更近,让咨询师距离来访更近。

04

规范

咨询收费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合理的收费标准有助于从业人员获取合理报酬,自食其力,促进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与治疗费用是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一个重要设置,对于来访者和从业人员都非常重要。

1.收费实质上是对双方活动制约的重要手段

心理咨询是建立在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收费是对双方活动的一种制约方式和手段。

对来访者来说,缴费是对自己行为的一个约束和责任。

意味着他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治疗和咨询活动中来,不能半途而废,擅自终止。

收费能让来访者重视治疗并认真投入。如果来访者没有在经济上付出,他也很可能不期待从治疗中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收费设置是咨询的重要部分,支付费用彰显了来访者真正愿意投入到这项涉及自己心灵的工作,确保自己会认真对待和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来访者缴费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也是一种责任的开始。心理咨询师要对来访者负责,与来访者共同建立一种治疗契约,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帮助来访者成长的目的。

2.收费是咨访关系和信任度建立的重要机制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这种过程使得他们痛苦不堪。

来访者一旦找到心理咨询师之后,他们期盼的心理已经使得情绪开始有显著性改善。这是心理治疗或咨询产生疗效的一个基本机制,缴费成为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建立正式关系的手段或方式。

支付费用还有利于在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建立清晰的边界,让来访者感受到这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不同。

缴费本身对心理治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假如双方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初,咨询师对心理咨询的收费较低或不收费、少收费,部分来访者很可能就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怀疑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进而降低了心理咨询师对他们所进行的矫治方式的可信度。

因此,合理的收费标准已经成为影响咨访关系和信任度建立的重要机制。

3.收费意味着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

支付费用代表心理咨询师开展的是具有专业性质的工作,心理咨询师必须与来访者共情,内心深处能感受到来访者的痛苦,正是在这种心灵共鸣中、挖掘心灵深处的病痛,让心理咨询师的谈话赋予了价值。

心理咨询师对咨询过程的专业性负责,且不会在咨询费用之外获取来访者的其他利益。支付费用代表来访者尊重咨询师的专业,并期待从中获得成长与改变。

支付费用可以让来访者避免对咨询师产生内疚感,可以自由表达攻击或不满,倾倒自己内心的“垃圾”。同时,缴费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减少对心理治疗阻抗的一种措施。

在心理咨询或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和劳动,同时来访者得到了必要的帮助。进行合理收费是治疗设置的组成部分, 也是双方建立具有保密关系的一种有效措施。

收费保证了在特定时限内创建治疗氛围,使来访者有安全感,促进自我暴露以及情绪发泄。

4.收费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产生效果的保障

心理咨询与治疗本身的特征就类似于其他服务行业,在于来访者必须为这样的服务付费。

费用问题不仅影响着来访者对从业人员的评估以及使用服务的可能性,还会影响从业人员与来访者之间的咨询或治疗关系以及服务效果。

为服务支付费用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一部分,费用的处理与协商,更是治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合理的收费标准已经成为影响心理治疗产生疗效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机制。如果要让咨询与治疗产生效果,来访者就必须为咨询与治疗付费。

心理咨询与治疗及其它相关的心理服务支付费用的来访者比免费的来访者更能够从咨询与治疗中得到帮助。

收费让来访者重视治疗并认真投入,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付出更多努力,这样咨询或治疗就会更加有效。

总之,良性发展的心理咨询行业需要来访者为心理咨询服务支付费用,费用不仅可以对咨访双方产生制衡作用,也是咨访双方在咨询过程中的动力。

同时,复杂的付费结构和收费标准也需要不断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推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