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推进实施“智融惠畅”工程举行。重庆市委金融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长(兼)龚荣洁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市金融资产规模达到8.9万亿元,本外币贷款规模首次迈上6万亿元新台阶,金融市场流动性、企业发展活力保持稳中有进。
龚荣洁说,目前,重庆已实现金融业务牌照全覆盖,互联网贷款运营中心、数字化业务运行中心等区域性功能性总部达32家,消费金融、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2位,西部金融中心的资源积聚性逐步显现。
去年全市的银行机构为成渝共建重大项目信贷投放超过1200亿元,通道领域融资余额超6000亿元,成渝金融法院、“双圈发展基金”“双城增信公司”等实体稳定运行,有力支撑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等战略任务。
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能力提升。围绕服务保障“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重庆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千里马”“首贷破冰”等专项行动,鼓励企业通过私募股权投资、上市挂牌、发债、贷款等方式开展融资。并建立金融链长、金融顾问等机制,绘制“现代产业体系资金链图谱”,2024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现代产业体系融资规模持续增加、成本持续降低。
积极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绿色金融改革,建设“渝金通”金融大脑、“渝金盾”风险大脑信息系统,创新推出“技改专项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产品,去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连续7年实现“量增价降”。同时还向国家争取到了AIC股权投资等试点,成立了全国首支“银发产业”保险投资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高水平开放支撑能级提升。重庆获批中西部首个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等5项试点政策,累计实现跨境融资近230亿美元,国家区块链跨境金融创新应用试点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落地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3935亿元,其中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结算量居中西部首位,为“渝车出海”“渝企出海”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高风险金融机构动态清零,银行不良率、小贷不良率、融资担保代偿率等风险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房地产金融风险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水平保持在全国前列,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有力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摄影 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