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与父母长辈同住”,似乎成为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一致选择。
毕竟,年龄差异带来的各种困扰,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起床与睡觉的作息截然不同,难免互相打扰;消费方式和饮食习惯天差地别,总是互看不爽……
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还是有人将与长辈同住这件事,经营得温馨和睦极了,即使三代同堂,也完全没有矛盾。
细探究竟后,网友们发现这些家庭都有几个共同点:
房子够住、全家人性格稳定,最重要的是,家中一定有个超级“讨喜”的老人。
家住重庆的王爷爷一家,便是如此。
他和家人住在涪江边上的一套顶层复式里,还开辟了一方田园,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养蜂、种菜、做手工……过着几乎自给自足,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平日里凭栏远眺,还可以将绝美江景尽收眼底、山城宏伟尽揽眼前,如此风光和地段,令旁人羡慕不已。
但随着家中小辈的增多,王家人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居住窘境——
一个老房子,如何同时装下三代六口人的生活?
这个难题,既是涪江边王家人的困扰,也是很多中国家庭面临的现状。
今年60岁的王爷爷,是一名拥有32年军旅生涯的退伍老兵。
如今在他的身上,还保留着军人的风范:比闹钟还准时的作息规律,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荣传统。
不过,这样一个一丝不苟的硬汉,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一个有爱极了的「超人爷爷」——
每日精心烹饪的三餐;亲手种植无公害蔬果;修理吹风机、红领巾;帮孙女训练照顾小狗……几乎所有的家务,都由王爷爷和老伴王奶奶一手操持。
戎马半生的他,仿佛重新找到了“战场”,成为了家里的“超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偶尔王爷爷也会调侃自己:“我除了生不了小孩,其他的都能干。”
当然,除了捯饬家务、照顾晚辈,王爷爷还有自己的爱好——
在家中露台开辟一方小天地,种菜、养鱼、养花、养蜂,打造出一个自给自足的“空中农场”。
但令王爷爷没想到的是,这个当初装修时颇具私心的设计,如今却让生活变得愈发艰难……
原来,这套位于顶层的复式套房,只有三间卧室。
90m²的一层,分布着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主卧和次卧。
同样面积的二层,只留了一间供儿子儿媳生活起居的主卧,其余的空间则改造成了鱼池和养蜂的杂物间。
屋顶的露台,则是王爷爷亲手栽培的无公害菜园子。
由于王爷爷在部队养成了独睡的习惯,加上鼾声如雷,所以和老伴一直都是分房睡。
原本三个卧室,住下老两口和王先生夫妻俩,是没有什么压力的。
但直到孙子和孙女的降临,这个格局就难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王爷爷将单独的房间让给了两个孩子,自己搬到客厅的阳台上睡觉。原本的王连长,如今高升成了“王厅长”,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除了居住空间严重不足,房子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 本以为二楼的水池可以具备物理降温功能,没想到现在下方正对着的卧室严重渗水。
水池没有循环功能,死水到了夏天不仅容易滋生蚊虫,还会散发臭味,这也导致住在二楼主卧的王先生夫妻俩,总是不敢开窗透气。
○ 当初露台设计时,并未安装水管,导致王爷爷每天都要来回挑五六桶水浇菜,辛苦极了。
加上露台周围没有防护栏的保障,一到雨天更是危机重重。
○ 全屋的各种收纳空间,都严重不足。
对于热爱做饭的重庆耙耳朵父子来说,如今的餐厨厅实在逼仄,调料瓶都没地儿放。
主卧的衣柜也完全装不下两口子的衣服,导致很多东西都只能外置,显得乱七八糟的。
○ 两个孩子共处一个小次卧里,总是会因为“抢地盘”而拌嘴吵架。
加上随着年纪的增长,男生和女生同住一间房也非常不方便,各自都没有隐私。
重新改造这座二层的房子,可谓是迫在眉睫。
好在,设计师赖旭东的出现,为王家人艰难重重的房子和生活,带来了一丝曙光。
在仔细了解全家人的需求后,他针对这套建筑面积总共180m²(一层和二层)顶层复式,从解决居住空间、生活动线和需求等方面,制定了完善且周全的改造计划。
○ 一层
① 调整全屋动线,新增入户消杀区域,实现卫生间的干湿分离,并且改善原本要先进入厨房才能如厕的尴尬局面。
② 改变冰箱的位置和朝向,利用卫生间未封闭的门洞,放置三开门大冰箱,满足全家人的日常饮食收纳需求。
③ 将厨房和客厅原本的隔断改造成西厨吧台,在中西厨之间新增移门,有效隔绝油烟。
④ 调整楼梯的朝向,降低台阶高度,新增一个4m²的储物间,满足全家人收纳生活杂物的需求。
改造前后对比
⑤ 改变整体格局安排,将一楼的两间卧室,留给腿脚不便的王爷爷和王奶奶;餐厅挪至客厅;采光风景很好的阳台也被纳入公区。
一层改造后户型图
○ 二层
① 将原本的鱼池取消,改造成一处小花池,并且重新完善防水系统,让这里变成一个生机盎然的放风区域。
② 重新规划二楼的格局,划分出王先生夫妻俩的主卧,以及两个孩子各自的卧室。
将卫生间移位,利用之前浪费的小露台,打造衣帽间、书写区,收纳能力比之前增加三倍。
二层改造后户型图
○ 露台
将原本杂乱无章,被菜地占满的露台,划分成养蜂种植区、宠物区、洗晒区、鱼池种植区和休闲区,满足王爷爷的“空中农场梦”。
至此,本次改造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而经过为期几个月的施工后,这套位于重庆涪江边上的顶楼复式,也终于重获新生。
○ 玄关
一进门,馥郁温和的奶油风扑面而来,浅木色的入户门为家的温馨埋下伏笔。
玄关安置在进门左手边,狭长的区域有序容纳了嵌入式鞋柜和换鞋凳,舒适又自在。
○ 卫生间
干湿分离的卫生间由玄关延伸入内,将洗漱台独立外置,既能满足日常洗漱需求,又兼具归家消杀功能。
并且这样的设计,让全家人用起来不局促,还能很好避免地面湿滑所导致的安全隐患。
○ 厨房
U型结构的厨房,动线十分便捷。
大理石吧台的存在,很好地充当了一处半隔断,分割出客餐厅与厨房的区域,同时也保证了采光。
冰箱内嵌在墙内,不影响整体和谐与美感,同时超大容量也能满足一家六口的日常饮食需求。
平日里,一家人可以坐在吧台上眺望远方,欣赏江景,或者小酌一杯,好不惬意。
○ 餐厅
客厅与餐厅共处于一个空间内,整体更加通透开阔,全家人也有了更多的互动空间和交流机会。
○ 客厅
这里的整体风格,以莫兰迪色调为主,主打一个静谧和沉稳。
客厅里的所有墙角,都做了处理,避免老人孩子不小心被尖锐的东西误伤。
贴心的设计师还专门挑选寓意吉祥如意的餐桌、象征月有阴晴圆缺的茶几、带有笑脸的椅子、圆角的灯具,为这个家释放出柔和、善意、积极的信号。
电视墙两侧设计半开放式展示柜,整齐摆放的物件点缀大面积的留白,为家填充更多故事。
底部壁炉具有紫外线杀菌的作用,鲜活簇拥的火苗实则是水蒸气,在安全的基础上,为家赋予更灵动的生活场景。
阳台纳入客厅后,变成了一处超大采光窗,可将壮观的城市远景一览无余。从朝暮到四季,城市迭代更新,江水汇流一气,在变与不变中映射家的永恒。
○ 老人房
考虑到两位老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毫无疑问选择双卧房设计。
简约的白色系基底温馨静谧,让两位老人也能静享自己的一方天地。
爷爷的卧室
奶奶的卧室
○ 楼梯间
4m²的楼梯间,最大化满足了全家人的收纳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公区的整洁。
○ 儿童房
位于二层的两个儿童房,不仅完美解决了孩子对学习桌的争夺,还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处私密且安静的小天地。
哥哥的房间
妹妹的房间
○ 主卧
作为这个家的重头戏,主卧延续了其他空间的温馨质感。
设计师将丰富多元的层次微妙地隐藏,钢琴室、更衣室、梳妆台、浴室......空间的秘密在白色隐形门后四散展开,牵引着夫妇二人重拾仪式感和梦想。
衣帽间不仅超级能“装”,还放置了妻子的钢琴,她终于可以在家里拾起梦想,弹奏出对生活的所有感悟。
王先生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区域,夫妻俩从此可以过上“开窗眺望涪江,闭门伏案弹琴”的惬意生活。
○ 屋顶露台
露台的存在,为一家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美好的可能性,菜园、农场、鱼塘......都被整合至此。
全家人可以一起逛逛王爷爷的菜园子,与小狗“雪糕”亲切互动。
平日里还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到露台上围坐在一起,来一场热闹的BBQ,亦或是围炉煮茶,聊聊理想和人生。
如今,这套可以俯瞰涪江的顶楼复式房,在一系列的巧妙改造后,彻底改头换貌、重获新生。
不仅让三代人都能拥有各自的私密空间,也能满足全家人的生活起居需求,让他们今后的生活多了无限的可能。
说起当初改造房子的理由,其实源自于王先生的“亏欠”——
看着花甲之年的老两口,为了自己和下一代,还在燃烧自己、发光发亮,他实在是内疚又自责,非常想做些什么,来让父母过得更好一些。
围绕他们的生活习惯,来改造房子,便被提上了日程。
搬入新家后,看着父母妻儿脸上的笑意,王先生顿时觉得为了守护这个笑容,花再多钱也值得。
是啊,只要全家人住在一起,那生活的难题、房子的困扰、未来的担忧……所有的桎梏,都能迎刃而解。
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幸福至极。
本文图片及素材来源:
1.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九季
2.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赖旭东操刀重庆梦改,把退役老兵90㎡楼顶变成空中农场,让六口三代之家坐拥最诗意江景房!》
3.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超人爷爷的江景房,自带超大露台,现实版“巴比伦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