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剧目,改编自著名作家孙甘露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长篇小说的话剧《千里江山图》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迎来首演。该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策划,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展演剧目。
《千里江山图》是著名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小说将革命、谍战、理想、情感等元素巧妙融合,情节一气呵成,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风云激荡。故事围绕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以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瑞金的伟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摹出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群像,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千里江山图》截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切面,从腊月十五到正月十八,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群生活在当时的平凡人物,为了同样的理想和信仰,共同完成一个名为“千里江山图”的秘密计划。
话剧《千里江山图》由国家一级编剧赵潋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改编,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执导,刘科栋担任舞美设计,邢辛担任灯光设计,蓝天担任作曲,董桂颖担任服化设计,朱晨祺担任道具设计,丁毅担任音效设计,许金佳担任技术设计,薛晨担任舞台监督。剧中,张瑞涵饰演陈千里,韩秀一饰演易君年,马伊琍饰演凌汶,冯晖饰演叶启年,杜若溪饰演叶桃,包括以上几位演员在内,本剧的十五位演员全部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话剧《千里江山图》采用叙事体形式,在舞台上呈现了一部“立体”的小说。小说结构几乎贯穿全剧,话剧的叙事从小说的第一句开始,直到最后。剧中,小说朗读和戏剧表演有机组合,产生一种特别的演出效果。开场时,演员们身着现代服饰,手持小说,在舞台上共读《千里江山图》,朗读过程中,演员们交替“入戏”,轮流成为“书中人”,开始演绎小说中的情节。当故事切换到另一个视角时,演员们又会换装“出戏”,变回朗读者。这样的表现手法能为观众带来较强的代入感,象征着观众从阅读中了解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
为了实现“叙述”与“表演”的快速转换,在舞美设计上,通过虚实结合,使用多媒体设计烘托氛围,注重道具的历史感和服饰的细节刻画,转台的设计也为场景的切换和舞台动线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在服化设计上,剧中一共出现了五十七套造型,以剧中的小凤凰为例,从戏台上的粤剧花旦到现代生活中的朗读者,全部的换妆过程仅在十分钟内完成。在舞台表演上,演员们面临着高难度的挑战,不仅要以最快的节奏将叙述和表演衔接起来,还要在演绎角色时迅速完成情绪调整,展现书中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导演王晓鹰表示,原著小说非常有特点和情怀,所以也要用有特点、有情怀的方式把它搬上舞台。希望这份情怀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它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本风物志。四马路菜市场、华懋饭店、浙江大戏院、顾家宅公园……小说中的上海,虚构和真实关联在一起,原著作者孙甘露用真实地标还原了老上海风貌。为了更好地呈现原著中的城市记忆,在话剧《千里江山图》中,观众能感受到具有城市特色的布景和建筑细节;看到旗袍、长衫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搭配;听到上海话、扬州话、粤语等各地方言。在特定的时间和外部环境中,故事中人物的思维活动、思想升华,将与舞台上的城市风情形成呼应。
为了还原小说的“灵魂”,话剧《千里江山图》还承袭了原著的文学特性。原著的文学格调影响着剧本改编和舞台演绎的格调。话剧《千里江山图》延续小说细腻缜密和克制表达的特色,将小说中内敛含蓄的“情怀”转化为“诗化意向”,重点放大具体的人性光辉,将伟大悲壮的牺牲精神浓缩为一场聚餐、一次告别、一个拥抱……配乐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贯穿全剧,当它作为陈千里和叶桃共舞的背景音乐出现时,更让人体会到,如果说革命是一种浪漫,那么革命加爱情就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心中最大的浪漫。话剧《千里江山图》的最后一幕,所有演员在星空背景中交替朗诵原著小说中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历史和现代在虚实之间相互呼应,正如信中所说:“有时候,我仿佛在暗夜中看见了我自己。看见我在望着你,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一直望着你,望着夜空中那幸福迷人的星辰。”
《千里江山图》中有这样一段暗语:“你打开窗朝外面看,这些人就是江山。”江山千里,绵延不息,革命信仰,薪火相传。话剧《千里江山图》首轮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至4月14日。4月26日将作为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在美琪大戏院上演。此外,还有更多场次即将开启,期待观众走进剧场,走近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