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不止是时光的距离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从小,他家里经营盐业和钱庄,是天津巨富。他的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却是世外高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当他叫李叔同的时候,他是“长亭外,古道边”的作者,是话剧、音乐、美术、诗词、书法无一不精的罕见文化天才。

当他叫弘一法师的时候,他是民国最有名的高僧之一,他撰写的佛教偈语今天仍然大面积流行朋友圈。

1918年6月,李叔同正式出家。这其间,弘一法师书法逐渐转向成熟,烟火气一步步褪去,慢慢写出了佛系的自我。

李叔同时期部分“俗书”

临魏灵藏造像(局部)

对比一下原碑文:

临张猛龙碑(局部)

对比一下原碑文:

卫生金镜四条屏(约1897)

隶书四条屏(临杨岘局部,1899)

复归于婴儿(1900年前后)

春鸿明月八言联

一剪梅词半首

姜母强太夫人墓志铭(1918)

致徐耀廷札(1896)

节录王次回问答词卷(1899)

弘一法师时期部分“僧书”

一法万缘五言联(1919)

即今若觅七言联(1921)

佛号与莲池大師偈语(1922)

这五年多(1918年秋—1923年),弘一还没有走出“俗书”路子,北碑还是他书法的核心,《张猛龙碑》碑阴书法,帖学中的圆笔的运用,让北碑方笔的刚猛,慢慢减轻。

佛号与慈照宗主法语

元妙叶禅师《十大碍行》(1927)

这四年(1924—1927),弘一在印光的启发下,借鉴魏晋小楷,北碑风气终于被彻底打破,楷书新风格开始悄然形成:平静、沉稳而恬淡。不过,这只是正经创作的时候,写给朋友的信札可不是。

给朋友的信札

致某居士

致刘质平

笔飞墨舞,轻松自如,在佛门敛去的艺术家气质,表露无疑。

具足大悲心(1929)

佛号(1930)

一即文随七言联(1931)

广大清净七言联(1932)

这一个五年(1928—1932),变法,探索,早期的“弘一体”终于成形。面目虽已清晰,却还左右摇摆:有时刚性犹在,有时一味恬静。

如来普贤八言联(1933)

《咏净峰寺》诗(1935)

华严宗大法师名号(1936)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1937)

念佛救国六言联(1938)

一心平等五言联(1939)

闽南佛法四言联(1940)

灵峰(蕅益)大师警训(1941)

常获恒涂五言联(1942)

这十年(1933—1942),弘一书法成熟了,烟火气一步步褪去。

遗嘱(1942)

悲欣交集——绝笔(1942)

阿弥佗佛……

转自:大米艺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