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位于汉中市中心城区以北16公里的丘陵地带,北靠秦岭,南邻十天高速、银昆高速褒城出入口,西与AAAA级石门水利风景区相邻,东临武乡哑姑山。花果村有6个村民小组,341户,1142人,党员45名,林地面积8035亩,耕地面积3470亩(全部为果园),人均3.2亩,全村有农家乐72户,乡村旅游景点5处,全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该村是汉中市有名的柑橘丰产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花果飘香的醉人画卷,先后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旅游扶贫成效
(一)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发展柑橘拳头产业
花果村从1982年开始种植柑橘,2008年在汉台区成立首家柑橘专业合作社,注册“褒河蜜橘”品牌和“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建立柑橘抛光打蜡厂。同年,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包扶、党员干部带头,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利用自己的庭院开办农家乐,由最初的农家乐14户已发展到现有的72户。村上每年在春秋两季举办桔柑技术培训会,不断引进新品种,进行低产园改造,自2012年起的每年10月,花果村在区、镇两级的领导下举办褒河蜜橘金秋品尝会、采摘节,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不断提高。
(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花果山品牌化发展
“十三五”期间,花果村在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六要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花果山片区乡村旅游示范道路15.5公里,打造花果山旅游登山步道2.1公里;开通21路花果山旅游专线;修建停车场5个、旅游公厕5座;实施乡村旅游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安装凉亭、坐凳、休憩平台、假山等配套设施,极大改善了花果山的可进入性,增强了园区功能,提升了乡村旅游品位。
一产发展壮大。借助脱贫攻坚产业扶持政策,顺应乡村游潮流,由合作社将产业扶持资金投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和壮大柑橘等主导产业,尊重村民原有的生产习惯,以“褒河蜜橘”为首的系列果品包装成旅游商品,其品牌效应逐步扩大。“褒河蜜橘”品牌2014年取得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2016年取得有机认证,形成“三品一标”的认证格局。
二产成绩喜人。2019年,花果村依托褒河流域柑橘鲜果啤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引进社会资本研究果品规模化无公害种植技术、冻害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色鲜果啤酒生产原料和配方,实现农业生产、特色加工、观光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填补“褒河+”农副产品空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三产生机勃勃。在文旅部门的指导下,镇、村牵头对农家乐、采摘园的发展严格把关,采取政策引导、农民主导,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高起点谋划,按照规划建设,统一招牌和标识系统,产生规模效应,现已发展农家乐72户,采摘果园56个。成立花果山有智餐饮公司和汉台区农民创业孵化基地,行业自治规范发展,增强生命力,从丰富农家乐文化内涵,打造景观小品,菜品差异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品位,增强吸引力,营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充分利用山水自然风光,与周边景色相得益彰,增强发展后劲。花果村被命名为区级食品安全示范村,助推花果山农家乐品牌化发展。
(三)乡村旅游加速发展,乡村振兴成果显著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花果村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一产丰富二产,二产促进三产,三产带动一产,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带动群众共同富裕。截至2020年,全村果品种植面积达到3470亩,年产量1.8万吨,主要销往俄罗斯、东北三省及省内各市,年产值近200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2.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三、主要做法
(一)深度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
一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脱贫增收和就近就业。花果村以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为具体抓手,通过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企业采取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带动农民参与开发和发展规模化、现代化新型农业,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在全区率先印发了《农村经济合作社股权证》,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全面完成了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股权量化工作,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组织1个,扶持培育专业合作社3个,新发展家庭农场5个。乡村旅游发展以后,河东店镇年人均纯收入从7000元提高至1.2万元,花果村年人均纯收入从5000元提高至2.7万元,是陕西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
旅游扶贫产品展销专区
二是建设乡村智慧旅游,大力进行宣传营销和品牌培育。通过镇政府微信公众号“醉美褒河”,邀请汉中、陕西电视台,央视、中国移动,陕西网、中国旅商传媒网等社会各界媒体向社会推送文体服务信息。持续宣传花果村乡村旅游,宣传“褒河花果山”系列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深度建设开发欧洲甜樱桃基地和褒河柑橘博览园,对农产品销售示范店、农村电商等进一步扶持和推广。结合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室外免费WIFI基本覆盖到位,“互联网+营销+现代农业园区”及农产品溯源体系平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镇电商运营中心及村级电商服务站建成并实现对接。2018年以来每年网上销售柑橘4万余斤,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模式初步形成。
三是不断创新文化旅游活动和品牌节事。截至2020年,花果村成功举办了9届褒河蜜橘金秋品尝会暨采摘节和首届国际动漫马拉松,承办了3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汉台区分会场活动、陕西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登山比赛,协办了2届市、区中国农民丰收节、3届山地自行车赛、2届啤酒龙虾音乐节等形式多样的农业和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依托活动开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气,初步实现了“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的“四变”目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民收入大幅提高。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前,接待省内外旅游参观团体16批次1400余人,游客90余万人次。
(二)党建示范引领乡村治理
花果山旅游登山步道
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区镇两级党委指导思想,编制了《河东店镇花果村乡村旅游规划》,精心策划实施了一批改善本村旅游设施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好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党员干部带头开办农家乐,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紧跟而来。村党支部对农家乐进行评星定级,并认定10户党员示范户,村两委出台村规民约,干部以签名的形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争做村中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如今已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严格落实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党员)包户的环境卫生联系点制度,积极开展“清洁家庭”、“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对全村341户农户房前屋后进行了整治清理,全村累计评比清洁卫生家庭150户,占总户数的40%。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定要培育一个主打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一业带多业,实现农户脱贫致富。花果村未来将以建设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积极培育农产品新品种,大力发展电商和乡村旅游,小农户连接大市场,把花果村乡村旅游融入汉中三市建设和大西安发展之中,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案例点评
花果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属于产业融合、乡村治理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模式,依托拳头产品实现一业带多业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融合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和创新文化旅游活动,打造自身品牌故事,逐步成为旅游扶贫富民和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编辑:徐晓
审核: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