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一城隍诞辰,城隍庙管哪些事儿?什么人最需要拜城隍爷呢?

大悲慈云,道法无边

每年农历五月十一,为天下都城隍圣诞之期。城隍爷遍布神州大地,甚至海外他方。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隍”一词,最早可见于《周易》一书,泰卦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说文》里对“城隍”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易曰:城复于隍。从阜皇声。”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起初,城隍是位土地神,根据《礼记》的记载,岁末天子在岁末丰收之后对保佑农业的八位神灵进行祭拜,也称作“八腊祭”。所谓“八腊”指的是先啬(神农氏)、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沟渠)及百种。其中的“水庸”就是“城隍”,《五礼通考》载:“水,隍也,墉,城也”。可见早在三千年前,“城隍”的原型就已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接受国人的祭祀了。相传三国时代已有供奉城隍的庙观,“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239)年”,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隍庙。南北朝时候的《北齐书•慕容俨传》已经明确记载:“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称城隍神,公私每祈祷。”

城隍爷作为与人最接近的神明之一,身负“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以及守卫地方,护佑百姓之职。其实,各地城隍的圣诞各不相同,不过为了统一祭祀,就将农历的五月十一定为天下城隍圣诞。

城隍信仰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原始崇拜阶段。城隍信仰起源于原始社会中上古时代的土地崇拜。祭祀城隍是上古祭祀社稷的延续。《礼记》《郊特牲》中除了有祭社神和稷神外,还有祭祀水庸神的,这个水庸其实就是城隍。早在周朝,每到收获之后,到了除夕,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

2

第二阶段

人格化阶段。三国以后,城隍逐渐人格化,民间已有了城隍祠。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搜神记》中说蒋子文逝后显灵为广陵土地神,后被人们封为广陵的城隍,这广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清初孙承泽的《梦余录》也说吴赤乌二年齐慕容俨、梁武王有祭城隍表文。

3

第三阶段

兴盛阶段。唐朝的时候城隍信仰深入州县,民间祈雨求晴、祈福却灾都要求城隍,也就在这个时候道教把城隍纳入信仰体系。

唐朝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都希望那些当官的能为民做主,体恤他们的疾苦,因此,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他们死后,便把他们做为城隍神供奉。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苏缄等。

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4

第四阶段

城隍信仰的升华阶段。明朝时期,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城隍信仰被提升,得到了国家祀典尊崇,城隍被封为“王、公、侯、伯”四个等级。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

祭拜城隍的仪式

祭拜城隍分为三次,也就是一年之中城隍要出巡三次,届时人们要牵马、抬轿,让城隍老爷出巡。城隍爷出巡时一般是骑马,回巡时坐轿,所以在居庸关城隍庙山门殿里有城隍老爷的马和马夫,轿和轿夫。城隍出巡日子第一次是在清明节前后,叫收鬼;第二次是在七月十五,叫拷鬼;第三次是在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下元节,叫放鬼。届时各庙要举行隆重的法事仪式,一般以度亡法事为主。

英雄人物被封为城隍的原因

城隍神,皆为世间人之正直者,有“功施于民则祀之”的说法。他们有的是地方的“清官”,正直无私,秉公办事,能为民消灾解难者;有的是有功于国于民的“功臣”,生前曾对某地乃至全国作出过一定贡献,人们牢记其功绩,奉之为神灵;还有人间正直者,他们生前为人正直,与人们所希望的城隍神形象较为接近;更有世间乐善好施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积功行善,乐善好施者,往往受到人们的崇敬;当然也有神能者,生前有异能,造福乡民,人们相信他死后可以充当城隍之职;还有善鬼,人们认为,人死后进入阴间而为鬼,但只要积德行善也能提升。

可见,城隍信仰中“人之正直,死而为神”的观点,正是人们把美好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灵,希望他们能像生前一样公正无私,造福于民。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崇尚德行,讲求孝道,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构成了伦理道德体系。

城隍庙与土地庙,别拜错庙门

古代,一个官员被任命为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上任的第一天一般会去城隍庙祭拜一下当地的城隍爷。意思是,小弟初来乍到,请你老人家多多关照,别整出什么影响我仕途官运的是非来。

因此,城隍庙的老大,属于与阳界平行的冥界父母官。既然是父母官,基本上,阳界所有父母官该管的事情,他都管。另外,还有一个阳界父母官管不到的事情,他也管。这件事情就是对人生前的诸种行为进行奖励与惩罚。

是不是越权了?这事儿应该是阎王的管辖范围啊,阎王没有意见吗?还真不是。神话传说的流程是要先经过城隍的“验明正身”才能够去阎王那里报道的。

对于现在老百姓来讲,像什么人生大事,比如升学啊,结婚啊,红白事啊,都要去祭拜城隍爷的,祈求一个美好的结果。因此,现在的城隍庙为了顺应百姓的这种需求,一般在城隍庙中设置了送子殿,文曲星求学殿等等。

如何祭拜城隍爷以求万事顺风顺水

城隍爷本是城市的守护神,其在天灾人祸降临的时候保护着城池和百姓。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习俗的改变,城隍爷所庇护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具有干旱祈雨、洪水求晴、招福避祸的功能,更是赏善罚恶,掌管着人们的财产及身家安全。因此,城隍爷备受人们尊崇。农历五月十一日为城隍爷的诞辰,在这一天祭祀,其效果更佳灵验。

祭品:五牲、水果数种(要注意忌讳)、甜点糕饼、面线(贴红纸)、发粿、红龟粿、红汤圆三碗、清茶三杯,酒五杯。

祭祀:选择当日吉时,先上供品,之后点蜡烛。接着献茶、焚香祝寿,香炉要插三炷香,行三拜九叩礼拜。

载亦是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