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三泉溪暖》话丰收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 “秋分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我们举办三泉村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的体现,也是农村改革四十年来丰硕成果的展现。”央视一套晚黄金档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泉溪暖》中,三泉村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感受乡村振兴魅力,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添彩。龙山黑陶、龙山小米、龙山味道系列产品均在现场得到展示,而丰收节的拍摄地正是在章丘区龙山街道平陵田园丰收广场。     据悉,平陵田园丰收广场融合龙山文化和平陵田园特有农耕文化,构建了区域特色展示平台,融举办庆祝丰收相关活动、农事体验、农特产品展销于一体,已在这里连续举办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章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示范点。     九月贡米香,农民喜洋洋。自201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把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来,每年九月,平陵古城田园综合体内,谷浪金黄,贡米飘香,4000多亩的龙山贡米喜获丰收,庆丰收、感党恩,领略十里稻禾香、沃野献金黄,祝福瓜果飘香、粮食满仓,丰收的味道涌上心头。而这丰收的龙山贡米是用粉碎的油菜花秸秆作为肥料种植而来,大大增加了土地有机肥含量,让龙山贡米营养更加丰富。     这平陵古城田园综合体,正是龙山小米的主产区,就在龙山文化发现地——城子崖遗址东行约1公里处。     一方水土育一方产业。这方沃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是谷物生长的最佳适宜区。8500年前,先民们在这里选育驯化野生“狗尾草”,培育出古老的粟米,经过几千年的培育,成就今天的龙山小米。龙山小米为世代贡米,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金谷米、龙山米、沁州米、桃花米)之一,以其性粘、味香、富有油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龙米”。龙山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其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淀粉、维生素含量均超过其他小米,具有补肾气、益腰膝的功效。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小米粥中的米油,滋补力好,相当于人参、熟地等名贵药材的滋补功效。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米油可代参汤”,说的就是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秋有龙山贡米丰收节,春有平陵田园赏花季,弘扬龙山文化,打造“龙山味道”,这两大节庆品牌乘势而起、深入人心。     最美人间四月,花开平陵古城。当千亩油菜花泛起金黄的波浪,花姿摇曳,蜂蝶飞舞,沁人心脾,整个平陵田园被装扮成金灿灿的海洋。漫步花海,静享春天的美好。这便是“龙山味道”中春季平陵田园赏花季的味道。     无奈,自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每年4月都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满足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赏花观景、放飞心情的需求,考验着章丘的智慧。     线下旅游受到冲击,线上旅游破土而出。2020年和2021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线下采取“预约入园、精准引流”的方式,吸引广大游客赏花游玩。线上则借助抖音、快手等云端传播形式设置话题,开展短视频大赛、花田音乐会、直播带货等活动,让广大市民群众宅在家中也能身临花海,足不出户就能感受龙山文化,实现由实地看花向线上赏花的延伸。两年两季线上赏花活动,线上流量超过2亿人次,即时流量转换带动龙山味道系列产品销售500多万元。     唯有用心做好产品,才不负这一方土地的馈赠。为了让文化活起来、让产业强起来,章丘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对备受龙山文化滋养的文化特色产品、农业特色产业进行产品升级、项目升级、模式升级。依托平陵古城,建成以龙山小米产业为支柱,辐射带动四季章丘大葱、龙山树莓、龙山水豆腐等一系列特色农副产品,覆盖周边5个村庄、1.2万多亩的平陵田园综合体。以产业振兴、文化赋能、品牌引领,做大做强“龙山味道”,满足群众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仅龙山小米一项,销售价就从每斤六七元钱,增加到每斤十五元钱,种植农户收入翻了不止一番,真正把“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落到了实处。     如今,中国农科院在这里建立首席专家博士工作站,聘请国家级谷物首席科学家研发出最适合龙山种植的好种子——龙珠系列。龙山小米必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乘着科技的翅膀,生长出品质更优的龙山贡米。与山东大学品牌研究中心合作,对龙山贡米进行全面包装和策划升级,打造“龙山味道”升级版。拥抱5G时代,布局直播电商、平台电商,线下与鲁商集团深度合作,整合华北地区660家银座、统一银座、大润发、华联等商超系统,发展订单农业,让龙山贡米产生更好的效益。在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下,龙山贡米核心种植面积已扩展到4000多亩,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致富,拥有4600年之久的龙山文化伴随着“龙山味道”的传播不断焕发新光彩。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里有光芒,行动有方向。只要秉承“做产业就是做文化、做文化就是做产业”的理念,扛好弘扬龙山文化大旗,全力以赴推动文化“两创”,就一定能让龙山文化走出博物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就一定能在龙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传统的工艺,打造出极具特色的“龙山味道”,就一定能做大做强产业链,擦亮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名片,带动父老乡亲走向共同富裕。(通讯员 孟凡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