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鹰扬舞巨椽

陈秀峰

笔者有幸收藏了一本杨杰将军的著作《孙武子》,这是一本用通俗文字解读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宝典。当笔者第一次看到此书,首先映入眼帘让人心动的是杨杰将军的亲笔赠书墨宝,那洒脱劲道的行草题字,令人产生挟风带雷的震撼感,杨杰将军鹰扬虎贲的个性跃然纸上。

杨杰将军一生当中题赠友人的墨宝传世不多,所以这本写在封面上的题字:“竹菴吾兄教正/杨杰赠/三三(1944年)、五、三十于昆明”就显得十分珍贵了。这本在抗战困难时期印刷的书籍,纸质薄而略黄,似练字的草纸,使印在书上的铅字笔划一多就难以辨认。

据考证,1943年底杨杰将军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到美国和英国考察军事设施。翌年5月,杨杰在欧美考察结束回到重庆述职后,即回到大理老家探望母亲,5月下旬来到昆明。随身携带了一批刚出版的《孙武子》新书馈赠同人好友,“吾兄”杨竹菴也在其中了。杨竹菴本名杨立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特别班,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副官处处长。

在《孙武子》插入的“作者小传”虽然为出版社所写,但编入书中必定经将军审校过目的。这份“小传”写道:“杨杰先生(原名鸿昌,1889-1949),字耿光,白族,云南大理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营、团、旅、师、军长、总指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宪兵学校校长、陆军大学校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第四路要塞司令、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欧洲军事考察团团长、特命驻苏联大使等职。重要著作计有《国民军事必读》《战争抉要》《大军统帅学》《国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龙门阵》等书。先生与海宁蒋百里先生,并为我国当代兵学权威及军事理论家,所著《国防新论》尤为先生平生治学之结晶。本书为先生于三十二年夏冒暑写成,于孙子学术事功,抉发极详,为国内以通俗文字阐扬兵学始祖——孙子学说之第一人,文笔酣美,叙述清畅,具见先生用力之深。现任欧美军事考察团团长。”

杨杰将军还在《孙武子》第九章中告诫国人:“忘记了历史的经验,是可怕的;忘记了把最新的经验化为知识,则更加可怕。孙子国防思想和战争理论中的一些简单的概念,到今天已经成为有系统的科学了。读孙子,千万不要开倒车,不要食古不化,返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任务,是要效法孙子的精神,利用孙子的思想方法和成果,来帮助我们创造将来!”杨杰1944年回到云南这段时间,曾参与部署刚刚发起的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包括松山、龙陵及腾冲战役等。杨杰将军用传统军事学术宝典来“古为今用”,以欧美军事考察的成果来“洋为中用”;中西贯通,学战结合,其创立的一系列军事学术理论历经战火考验和教学实践,成为“能打胜战”、大国军事教育及国防建设的经典教材和制胜法宝,不愧为一代“军学泰斗”之美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杰和谭平生、王昆仑、陈铭枢等国民党民主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团结争取国民党党内上层民主派分子及其有关人士反对内战、坚持进步,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1948年元旦,杨杰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人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即民革),杨杰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军事小组成员,积极在西南开展民主活动,配合人民解放军分化、瓦解国民党武装力量。杨杰曾参加组织人民自卫军,发动了蒙自武装起义,并向卢汉宣传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对以后云南和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还不顾个人安危,向新闻界发表演说,公开支持人民解放战争,表示人民解放军必胜的信心,引起了南京政府的恐惧和仇恨。中国共产党对杨杰非常关心,电邀他参加新政协。杨杰欣然北上,途经香港,不幸被国民党特务于1949年9月19日暗杀身死,终年60岁。1950年后,在人民政府和民革中央的关怀下,杨杰将军的骨灰由香港运回云南,安葬于昆明西山烈士墓园(毗邻聂耳墓),李济深为墓碑题词:“杨杰烈士之墓”。1982年,中央人民政府民政部追认杨杰为革命烈士。

杨杰将军曾在1943年5月抗日战争的艰苦年月,在他的代表作《国防新论》的序言中指出:“要救中国,必须从武装全体国民的头脑做起;要复兴中华民族,必须集中一切的精神力量、物质力量,完成最新的也就是‘超时代’的国防建设。”在该书第八章中又再次强调:“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复兴中华民族的大道只有一条,赶快集中全国一点一滴的人力、物力,用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手段,建设三化基础(国家工业化、工业军事化、军事社会化),充实四度军备(军备的强度、军备的深度、军备的宽度、军备的厚度)。不愿意为完成国防建设而流汗的人民,免不了在战争中流更多的血,战争后流更多的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付出的沉重代价证明了杨杰将军这一远见卓识。

杨杰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被推崇为民国时期享誉世界的军事家和军事教育家。代表作《国防新论》被收入当时的《世界名人大辞典》。“杨杰的国防思想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蔡锷的《军事计划》、蒋百里的《军事常识》和《国防论》,以及杨杰的《国防新论》,是民国时期国防思想发展历程中三座前后相继的丰碑,代表了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和爱国主义者富国强兵、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是对现代中国国防发展战略和国防建设道路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余子道《论蔡锷、蒋百里、杨杰的国防思想》)。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爱国主义及国防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接受教育的人民群众,在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中,无数身着迷彩服生龙活虎接受军事训练的大学生们,更有那日新月异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成就等,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砥砺奋进,这一切足以告慰杨杰将军的在天之灵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