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圣人孔子极为推崇的偶像,曾多次梦见

孔子对周公极其推崇,在《论语》中曾经三次提到周公。《论语·述而》记载: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null


周公又是何人?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儒家学派两位创始人就极为推崇周公的治国才能。例如,孔子曾经不断表达过自己的愿望:“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null


《礼记·檀弓》中也有记载: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至,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孟子也曾经告诉他的学生公都子:“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null


由此可见,儒家两位创始人孔子和孟子尊敬周公是对其治国功绩的欣羡。

韩愈曾说:“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在韩愈看来,周公被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其治国才能,他在道统的继承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陈寅恪曾经说过:“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null


如今,我们推崇周公的更大原因是其在礼乐制度方面的成就。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记载:封建偏属于政治,宗法偏属于伦理,井田偏属于经济。此三者,融凝一体,然后是成为治道。治道即人道,亦即天道也。而中国古人则只称之曰礼。礼者,体也。故礼必成体,即兼融并合此政治伦理与经济之三方面而成为一治体也。惟其必融凝此三者而始成为一治体,故于政治制度之背后,有伦理道德焉,有经济实利焉。惟此三者之相融相成,故礼成而乐兴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