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小酒馆玩“玄学”
救命良药还是快闪营销?
岁末年初,酒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而一种结合玄学元素的酒吧形式悄然走红。
自2024年初以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涌现玄学酒吧,这股潮流迅速扩展至南京、丽江、佛山等地,这些酒吧以星座、塔罗与道教玄学等为主题。
在玄学酒吧的主理人中,既有从互联网大厂离职的“职场精英”,也有自称持证的道士、塔罗牌神婆等。酒吧内则充满奇幻氛围:中式的财神像、红对联、道符,与西式的调酒台、鸡尾酒杯交相辉映,仿佛一个东西方玄学碰撞的多维空间。
其消费模式也极具特色:顾客购买一杯百元左右的特调鸡尾酒,即可向“大师”提问一个问题,无论是事业、爱情还是未来规划,皆可得到模棱两可的“解答”。
然而这并不影响酒吧的定价比普通酒吧高出两三成,年轻人依旧热情买单。他们一边微醺,一边听从“大师”解读命运,既满足对未来的好奇心,也释放了内心的焦虑。
如在北京国贸的一家玄学酒吧,顾客以附近上班族为主。周末时,酒吧内“一签难求”,数十个座位座无虚席,排队的高脚椅一路摆到了电梯厅。不少人将酒吧称为“微缩版的雍和宫”,在这里求事业、问姻缘、探人生方向。
玄学酒吧走红背后,是在焦虑的时代背景下,“玄学潮“持续火热。
据统计,2024年在社交媒体上,有超过3000万篇帖子讨论玄学话题,参与互动人数达近60亿。《2024年轻人生活方式及营销趋势洞察报告》也显示,在电商平台上,2024年“好运莲莲”摆件、招财猫摆件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超10倍和4.4倍,木鱼摆件成交额增长3.9倍。
“拿PPT当下酒菜”受追捧
“酒吧+”思路彻底打开
除了玄学酒吧,2024年下半年,学术酒吧也一度火热。
学术酒吧仍是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大城市兴起。有学术酒吧开业3个多月,举办了60多场学术讲座,“讲座座无虚席,最热闹的时候来了40多人,要临时加座。”
据报道,学术酒吧的主讲人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博士或青年学者,他们带来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观众多是大学生或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比如北京一个学术酒吧活动的组织者,和几个朋友一拍即合,组成一个临时小团队,他们没有自己的酒吧,就通过与其他酒吧的合作来举办活动。
他们找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分享《从摄影救国到自拍打卡——近代中国西北旅行摄影的文化变迁与现代反思》,将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自拍打卡;或是在《黑神话:悟空》爆火后,他们邀请《西游记》研究学者分享相关的文化符号……
这种内容深受年轻群体欢迎,也让学术酒馆从单纯的商业模式升级为一种知识社交场所。
初次尝试时,大部分消费者是抱着“花88块旁听985”的心态,但一次体验后,他们往往会发现酒吧带来的不只是知识分享,还有沉浸式的文化氛围和出乎意料的超值体验。
甚至小红书也在上海静安区推出学术酒吧限时活动。“虽然很抽象,但想去看看”成了现场千余位参与者的共鸣。活动不仅提供特调酒水,还设有知识分享会和轻松社交环节。
情绪价值成就“酒吧+”
但模式仍不够沉淀
玄学酒吧和学术酒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精准切中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需求。
学术酒馆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轻松的知识分享,同时满足了社交和自我提升的多重需求。玄学酒馆则通过结合酒精与心理疏导,为现代人的焦虑和迷茫提供了暂时的出口。
从“学术酒馆”到“玄学酒馆”,这些创新场景无疑为酒吧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让用户体验更具记忆点,如何在热度退去后持续吸引回头客?
尽管玄学酒吧火爆异常,但背后的不足逐渐显露:酒吧以低成本酒水高价出售,酒水本身并非吸引客流的核心;招聘广告可看出,即使没有任何玄学基础,也可快速成为“星愿师”。此外,当玄学酒吧渐渐被复制、趋于同质化,它是否还能保持持久吸引力?
这种跨界模式要想持续成功,离不开服务和体验的不断升级。例如,学术酒馆需要源源不断地吸引优质主讲人才能维持相应客流量,玄学酒吧则要不断创新玩法,才能吸引更多人复购。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小酒馆市场仍处于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分散的阶段。市场上既有传统酒企和餐饮品牌跨界进入,又有大量独立小酒馆不断涌现。当下的小酒馆经济,既被看好,也被唱衰。
餐饮业本身更像一门“玄学”。有些酒馆硬件条件优越、地段位置理想,但依然“开开关关”,难以维持长期运营;而有些酒馆则凭借独特的服务和体验,开一家火一家。
当前,小酒馆经营者普遍面临以下三重挑战:租金压力、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快速变化。
根据新浪财经报道,截至2024年底,杭州的Homebar模式经历了一轮行业洗牌。一批小型私人酒吧因未能在短期内建立稳定顾客群而纷纷倒闭。这类私人酒吧年初风靡一时,但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一批短命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