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春节的脚步越发临近。即将角逐春节档的几部影片,开启了如火如荼的密集轰炸式传播。在大年初一角逐春节档票房冠军的几部电影中,科幻类型电影占据了两个席位。
由于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比较低,两部科幻电影的上映无疑让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兴奋。所以,许多人也将2019年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科幻电影是电影市场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电影市场相对成熟的美国,科幻电影平均每年占总票房的比例是15%-25%,且时常有爆款科幻电影出现。
沉寂了太久的中国科幻电影距离成为北美这样的规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科幻电影终于又一次燃起了星星之火,想要保护这来之不易的火苗,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
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审美环境缺失,技术能力不足
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仿佛迎来了春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概念也反复被提及。许多高关注度的科幻小说纷纷传出影视化的消息,但由于中国现有的科幻电影拍摄技术和经验不足以进行拍摄所以电影的制作就被的无限期搁置了。
中国拍摄科幻片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虽然在喜剧、爱情、动作等领域中都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但在科幻领域仍然是“摸石头过河”。编剧人才和视觉人才都十分匮乏,很难达到国外科幻电影的水平。
中国科幻电影的突围:建设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
好莱坞跟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之间的差距:好莱坞大概从3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而且是自我复制的电影工业体系了。而内地电影工业大概是在2010年前后才刚刚初具规模,时间相差了80年。
这80年中,好莱坞的特效制作行业在模型制作、特技摄影、特效化妆等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了垂直且精细的专业分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升级,动作捕捉、CG制作等新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这就使好莱坞电影在技术与艺术的磨合前进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而这正是中国电影行业最缺乏的部分。行业分工较为模糊,一切以资本为主导。所以中国电影行业中难以形成精分工强专业度的工业化体系,这就导致许多科幻电影拍摄所需求的细分领域中人才的缺失和断层,出产的科幻电影作品往往廉价劣质,天雷滚滚。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改变观念,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科学家不能缺席
科幻电影是一种基于想象力的创作,最重要的基础是从科学出发,与科学密切相关,科学内涵是科幻作品与神化、魔幻等作品最重要的差别。而国内科幻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明显不足。
影视中的合理性,取决于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情节有科学基础,符合逻辑,能够自洽。科学家是掌握最准确、最权威、最前沿科学信息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对于提升电影质量的意义已经被多次证实。科学家群体在帮助影视制片人创作合情合理、栩栩如生的故事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价值。
科幻影视的制作人在推进影片制作的过程中,不妨考虑邀请接受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科学家加入制作团队,感受一下他们解析细节、从复杂体系中找出相关联系的能力,在充实作品情节和确定结构框架时,借助科学家的力量,为提升影片质量打下更好的基础。
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声明: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