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深圳市人大代表、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表示:“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超大城市,截至2023年底,深圳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超100万,预计2035年将接近300万。”
新现代社会服务集团董事长梁燕英(宋春雨/摄)
作为在养老服务领域深耕细作了17年的养老工作者,在此次大会上,梁燕英提出了关于“数智科技+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养老模式的三点建议。第一,是“构建标准化技术生态,弥合数字鸿沟”。梁燕英建议深圳市推进适老化技术研发,联合深圳本土科技企业开发语音交互、一键式操作的智能终端,并设立“银发用户体验实验室”,优化产品设计。她认为,应搭建统一数据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建立跨系统的“深圳智慧养老云平台”,实现健康档案、服务预约等功能的互联互通。
第二,是“拥抱AI科技工具,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创新”。梁燕英表示,应发挥人工智能与人力互补优势,根据人工智能和人力各自的优势进行明确分工。人工智能擅长数据处理、实时监测和预警等方面的工作,而人力则更擅长情感交流、个性化服务和应急处理等工作。通过合理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整体服务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应利用AI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创新。创新应用场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新应用场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虚拟社交体验,缓解他们的孤独感。也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陪伴和照料等工作,减轻养老服务人员的负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依托深圳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推动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利用5G技术开展远程诊疗、康复指导等。
第三,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梁燕英表示,应明确数据安全与责任规范。建议研究深圳市智慧养老数据管理立法,明确设备供应商、平台运营方、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边界,建立隐私泄露应急机制。此外,还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建议设立市级“银发经济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深圳养老探索的核心理念是:科技为工具,人才为根本,幸福为目标。未来,我们将推动‘养老服务’向‘优享性’升级,构建‘有温度、有效率、有保障’的养老生态,让每位老年人在深圳的发展中感受到‘深圳服务’和‘深圳温度’,以数智科技引领,共创‘温情满满’的都市养老新纪元,真正实现‘老有颐养’的民生幸福标杆。”梁燕英说。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5年深圳将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实现街道、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中心(站)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