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练舞蹈下腰摔倒致高位截瘫,“轮椅女孩”的人生与大学梦丨特稿

▲开朗乐观的罗岑宸

7月28日,得知自己被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录取时,18岁四川德阳女孩罗岑宸在轮椅上挺直脊背,阳光洒在她带笑的眼角。

时间回到13年前,时年5岁的罗岑宸在培训机构练习舞蹈下腰时不慎摔倒,导致脊髓损伤高位截瘫,从此只能与轮椅相伴。在轮椅上辛苦“走”过13年之后,她终于抵达了梦想的殿堂——大学。7月29日,罗岑宸的妈妈接到电话,四川农业大学一名招生负责人表示,该校法学院相关院领导会亲自将录取通知书送达。

“法律是守护公平的武器。”谈及未来,罗岑宸眼中有星火闪烁,“我也想成为照亮他人的微光。”

因为身体原因,罗岑宸不能久坐,在家学习时大部分时间是趴在床上完成。在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用双手握住轮椅扶手,撑起身体,活动一下。“她每天都会坚持锻炼,很多事情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其母田涛介绍,罗岑宸每天6点起床坐着轮椅到楼下河边锻炼,晚上太阳落山后也会到楼下河边锻炼。采访结束,她又坐着轮椅和同学一起到猫咖“撸猫”去了。

▲生活中的罗岑宸

13年前的变故

突来的变故发生在2012年盛夏。那一年,时年5岁的小岑宸,在培训机构练习舞蹈下腰时不慎摔倒,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一家人陷入悲痛之中,带着她辗转德阳、成都、北京求医。

辗转三地耗费80万元治疗费,几乎压垮这个家庭,但父母很快擦干眼泪,决定坚强起来,“我们必须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人的爱,让罗岑宸走出了阴霾,收获了知识和友情,也练就了坚强的性格。年幼的她在康复训练累到虚脱时仍咬牙坚持;她初入校园面对异样目光时,会在老师一句“岑宸,欢迎你”中挺起胸膛。

刚开始,田涛担心女儿不适应小学生活,主动到学校陪女儿。“她向往和同学一起玩。”发现这一细节后,罗岑宸的班主任虹老师找到田涛,“宸宸妈妈,你可以不用来陪她的,你在这,同学都不好意思来找她玩,放心,我会把她照顾得很好!”

田涛逐渐放手,不再过多干预女儿在校的生活。小学一年级的一次课间,罗岑宸透过玻璃窗看着操场上奔跑的同学,羡慕极了。这一切,被细心的老师看在眼里,“岑宸,和大家一起锻炼吧!”“嗯!可我行吗?”她有些担心。

“别怕!你的身后还有我们呐!”老师安慰她。

从那以后,坐着轮椅做操,坐着轮椅奔跑,便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果不是我在小学遇到一位很好的班主任,我妈妈可能会辞去工作陪读。”罗岑宸说。

853f767c27738ad2c0db7e2436670a_副本.jpg

▲罗岑宸和妹妹

罗岑宸小学五年级时,妈妈生了妹妹。开始,她有些不开心,老师看出了她的心思,告诉她:“你多幸福啊!以后多了一个人来关心你!”听了老师的话,她豁然开朗。现在,她会主动去照顾妹妹,如今,逐渐长大的妹妹,也学会了照顾姐姐。

罗岑宸回忆,在她先后就读的罗江实验小学、罗江中学,她的教室永远会被安排在最底层。课桌前总有同学抢着为她搬开桌椅。为了培养她的自信,课堂上只要她举手,老师总是给予她更多的机会。

▲小学五年级时,罗岑宸作品被公开发表

课余时间,罗岑宸爱好课外阅读和写作。其中两篇还发表在刊物上,这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有了更大的勇气面对未来。“我们至今还保存着一张邮政汇款单,那是她人生中第一笔稿费。”母亲田涛介绍。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开朗乐观的罗岑宸勤奋好学、爱好广泛,她的事迹多次被电视台报道,多次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优秀队干”,作文和绘画作品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20年,罗岑宸荣获德阳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605分”弹出时的喜极而泣

今年6月7日7点40分,罗岑宸被母亲田涛推着提前进入罗江中学考点,当地残联工作人员全程守护。“女儿加油!妈妈相信你,你也相信自己,考完了妈妈在考场外等你。”进入考室前,田涛轻声鼓励道。而彼时,罗岑宸父亲作为国家电网一名普通职员,正奋战在电力“迎峰度夏”保障一线。高考分数揭晓当天,当“605”分数弹出那一刻,父女二人喜极而泣。

“罗岑宸之前是我们班上前三名,因为做手术,耽误了学习,掉到班上40多名,但她付出了超越常人的努力,高考成绩是班上前6名。”高中班主任刘自春坦言,罗岑宸曾一度准备降级,在与家人老师商量后,最终选择继续跟班就读。在家休养自学期间,老师会找来各种课件,同学会把学习笔记拍照发给她。因为身体原因,罗岑在家学习时大部分时间是趴在床上完成的。

“高中生活,我觉得最大的功臣还是她的家人,她妈妈真的是风雨无阻,每天早晚接送。”家人的这份爱,也让刘自春为之动容。

田涛坦言,女儿的每一分都浸透着汗水和泪水。高二上学期,罗岑宸因为手术被迫中断学习,在家休养自学,高三回学校时成绩已掉在班级尾巴上。

但罗岑宸一次次地调整,一次次地适应,坚持到了最后,最终在高考中取得605分的好成绩。“生活让我们历经磨难,我们仍对生活翘首以盼!”

▲生活中的罗岑宸

写满感激与期待的自白

在罗岑宸发布在知乎的《截瘫是什么感觉?》长文里,她剖开了自己成长的隐秘创口。

“12岁以前,我对自己是个残疾人这件事毫无概念。”罗岑宸坦言,父母担心她有心理创伤,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半小时不到心理医生就放我走了,当时我还不愿意,因为他们那里的玩具超级好玩。”

12岁后,她突然意识到“残疾人”标签的重量,生理疼痛常在深夜刺入骨髓。“我慢慢学会接受所有正在发生的变化。”

更多时候,她选择凝视光的方向:“我的父母老师替我挡下了太多风雨,除了轮椅,我和普通高中生没什么不同。至于未来,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很愿意去相信热爱一些东西。”

这段文字让很多人看到了她阳光的一面,也治愈了有着同样经历的网友。

高考结束那夜,将自己比喻为“玻璃鸟”的罗岑宸在朋友圈写下了一段自白。“忘不了以前缺课时按时发送的笔记与关心的话语,那是无数天孤独里,唯一没被遗忘的证据;忘不了在冬日遇见一个很好很好的后桌,自此开始两百天的碎碎念念;忘不了即使同桌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早自习进门还是会有人为我搬桌子;忘不了课间的生日歌与课桌里的那根魔杖;忘不了‘爸爸妈妈从来不觉得你是一个负担’……”

“我总是说自己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人,总是能遇见很好很好的老师与同学,能收获很多很多的幸福……”

“谢谢你们让我从未觉得自己是异类,让我能骄傲享受十八岁的悲喜。”她特别珍藏着同学那句赠言:“在爱你的人眼里,你就是高尚的。"

如今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罗岑宸也充满了新的期待。

“进入大学,对我来说就像是进入到了一个更广阔的新天地。虽然前路依然可能会有很多的挑战与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梦想,怀揣勇气,迎难而上,前路终将坦荡。”她说,期待在大学学到更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灵魂,也很期待认识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我相信轮椅上的青春依然可以非常的绚烂,非常的精彩。”

“谢谢每一个爱我的人。”罗岑宸在朋友圈的自白文章结尾写道。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编辑 潘莉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