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藏语意为“金色谷地”,其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因受当地著名的隆务寺影响,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的村落,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大部分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传到民间的佛教艺术,这里从艺人员众多,群体技艺精湛,“热贡艺术”因此被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同仁热贡也被誉为“藏画之乡”。
这次青海之旅,我有幸走访了当今热贡艺术界最具声望的“唐卡大师”——斗尕,听大师讲述自己的修行人生和从艺经历,近距离观赏了大师精妙绝伦的唐卡作品。斗尕,1942年出生于隆务河畔吾屯上庄的唐卡世家,7岁进入吾屯上寺接受传统的寺院教育,开始学习唐卡技艺,至今已从艺70年,在斗尕大师的影响下,他的几个儿子也加入了藏画技艺的传承,图片左边便是大师的小儿子——尕藏尼玛,现已是青海省级唐卡艺术大师。
唐卡艺术,属于卷轴画范畴,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藏传佛教画种。该画种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特别是人物形象笔精而有神,形象栩栩如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独到的技巧,使得热贡唐卡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斗尕大师就是热贡唐卡泰斗级人物,有着“唐卡神匠”的美誉。
在位于吾屯上庄斗尕大师的家,我们见到这位慈祥和善的77岁藏族老人,尽管年过七旬,斗尕大师身体健朗、精神抖擞,充满艺术家的气质。斗尕大师自小被送进寺庙学习,在寺院里先后拜多位高僧为师,学习佛教经文和练习绘制唐卡。凭借扎实的佛教知识积累加上九年的勤学苦练,斗尕的绘制技艺日趋成熟,16岁离开寺院时,就能独立创作唐卡。
离开寺院在家近20年没有从事宗教艺术创作的日子里,斗尕为了不荒废自己的绘制技艺,每天都默默坚持在白纸上练习绘制唐卡,用自己的虔诚与执着坚守着与唐卡之间的缘分。1979年,由隆务河谷四寨子中的优秀艺人发起成立了“吾屯艺术研究小组”,这便是“热贡艺术馆”的前身,斗尕拜里面的夏吾才让大师为师,一起从事唐卡创作,绘制了大批唐卡精品。
在1981年,其中的100多幅唐卡精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回展览,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吾屯唐卡被人们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朵奇葩”和“中国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1982年,斗尕离开吾屯艺术研究小组,带领学徒奔走于各个寺院,绘制唐卡、雕塑佛像、彩绘佛殿,藏区30多座寺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精湛的绘画技艺让人感叹他是“巧手如有神助”。
游走于藏区各个寺院,在为寺院画唐卡、塑佛像的过程中积累绘塑经验,领略各种艺术风格,这样的经历对斗尕来说弥足珍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2006年底,斗尕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此外,斗尕大师还是热贡唐卡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他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之下,几个儿子都从事唐卡和泥塑创作,其中小儿子尕藏尼玛创作的唐卡作品多次获奖,现已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在斗尕大师家里的小展厅,陈列着他及他孩子们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下面的展台上摆满他们一家在各类文化艺术评比中获得的荣誉。斗尕大师除了教授自己孩子学习唐卡,带出了尕藏尼玛这样青年优秀唐卡大师,他还是一位极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每年捐资助学,帮扶困难户,免费招收残疾、聋哑学生学习唐卡,学成后可留下工作,也可自己发展,不仅带动了唐卡传承,更帮助了不少身有残疾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与希望。
唐卡,作为一种具有神圣宗教意义的绘画作品,也获得不少收藏家的青睐。市场的唐卡珍品,少的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上千万一张。而在我看来,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彰显了我国民族美术的辉煌成就和无穷魅力,每一件珍品都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