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兵工科技战史风云~
从“枭龙”战斗机装备巴基斯坦开始,该机就频繁参加各种航展或防务展,配套的武器弹药也都一起展示。这些弹药中除了SD-10A中距空空导弹、“雷石”-6滑翔制导炸弹、WMD-7机载光电瞄准吊舱外,还包括了C-802A空舰导弹,说明巴基斯坦很早就有让该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想法。
与“枭龙”一起展示的武器弹药中,C802A反舰导弹十分醒目
“枭龙”的反舰作战能力
“枭龙”战机采用了具有国际三代机技术水平的先进综合航电系统,包括1553B数据总线、任务计算机、脉冲多普勒雷达、惯导加全球定位系统、外挂管理系统及数据传输单元等。配备的KLJ-7多制式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具有较强的对空和对海探测能力,并可携带低空导航和前视红外吊舱,最大载弹量可达3.8吨。从硬件上面说,为该机整合上反舰作战能力没有一点问题。
但“枭龙”毕竟只是轻型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仅有12吨多,机内载油量有限。机上虽然有7处外挂点,但左右翼尖两处挂点只适合挂载使用尺寸较小、重量较轻的“霹雳”-5E型近程空空导弹,左右机翼外侧两处挂点可根据任务需要选挂SD-10A中距空空导弹或一定重量、尺寸的航弹,只有机翼内侧和机腹3处是重载挂点,通常这3处挂点主要用于挂载800升大容量副油箱,以增加任务航程。
由于C802A反舰导弹重达600千克,根据“枭龙”战机3.8吨的最大载弹量,在理论上可利用3处重载挂点挂载3枚C802A反舰导弹,但在实际上则是不可行的。目前“枭龙”战机采用的俄制RD-93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49.4千牛,加力81.4千牛,使整机推重比仅0.91,考虑到多数任务情况下必须携载副油箱出航,因此其3.8吨的最大载弹量显然并非指实用载弹量,而是指可承受的最大挂载重量。倘若其3处重载挂点全部用于挂载3枚总重达1.8吨的C802A反舰导弹,仅靠机内燃油将会使其实际作战半径降低至几乎失去战术价值。
综合来看,“枭龙”在执行反舰作战任务时比较实用的挂载方案应当是在左右机翼内侧的两处重载挂点各挂载1枚C802A反舰导弹,并在机腹挂载1具副油箱;或者左右机翼内侧的两处重载挂点各挂载1具副油箱,而在机腹挂载1枚C802A反舰导弹。而考虑到机内满油、外挂重载反舰导弹的“枭龙”战机在执行对舰攻击任务时往往需要采取燃料消耗较大的超低空高速突防、或需要多次进入预定攻击阵位搜索打击目标、甚至需要以机动飞行动作规避敌方防空武器锁定等多方面因素,其实际作战半径和火力威慑范围将非常有限。因而空中加油能力对于“枭龙”来说,实用性和实战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枭龙”机翼内侧和机腹的3处重载挂点,通常用于挂载800升大容量副油箱
目前,主要海军强国均已基本建立起以远距离探测、预警以及由远、中、近各种射程舰对空制导武器所构成的全方位、自动化舰队防空作战体系,从而不仅使传统的临空突防作战样式必然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很难达成作战目的。即使可在中、高空实施防区外导弹攻击的作战方式也往往因载机及导弹均易于被防御方过早发现和拦截,同样难以达到突防目的。因此“枭龙”的反舰作战样式将主要体现为,采用左右机翼各挂载1枚C802A反舰导弹及机腹挂载侦察或瞄准吊舱,以尽量保障在一定出击兵力规模时具有最大的导弹携载数量,并以小机群、多方向、超低空出击方式对作战目标实施导弹密集突击。战时执行反舰攻击任务的“枭龙”在出航后须基本保持100米左右高度进行超低空飞行,期间保持无线电静默。当飞机进入机载反舰导弹有效攻击距离时,跃升到250米以上最小发射高度开启机载火控雷达对预定目标区域进行搜索,以及使用机腹侦察吊舱对目标进行追踪、判定并锁定,然后在发射导弹后立刻关闭雷达并俯冲至超低空迅速转向脱离危险区域。
公开资料表明,C802A型空舰导弹属典型的发射后不管作战模式,发射后的空舰导弹可保持20至30米高度向目标方向高速飞行,因其体积小、高度低,对方防御系统比较难以早期发现。在导弹接近目标时弹上自导雷达按照预先装定时间开机搜索海面并捕捉目标,当导弹锁定、对准攻击目标后还将自动继续降低飞行高度,最后时段以5至7米高度掠海攻击目标水线部位舰体,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穿透舰壳,进入目标舰内部爆炸,单枚导弹威力足以令数千吨级现代化战舰丧失作战能力。
勿庸讳言,“枭龙”作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其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很大的载弹量甚至作战距离,但携带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攻击任务时,即使是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仍然偏低,也正因为如此,采用空中加油技术尤其重要。巴基斯坦空军目前已经从乌克兰引进了数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空中加油能力的形成将使“枭龙”的有效作战距离和滞空时间得以大大增加,不仅可实现任务编队的远距离长途奔袭,同时并可达到战前不用向沿海机场调整部署,十分有利于战时隐蔽作战意图,提高战术突然性。
而随着“枭龙”装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战时根据确保消灭重要海上目标的需要,出动超出敌舰队最大防御能力规模机群和携弹量,在己方指挥、支援、保障体系协调指挥下以疏散队形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批次攻击,目标将遭受从各个方向突然射来的数十枚甚至近百枚多型空舰导弹的攻击。从一般情况推论,当投入战斗的兵力在突击方向和打击能量方面相对于目标的防御能力形成压倒优势之际,目标很难避免被摧毁的命运。如此即使不考虑航空兵与水面舰艇、潜艇等其它兵种及作战方式的协同配合,包括中等规模航母战斗群在内的作战体系在距巴本土1000千米以内实际上已经难以对抗拥有规模优势“枭龙”实施的多批次、多向、多弹种饱和突击。
当然,实施远程超视距反舰作战,其前提不仅在于需要拥有打击距离足够远的作战武器装备,同时还需建立和拥有一整套实施远距离精确作战的作战体系,以在战时能够实时了解、掌握的目标方位、距离及防御动态等必要情报。实际上近年来巴基斯坦空军也一直在为此作出努力。继引进4架萨伯“爱立眼”预警机之后,巴空军也装备了中国研制生产的ZDK-03型预警机,根据中巴2008年签署的合同,中方向巴方交付了4套该型先进空中预警指挥系统。有巴基斯坦空军将领表示:ZDK-03型预警机的交付势必会大幅提高“枭龙”乃至巴空军其它作战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并形成新一代作战体系,从而大大改善目前巴基斯坦在印巴空军对比之中的劣势处境,显著增强巴基斯坦空军维持地区和平的能力。
挂载反舰导弹模型进行试验的“枭龙”06架机
“枭龙”反舰作战能力对增强巴基斯坦海上防御的重要意义
几十年以来,拥有980千米海岸线的巴基斯坦一直铭记着外敌自海洋方向发起军事打击的历史教训。在1971年11月末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凭借其兵力和装备优势直接打上家门,使巴基斯坦遭受了严重损失。在这场战争中,印度海军在东、西两线对巴基斯坦同时实施了攻势作战。东线以“维克兰特”航母为核心的印度航母舰队封锁了吉大港等东巴主要港口和孟加拉湾,并出动舰载机对巴军陆地机场进行轰炸。而在西线印度海军则以2艘护卫舰和3艘“黄蜂”级导弹艇组成突击群在夜幕的掩护下,对卡拉奇发起奇袭作战,先后击沉了数艘巴基斯坦军民用舰船,还对卡拉奇港的岸上设施和油库实施了导弹攻击,使巴方的岸上军事设施损失惨重,自身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因此,多年来巴基斯坦一直致力于增强包括空军在内的对海防御作战能力。在“枭龙”服役之前,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主要作战机型和兵力包括F-16战斗机63架(其中45架F-16A/B型,18架F-16C/D型),F-7P战斗机 83架,F-7PG 66架,“幻影”III/V多用途战斗机104架、A-5III型强击机49架。战斗编制包括8个战斗/攻击机中队、12个攻击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以及1个海上反潜侦察机中队等。
不过其战斗/攻击机中队装备的主力机型为对地攻击能力相当有限的F-16A/B和F-7P/F-7PG,对地攻击能力相对较强的A-5III型强击机和“幻影”III系列机龄已高,处于勉强服役状态,且并不具备使用远程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的能力。巴空军装备的F-16战斗机在飞行性能上虽具有携载“鱼叉”空舰导弹的能力,但由于美国在武器装备出口方面的限制,巴空军引进的F-16战斗机在任务性能方面突出其制空作战能力,对面打击能力被限制。虽然有部分F-16配备了“小牛”空对地导弹,但其24千米的有效射程在战时并不足以对拥有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构成有效威胁。巴反潜巡逻机中队装备的少量“大西洋”及P-3C大型反潜机虽具有携带使用“飞鱼”和“鱼叉”反舰导弹的能力,然此类空中机动性较差、目标特征显著的反潜飞机显然不宜于在海上高强度对抗作战中执行反舰突防任务,因此在巴空军的400余架作战飞机当中,实际上真正具有现代海上对舰打击作战能力的只有为数很少的“幻影”VPA3型战斗机,该型机可携带2枚最大射程70千米的“飞鱼”AM39空舰导弹,在以“低-低-低”方式出击时具有约650千米的作战半径。但由于型号老旧并且在役数量较低,难以满足巴基斯坦的国防实际需求,而今后将被作为巴基斯坦空军主战装备之一的“枭龙”,其反舰作战能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对于目前的巴基斯坦海军,印度海军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总体实力仍然占有显著优势。随着俄为印改装的“维克拉马迪特亚”号航母的服役以及印度国产航母平台的进展,印度在未来几年组建两个中型“航母战斗群”计划终将成为现实,届时印度海军相对于巴基斯坦海军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而从今后印度海军航母编队的兵力构成来看,其主力航母平台将配备20余架米格-29K舰载多用途战斗机用于担负制空、对海及对陆攻击等作战任务。作为俄罗斯近年来重点推进的舰载战斗机发展项目,该机配备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航电系统和机载武器,机内燃油增加30%,使作战半径超过1150千米,综合作战能力与先前印度航母主要使用的“海鹞”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今后一个时期印度海军的舰队航空兵必然是一只令巴基斯坦方面不可忽视的海空兵力。
再加上编入印度航母舰队的“加尔各答”级、“德里”级、“塔尔瓦尔”级等护航舰艇,均为配备了区域防空导弹及先进近程防御武器的大、中型水面战舰,可与舰载战斗机一起构成海上大纵深、多层次的舰队防空作战体系。面对这一舰队防空作战体系,仅以少量携带空舰导弹的作战飞机并不足以对其构成有效威慑。同时印度空军具有远程攻击作战能力的苏30MKI、幻影2000等先进战机已经对巴空军形成优势,不仅具备对巴全境纵深目标构成现实威胁,而且在战时能够对其海军舰队进行支援掩护,从阿拉伯海方向对巴基斯坦实施封锁。
已经具备全面作战能力的“枭龙”与F-16和萨博-2000预警机协同演练
鉴于综合国力相对于印度的明显弱势,巴基斯坦不可能选择与财大气粗的强邻进行军备竞赛,而是量力而行地以较低投入去保证其劣势国防力量的装备质量和战斗力,以不使与印度力量对比出现严重失衡,“枭龙”正是这样的武器。2011年4月11日,白沙瓦空军基地的巴基斯坦空军第26中队举行换装仪式,用“枭龙”战机取代了该中队先前装备的A-5III型强击机,成为首个装备“枭龙”战斗机的作战中队。随后不久,巴空军第16中队也开始换装“枭龙”,显示该型战机在巴空军的装备数量正在稳定上升。
按照巴基斯坦空军的规划,未来“枭龙”战斗机的装备数量将达250架以上,用以逐步替换强-5、歼-7P/PG和“幻影”系列,届时巴基斯坦空军将拥有15个“枭龙”中队,因而可执行远距离反舰作战任务的兵力,将由先前的不足20架“幻影”VPA3猛增至超过200架。而“枭龙”的多任务能力实际上还非常有利于使之在实施反舰作战时根据实战需要编入可携带超视距空空导弹及电子战武器的同一机型进行伴随支援、掩护,考虑到巴空军并拥有相当数量的F-16空中优势战斗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巴基斯坦空军在阿拉伯海方向对抗印度实施海空封锁的能力需求可基本得以满足。换言之,也意味着在印度新一代航母舰队尚未成军之时,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机群已经具有对印度海军足够的威慑能力。
然在印度方面,其致力于提高航空作战装备技术水平的努力也正在结出新的果实。目前,印度已经确定了“阵风”的购买合同,众所周知,“阵风”战斗机拥有先进的机载设备、优异的飞行性能及较大的作战半径,既可用于执行防空、情报侦察任务,也可携带使用“飞鱼Block 2”反舰导弹攻击水面目标,或携带远程巡航导弹打击陆地纵深目标,并已发展出成熟的舰载型号,属于性能十分先进的三代半战斗机,技术水平领先于目前巴基斯坦的所有现役装备。这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尤其是已经确定在今后一段时期以“枭龙”和F-16作为主战装备、并且在兵力规模上始终居于劣势的巴基斯坦空军而言,在不久的将来即将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对于的巴基斯坦海军,印度海军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总体实力均占有显著优势,图为正在“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上的训练的米格-29KUB舰载战斗机
有感于新的形势变化,巴基斯坦方面也在制定应对措施。巴基斯坦空军计划在近年内将所有的F-16A/B将升级为F-16C/D,以进一步增强其作战能力,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并加快“枭龙”Block 2的研制进度,目前“枭龙”Block 2已经基本完成试飞,开始量产,该机不仅加装了空中加油管,航电、雷达和飞控系统均进行了升级,完善了数据链系统,以便与ZDK-03预警机进行信息融合,换装推力更大的RD93MA发动机等,整体性能较“枭龙”Block 1有大幅提升。
此外,巴基斯坦还委托中国为其研制双座型“枭龙”战机,外界猜测这种双座型“枭龙”将更加侧重于对面打击能力。还有消息称,巴基斯坦已经启动了“枭龙”Block 3的研制工作,该机将在“枭龙”Block 2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采用部分隐身技术措施等,使作战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总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枭龙”战斗机将在巴基斯坦空军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随着“枭龙”的不断改进,其担负的作战任务也将越来越多,任务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巴基斯坦空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