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光影交融,妙趣横生

三尺生绡作戏台

全凭十指逞诙谐

有时明月灯窗下

一笑还从掌握来

——宋▪释惠明《手影戏》

这便是皮影戏的神奇之处,一灯一布,一手一影,翻滚摸爬,上天入地,百态尽生。

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手影戏”等,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或动植物等剪影来演绎故事情节的传统民间艺术。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据《汉书》记载,当时汉武帝因爱妃李夫人逝世,忧虑频生,无心朝政。一位大臣关怀圣上,一日偶见孩童戏耍玩偶,在阳光下光影飞动,顿生妙计,命人在棉布上绘出李夫人影像,裁剪出来,在手脚处用装上支撑木杆。到了晚上,支起帷布,张灯点烛,将李夫人剪影贴在帷布上,操纵支撑,李夫人在灯影摇曳中翩翩舞动,宛若生前。惹得坐在帷布前观赏的汉武帝龙颜大悦,对此表演赞不绝口。

皮影戏诞生后,普及到民间,吸收剪纸、绘画、雕刻等艺术,融入唱、念、做、打等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广泛流行,且因各地演艺声腔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如北京皮影戏、河南皮影戏、内蒙古皮影戏、浙江皮影戏、云南皮影戏等。

在表演中,皮影角色众多,跟普通戏曲表演一样,一般有生、旦、净、末、丑几大类,不同的类别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组合演艺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内容。

其实,皮影戏不仅可以观看,也可以收藏的。皮影的制作极为讲究,一般而言,制作有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步骤,成品精雕细琢、色彩细腻,表演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没有高大的舞台承载,没有绚丽的灯光点缀,但“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乾坤世界,纷至沓来,出神入化,扣人心弦。皮影戏作为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与发展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