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末“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发起者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族弟、曹魏名将诸葛诞。他举兵失败后被杀,被夷灭三族,但是却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活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世说新语 言语第二 二一》就记载了诸葛诞之子诸葛靓(jìng)的故事: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诸葛靓见孙皓(AI绘图)
诸葛靓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吴主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那么‘思’是要思考什么呢?”诸葛靓回答说:“在家里所思的是尽孝,侍奉君主所思的是尽忠,和朋友交往所思的是至诚,也就是这些罢了!”
原来,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到孙吴作人质并请求援军。诸葛诞据守一年后兵败,作为人质的诸葛靓就留在了东吴,后担任右将军。
右将军是“前、后、左、右”所谓“四方将军”之一,是都督一州或者数州军事的最高长官,可见孙吴给诸葛靓提供的可是高官厚禄。诸葛靓作为一个“逃将”能获得如此高位,大概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诸葛靓与诸葛瑾、诸葛恪父子同族,从“感情基础”上来讲,吴人对同是诸葛家族的诸葛靓有好感。
电子游戏《三国志11》中的诸葛靓,五维十分平均
二是在两国长期对峙时,给于“逃将”以高位,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不仅是三国时期,在南北朝时期南方诸政权与北魏长期对立,两方逃到对面的将领无论能力高低都被授予了高官,像是在树立劝降的“金字招牌”。
诸葛靓来到吴国后,自然日思夜想打回魏/晋为父报仇,然而两国实力相差实在太大,诸葛靓也很难有什么作为。吴宝鼎元年(266年)十月,永安山贼施但聚众数千人,劫持永安侯孙谦叛乱并攻向建业,诸葛靓及丁固逆击,在牛屯(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击溃施但部众,俘获孙谦。
宝鼎三年(268年),孙吴在多个方向上对晋朝举兵。在南方,孙皓命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人进军攻打交阯,结果被晋将毛炅(jiǒng)等人击败,刘俊、修则都战死了。
谭其骧版东汉地图上的交阯、九真、日南三郡
在北方,则是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这也是诸葛靓入吴后唯一一次进攻晋国。同年十一月,丁奉进军芍陂,晋义阳王司马望与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迎战,丁奉与诸葛靓还未接战便退了兵,这次“北伐”就此草草收场。
天纪三年(279年)冬,晋朝出兵多路,发动灭吴之战。诸葛靓受命与丹阳太守沈莹和护军孙震,在丞相张悌率领下渡江,围攻晋军城阳都尉张乔于杨荷桥(今安徽和县北),张乔与七千军士投降。张悌认为强敌在前,不适合先忙着处置这些小部队,况且杀降不祥。诸葛靓则说这些兵士是故意假投降当作缓兵之计,如果他们知道前方晋军攻来了,就会立刻反叛,所以应该杀掉他们。
张悌不听,继续率军前进,后果然在与晋军对峙时身后发生了混乱,晋将薛胜、蒋班趁乱攻击大破吴军。诸葛靓领数百人逃走,期间遇到张悌并邀他一同逃命,张悌不肯,诸葛靓对他说:“天下存亡是有定数的,难道是你一个人可以洞察的吗,为何在此等死呢?”张悌流泪道:“仲思(诸葛靓表字),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而且我还是孩童时,便为你家的丞相(指的是诸葛恪)所赏识,我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眷佑。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为什么要逃走呢?不要再拦住我了。”诸葛靓也流泪继续逃命,才走了一百来步,就见到张悌被晋军杀害。
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今以身徇社稷,复何遁邪?莫牵曳之如是。”靓流涕放之,去百馀步,已见为晋军所杀。
《襄阳耆旧记·张悌传》
“晋灭吴之战”示意图(来源:《中国战争史地图集》)
诸葛靓在吴国共计约二十三年,孙吴灭亡后,诸葛靓逃走不知所踪(《晋书》称诸葛靓投降于琅琊王司马伷,并当面请死)。《世说新语 方正第五 一十》则记载了诸葛靓后来人生的一段故事: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北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诸葛靓后来到了晋朝,官拜大司马,拒不应召。因为自己与司马家有仇,经常背对洛水坐着(不面向都城洛阳)。武帝司马炎想见诸葛靓又找不到理由,就请诸葛靓的姐姐、琅琊王司马伷的王妃诸葛氏出面相请。诸葛靓来了之后,司马炎在王妃这里与他相见。两人行过礼后便畅快地喝起酒来,酒酣之际司马炎说:“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玩耍的情谊吗?”诸葛靓说:“我只恨自己不能吞炭漆自杀成仁,以至于今日又见到了圣上您。”继而哭泣不止。武帝于是惭愧地走了。
央视版《三国演义》韩青饰演的司马炎
可见,诸葛诞死后,在孙吴的诸葛靓和作为琅琊王妃的女儿诸葛氏活了下来。虽说《世说新语》不能当正史看,但以上这则故事却让人无比地动容,给诸葛靓入晋后的身事留下了哀婉的一笔——他与武帝司马炎有竹马之好,却与其家族有杀父之仇,如今一个为君一个为臣,想报仇而不能,国仇家恨交织在少时好友身上,可见在历史的洪流中,大人物也有诸多的遗憾和无奈。
诸葛靓虽然其后事不见记载,但他的长子诸葛颐,在西晋官至太常;次子诸葛恢则更是有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功,永和元年(345年)六十二岁去世时获赠侍中、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敬。与司马家有着深仇大恨的魏国诸葛家,却再造了晋朝,不得不说也是历史开了一个玩笑吧。
参考资料:
林榕杰 身历家国巨变的诸葛靓考论———兼及诸葛靓式的孝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第26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