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577亿元 看中原港城要咋建

与水结缘的周口,注定在“水”上大做文章。不沿江、不靠海,作为内陆城市的周口,却靠内河实现了“通江达海”梦,在4月16日举行的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上,作为河南省唯一通江达海的省直辖市周口市,受到了省内外众多航运企业、淮河和长江沿线港口码头运营单位、临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关注。

原标题:大手笔!周口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577亿元 看中原港城要咋建

与水结缘的周口,注定在“水”上大做文章。不沿江、不靠海,作为内陆城市的周口,却靠内河实现了“通江达海”梦,在4月16日举行的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上,作为河南省唯一通江达海的省直辖市周口市,受到了省内外众多航运企业、淮河和长江沿线港口码头运营单位、临港产业关联度较高的企业关注。在会上,周口市也明确提出发展临港经济、打造中原港城,并且在会上一次性签约了3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77亿元。中原港城到底要如何建设,周口发展临港经济为啥会受到恁多人关注呢?

河南正重振水运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成豫货出海口

4月16日,由中国港口协会、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周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临港经济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内陆物流枢纽建设和枢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看来,伴随着枢纽代际更替,枢纽城市同样面临代际更替,内陆枢纽城市将再次崛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河南作为内陆省份,不沿边、不靠海,但依靠着内河也实现了“通江达海”梦。“河南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历史上水运曾相当发达,南通余杭,北达涿郡,曾呈现过‘百舸争流天津卫,千帆竞航下江南’的盛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徐强介绍说,在上世纪60年代末,河南仍有27条河流可以通达江海,但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航道萎缩,河南水运发展进入停止状态。而“十一五”以来,通过持续加大对水运建设工程的投入,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达1589公里,水路运输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现如今的沙颍河、唐白河等河流具有‘向下与淮河水系、长江水系贯通,向上与铁路、公路主通道链接,与能源产业基地对接’的特点。”副省长徐光特别提到了沙颍河周口以下内河航道,常年可通行万吨级拖船,是河南通达江海的黄金水道,已成为豫货的出海口和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实施沙颍河、淮河、唐白河等内河水运改扩建工程,建设内河航道304公里,新增港口泊位42个,到‘十三五’末,实现通航里程1855公里。”

借助沙颍河黄金水道周口将打造中原港城

在这场高峰论坛举行的同时,离郑州200多公里外的周口市中心港,一艘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正在陆续出发,沿沙颍河向东朝连云港方向行驶。据悉,通过海河联运,周口中心港停靠装卸的货物从品类到总量明显增加,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大麦、美国的大豆、东南亚的红木、马来西亚的布敦岩、印度尼西亚的镍矿石等齐聚周口中心港,然后通过陆路运输到周边各地。

“重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辉煌,一直是千万周口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表示,借助沙颍河黄金水道,周口将打造中原港城。

据介绍,去年以来,周口市进一步明确了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连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钢铁园区、口岸功能区、装备制造园区、保税园区、物流园区等“五大临港产业园区”。并且,周口与郑州航空港、河南物资集团等单位的合作日益紧密,往返商船络绎不绝,港口建设日新月异,产业集聚方兴未艾,尤其是安钢产能置换项目落地,沙颍两岸一派欣欣向荣!

对此,周口市长丁福浩解释称,作为农业大市的周口趟出了一条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的转型之路。

在徐强看来,周口市在内河水运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将把周口市水运发展纳入全省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支持周口市在依托中心港区建设打造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方面先行先试,并加快与之相关的政策配套和项目推进。“2018年,我们将重点推进沙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升级改造和周口至漯河段通航工程,为周口创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创造条件。”

一次签约35个项目总投资577亿元 周口将这样建设中原港城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围绕临港经济,周口市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周口全市拥有9个港区,本地航运企业18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运船舶共1482艘,载重吨位超120万吨。2017年货物运输量2471万吨,是2010年85万吨的29倍。次论坛上,周口市还举行了发展临港临港经济重点招商项目签约仪式,35家企业代表与周口市有关方面负责人愉快签约,总投资达577.2亿元。这些项目包括钢铁、物流、新能源等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临港经济的基础、壮大临港经济的体量、增强临港经济的活力,打造临港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丁福浩介绍说,在推进中原港城的建设上,周口将进一步完善规划,以周口港为中心,以商水、项城、沈丘等港口为支撑,科学规划功能,实现错位发展。对沙颍河产业进行布局,形成产业隆起带,打造特色发展黄金轴线。

据介绍,周口还将以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为抓手,科学布局和建设货运枢纽。将加快推进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升级改造,尽快建成中心港余下的6个港池35个千吨级泊位。尽快建成集装箱、钢材等专用码头以及堆场、岸电等设施。加快推进大广高速港区互通立交、铁路专用线和港区路网建设。加快建设先进的港口数据交换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检验检疫平台。

“我们还将进一步组装项目,引进一批物流企业,并依托现有的18家航运企业,组建周口港航集团。”丁福浩表示,周口市将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整合渡口、漕运等文化资源,并与伏羲、老子、姓氏、农耕等资源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打造内河航运博物馆,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快推进临港产业游、水上巴士、水乡民宿等新业态发展,谋划建设临港小镇等。

【相关】

发展临港经济周口到底有哪些优势 听听周口市长咋说

周口市发展临港经济,到底有哪些优势?周口市长丁福浩表示,周口一直都有着悠久的水运传统,周口历史上就因水得名,叫“周家渡口”,航运贸易繁荣400余年。

同时,在丁福浩看来,周口发展临港经济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设施方面,全市包括中心港有9个港区,中心港共规划建设77个千吨级泊位,新建的4号、5号港池12个千吨级泊位已投用。全市港口吞吐量1100万吨。航道方面,沙颍河是国家规划的“2横1纵2网18线”中的一线,2014年被国家规划为河南唯一一条高等级内河航道。周口港以下89公里,达到四级内河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行万吨级拖船,途经蚌埠、南京、杭州等城市,直通长三角,还能到连云港。运力方面,本地航运企业18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货运船舶共1482艘,载重吨位超120万吨。2017年货物运输量2471万吨、周转量129亿吨公里。

“发展临港经济,周口还有着广阔的腹地支撑。”丁福浩说,临港经济,不仅要有港,关键要有货。周口地处中原腹地,辐射广阔。1小时高速经济圈涵盖商丘、许昌、漯河、驻马店、阜阳等地,人口近6000万;2小时高速经济圈涵盖开封、郑州、平顶山、南阳、信阳、淮南、宿州、淮北、徐州、荷泽等地,人口近2亿。尤为重要的是,周口交通网发达,宁洛、大广、商周、永登、机西5条高速公路过境,漯阜铁路连接京九和京广,郑合高铁2019年通车,通用机场正在建设,民用机场已列入国家布局规划,“公铁水空”格局初步形成。周口每年粮食外运量近百亿斤,是中原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2家,有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集群,进出口贸易伙伴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大宗货物水运的成本要更低。丁福浩介绍说,货运按吨公里计算运费,一般来说,公路是0.5元、铁路是0.3元、水路是0.06元。以运输1000万吨铁矿石为例,周口到上海,走公路760公里运费约38亿元,走铁路844公里运费约25.32亿元,走水路虽然长达1070公里,但运费只有约6.42亿元,比公路节省约31.6亿、比铁路节省约18.9亿。

“再来看从河南往上海运煤的成本,煤炭运输现在一般是先走陇海铁路,到陇海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邳州港,再走水路。”丁福浩举例称,如果从郑州往上海发1000万吨煤,走铁路到周口,比到邳州近了300公里,虽然接下来从周口走水路,比从邳州走水路远了400多公里,但由于水路比铁路运费少得多,总运费走周口还是省了约4个亿。如果从更远一点的山西往江浙运煤,走周口成本将更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