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的内心世界

那天下午,英语老师把小婷带到我的面前,气愤地告诉我:前几天她的七百元钱就是小婷偷的。“偷”这个字眼,让我非常惊讶。

是啊,小婷是我们班的英语科代表,一位师生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乖孩子。谁能相信是她拿了老师的钱?

几天前,英语老师请小婷帮忙将她的手提包放到教室。老师吃午饭了,包一直放在教室。午休结束后,包里的七百元现金便不翼而飞。今天有同学举报:钱是小婷拿的。

此时,这个小女孩低垂着头,全身哆哆嗦嗦的。老师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刺痛她脆弱的心。我语气温和地请她坐下:“钱真是你拿的吗?”小婷点点头。 孩子的父亲很快来了,给老师道歉后,便气急败坏地斥责小婷,说她丢尽了全家人的脸。无法抑制的泪水如泉涌从孩子的面颊上流下来。我赶忙劝阻,请他不要再责骂小婷,孩子此时的心理压力已经很大。我建议他把小婷带回家休息几天,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这样写过: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犯错误在所难免。何况,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吗?许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坏学生就是打架、骂人、成绩差.我们认为的好学生就是文明、乖巧、成绩好,却往往忽视了优秀的背后,还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那里或许有许多大人们不了解的心灵隐秘——烦恼和苦闷。

带着许多困惑,周末的早晨我走进了小婷的家。她的父亲忙于服装生意通常都是早出晚归,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在这个潮州家庭,女孩子是不被重视的。小婷的弟弟从小就跟在父母身边,后来交高额的借读费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而小婷从小跟外婆长大,后来外婆的身体每况愈下,五年级时小婷转学来广州就读于现在的私立学校。弟弟顽皮、淘气、不爱学习,却有数不尽的玩具和零食。而小婷连学校组织的春游也没去过。打开她的日记本写满的都是对外婆的思念,在小婷心中,这个慈爱的老人是没有偏见的,是最疼爱自己的。童年的回忆里浮现的,总是外婆的影子。她希望有一部手机,能每天给外婆打个电话,问候外婆,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个愿望给爸妈说了好久,他们总是拒绝,后来甚至不让小婷再给外婆打电话。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改变教育方法,双方协作,才能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我把小婷的想法告诉她的母亲,她会意地点点头,表示要平等地关爱两个孩子。她的母亲还说,小婷这两天常做恶梦,心里满怀愧疚,不知道怎样面对熟悉的学校环境,老师和同学会怎样评价她,她仿佛失去了一切赞扬和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对待青少年的错误行为像对待成年人一样进行指责和谴责,那么青少年敏感的心灵就会长时间地、甚至终生留下伤痕。 我告诉同学们:小婷仍然是个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忘记。我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个白血病女孩的故事,这个女孩在生命结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回教室上一节课。可由于化疗,她的头发全没了,只能戴着帽子。这一天,当她走进教室,发现所有同学都戴着漂亮的帽子等待她。帮助小婷,也需要集体的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