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宝洁/联合利华…关于生命科学的最新思考

生命科学入侵,美妆行业或迎巨变?

作者 | 谢耳朵/Age

2024年可能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多年以来,最难的一年。

疫情后复苏希望破灭,美妆企业们普遍遭遇增长困境,今天的美妆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十字路口,是继续内卷式竞争相互抢夺,还是用创新的深度探路未来?

从当前的行业格局情况来看,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跨国集团都会选择某一个甚至多个领域做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从而可以在更大的科学视角和更长的时间纬度中,构建起技术及基于技术的品牌护城河。比如,欧莱雅的四大研究方向糖生物学、微生态、暴露组学、再生医学,玻色因就是欧莱雅在糖生物学领域的得意之作。

而在国内,如华熙生物(玻尿酸)、珀莱雅(环肽、早C晚A)、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上美(X肽)等都从生命科学包括功效活性物找到了技术来源。

放眼整个行业,来自前沿学科的技术路径渗透影响着创新原料的研发、明星大单品的开发,并深刻影响着科学品牌的建立路径。

这种种都表明,今天生命科学真正成为了美妆行业的重要变量。基于此,在由聚美丽主办,华熙生物总冠名的第12届聚美丽大会——2024中国大颜值产业年会上,我们特邀产业上下游跨界专家,从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视角,为国货品牌应对新时代竞争出谋划策。

走到生命科学与美妆的十字路口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有一个明显的市场共性:活下去似乎已成为了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目标,特别中小企业大家没有余力去考虑偏向长期的内容。但聚美丽觉得,越难的时候,越孕育着不一样的机会,在特别难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一些东西,改变一些东西。

在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夏天童鞋以《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为主题的开场致辞中,他提到,“化妆品行业是不断追求新概念、不断求变求新的行业,品牌永远会面临‘化妆品行业下一个增长新空间’的命题解答,品牌必须打造差异化的核心营销概念,包括讲什么新故事、明星大单品背后的差异化和领先性要如何打造,然后再往上游探讨考虑如何筛选未来技术方向、打造新概念新原料,在取得阶段性成功后,则要考虑技术壁垒怎么建,如何持续保持领先优势。这些也是本次会议重点讨论的议题。”

而这些回答的背后,和生命科学都有或深或浅的关联,所以聚美丽将本次大会的命题定为“美妆的生命科学变量”。

这反映出,在长期维度上,如何将蛋白组学、分子组学、基因组学、糖生物学、药代动力学、再生医学等上游学科与化妆品行业进行链接,并将研究成果落地到皮肤科学,由此作为原料与功效的可信度支撑,已成为中国化妆品企业一个重要且紧急的课题。

作为生命科学中的四大活性物之一,糖类物质在化妆品领域有两个广为人知的呈现——玻色因、透明质酸(HA,俗称玻尿酸),后者也是华熙生物的代表成分。

据悉,目前华熙生物占据了全球透明质酸市场近50%份额,该成分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妆、食品、计生等多个领域。但事实上,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除了透明质酸外,华熙生物还在糖生物学、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多个领域进行了持续投入与钻研。

“华熙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我们聚焦于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六大类物质;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大家可以健康、美丽、快乐地活到120岁,有质量的活得长才是有意义的。”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裁赵燕说道。

在她发表的《生命科学颠覆美妆未来》主题演讲中,她就详细地讲述了近几年华熙生物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突破进展。

“皮肤由多层细胞组成,要解决皮肤健康的问题,就要促进细胞的更新,而我们认为通过调控细胞的活动和生理机制,可实现更全面、更深层的皮肤健康护理效果,再生医学就是我们对细胞精准调控的答案。”

作为产业投资方,他们看待市场和品牌的眼光,一定程度反映着行业发展逻辑、前进方向的变化。

在《大颜值产业主流科技线路如何影响市场格局》的主题演讲中,磐缔创投合伙人杨可逸就指出,“美妆行业的技术故事从来不可能独立突破,它一定关联了化学、物理、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受益于医药产业的研发溢出。”

比如,雅诗兰黛和欧莱雅这样的头部公司,很少真正自己涉足基础研究,都是基于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基础,并且借力其他行业的研发溢出做皮肤科学的叠加,这是护肤品行业科学家的人才密度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医疗行业在基础科研,包括科研界、学术界的投入一定大大超过护肤品行业。

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生命科学它是一个研究生物体及其生命现象的学科领域,包括了生命演化、遗传变异、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环境适应等。那当下哪些生命科学子学科与化妆品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生命科学的哪些方向最有可能取得突破,并且可以应用在化妆品产品上?

基于这些问题,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了学术界的大咖夏庆友教授,从学术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生命科学前沿突破方向展望》。据悉,夏庆友教授作为国家级重要人才,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贡献人,爱思唯尔2019-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

在他看来,美妆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皮肤健康、抗衰、美白,都是要从生命科学的源头去寻求答案的。“从护肤产品的开发要素来看,美妆和医学的理念是非常相似的,未来我也相信二者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弱,重叠的部分会越来越多。医学的标准是基于科学原理,未来美妆也会如此。”

正如我们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不管是巨子生物的重组胶原蛋白,还是上美股份的X肽,亦或是瑷尔博士的微生态,当下化妆品市场的头部玩家们,基本都各自掌握了一个或多个技术,并以此为依托在相应的赛道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因此,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不同功效技术路径的品牌代表,一起来聊一聊他们各自在构建技术和市场版图的过程,探讨《技术版图与市场版图如何形成交互竞争?》。

本次对话由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夏天童鞋为主持人,参与对话嘉宾有巨子生物首席技术官段志广、上美股份高级副总裁兼联合创始人宋洋、福瑞达生物股份常务副总经理白天明、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夏庆友

在生命科学的溢出中,找到长期增长

在上午场,我们有提到过脂质、多糖、胜肽蛋白以及核酸是化妆品产业核心功效原料的四大类别。这其中,胜肽作为抗衰三巨头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验证以及消费者端科普,目前在市场端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而广泛的应用。

而在胜肽漫长的研究历程中,宝洁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作用。

据悉,1975年宝洁就将胜肽从医药带入护肤领域;到1993年,找到明确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胜肽;到1998年,联合Sederma首次引入棕榈酰侧链修饰技术,克服胜肽稳定与渗透难题;再到2003年,推出首瓶胜肽抗老面霜……至今宝洁在胜肽领域已有49年的研究历史。

对此,宝洁科学传播总经理高培在《从经典到未来,宝洁胜肽研究49年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中,详细分享了宝洁是如何通过皮肤基础科学、明确机理、有效渗透、临床实证、产品体验科学五步,将胜肽应用到产品端的。

“2006年,我们的新加坡研发中心和北京研发中心,就针对中国人群展开了大规模的长期临床研究,直到现在研究还在进行。18年间,我们总共调研了452位女性,获得了7000+的样本,并从中深入了中国女性独特的皮肤转变,这也是我们如今研究和产品开发基础。”

宝洁并非个例。联合利华旗下的凡士林品牌,早在1859年便开始了对肌肤屏障修护的探索,并且,自1974年发表第一篇脂肪酸对皮肤屏障重要性的论文为开端,凡士林品牌对皮肤脂质展开了持续50年的研究。

对此,联合利华中国区护肤品类消费者技术洞察与宣称负责人施奕冰在《生命科学赋能品牌力量:凡士林百年修护力的专研与创新》中表示,“我们一直坚持肌肤屏障修护理念,持续探索新的机理和技术。比如,我们创新性发现小分子神经酰胺元可以转化成皮肤神经酰胺,并将这一研究成果于2022年正式发表。”

而在科学研究不断推进的同时,施奕冰也提及到了科学势能与美妆产品科学传播之间的联系。“首先,产品开发一定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其次,企业要打通科学洞察和消费者认知,科学传播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桥梁。今天都在讲科学和美业,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对于消费者、品牌还是美业生态,都是多赢的过程。”

除了化妆品企业对科研的探索,拥有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国际集团合作经验的基础医学专家,她们有来自更底层科学逻辑的思考,对前瞻性研究的沉淀,及到产业端的转化成功经验,也将从更多维的视野为美妆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在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爱军的《从基础医学的视角看大颜值产业的主流技术方向》主题演讲中,她就详细讲述了明星产品的科学故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方向、创新原料的研究策略及分析、大颜值产业技术突破的思考四大板块内容。

在针对产业技术趋势的思考中,她提出,“一定要找很有力的新靶点,有了靶点,才有真正创新的可能性。”比如现在化合物筛选是非常方便的,基于皮肤抗衰的不同靶点,利用药食同源化合物库、天然产物库、自噬化合物库及表观遗传化合物库等进行高通量高内涵筛选,是可行的。

技术路线很多,但美妆企业更多。一条热门技术赛道往往充斥着诸多竞争对手。

糖生物学、再生医学、多肽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应用竞争,对未来化妆品产业有哪些影响?在同一个技术方向与概念中,该如何走出差异化营销打法?如何塑造企业技术形象,打造品牌科技故事建立品牌可信度的同时,又可以赋能营销?

这些都是当今美妆品牌要走向长久的必要思考题,也是《化妆品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和营销概念还有哪些方向可以走?》圆桌对话中探讨的重要命题。

本次对话由专业美妆KOL大嘴博士为主持人,参与对话嘉宾有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金岩、华熙生物再生医学部总经理丁可、第十四章Chapter XIV创始人梅鹤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爱军、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何旺骁

随着医药医疗与生命科学、医学介入的大健康、年轻化的减龄医美等领域与化妆品行业相互跨界、交融,化妆品行业的边界也变得更加模糊,一个属于多学科、多行业的大颜值产业时代势必到来。

尤其是医美,作为重要的技术与市场趋势,越来越受到美妆企业的重视。目前如欧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珀莱雅等头部企业皆已开始布局。当下我国的医美处于怎样的阶段?医美与美妆的边界在哪里?二者又可以如何协同合作?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张逸秋、斐缦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赵卿、华东医药医学总监刘琉、英诺皮肤世家科学传播负责人王碧玮、贝泰妮集团副总裁王飞飞,一同对《跨界展望,医美与美妆的协同,哪些方向是更科学的解决方案?》主题展开探讨,本场对话的主持人是聚美丽品牌学会负责人舒秀辉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