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市值风云研报准确率大数据统计:三级片与9517亿

null


作者 | 顾左右

流程编辑 | 刘博钰



最近为了配合市值风云自家“上市公司自动化评级和自动化财务分析终端”的研发工作,风云君对自己写过的往期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而从中整理思路。


一番统计下来,我们发现了令人极其震撼的数据结果——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和读者们分享一下统计结果,同时也顺便秀一下我们过往的劳动成果。


一、一个无厘头的起点


2015年11月26日,市值风云的第一篇文章在微信上发表了。老板说,那篇文章只是为了测试怎么编辑和推送微信文章的,所以第一篇文章内容并不是证券类的。


老板撰写的第一篇文章和股市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是可以忍的,但是,令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看起来高大上的市值风云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以三级片起家的,这实在是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老板真的要这么骚吗?


市值风云的第一篇文章题为《“淫才”徐锦江》,写的是香港三级片演员徐锦江同志的艺术生涯(真正的艺术生涯哟,徐锦江是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的关门弟子!)。这可以算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无厘头起点了。


null


不过,正如韩国三星靠卖鱼卖菜起家,芬兰诺基亚最初的主营业务是伐木和造纸一样,虽然风云君起家起的有点歪,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的快速成长。老板说,修行之难,难在破除那个“小我”;禅宗说,担水劈柴无非修行,屎尿污垢皆藏真谛。


唯独无我,方不知何为三级片,何为大宗师。


null


所以,老板说,我们就写写上市公司的屎尿污垢吧,文章要写得骚浪贱。


二、劳动最光荣

在此后的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截止到2018年7月初:


市值风云一共产出了1178篇文章;


其中涉及问题上市公司的文章414篇,涉及370家上市公司;


其中176家在被风云君研究后发生了“收到问询函、关注函、监管函”、“董监高或财务总监辞职”、“发布澄清公告”“被立案调查”等后果。


在文章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文章的丰富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不定期更新到现在每个工作日都有三篇文章的稳定输出。


从数据上来看,刨去其他类型文章,只算我们核心的涉及问题上市公司的文章:2016年我们共产出51篇文章,日均0.14篇;2017年产出210篇,日均0.58篇;今年截至到上半年,共产出153篇,日均0.85篇。


null


对比我们上一次针对券商行业研报的大数据研究结果来看(重磅 | 券商研报正确率的大数据统计:5年,负面报告199篇,看多报告85700篇),75家券商的2119位研究员,用了五年时间写了199篇上市公司负面报告,而市值风云1家公司用十几位研究员,2016年一年的时间就写了210篇。


如果再刨去节假日,风云君基本可以做到保证每天都给大家上一份以上的“硬菜”。


null


是不是标准的劳模效率?!


可就是工资没你们高——看着个别研究员尸位素餐,坑蒙散户,四季酒店开房约P……,以“淫才”形象宣告理想的风云君,真真是好生羡慕。


三、要你命3000:上市公司收割套路大成


对问题上市公司的研究过程中,风云君挖掘出了不少大家现在已经耳熟能详的套路,如:“车轮式并购”、“清仓式减持”、“忽悠式重组”等。


通过对这些套路的分析,一些隐藏在暗处、纵横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妖魔鬼怪逐渐现出了原形。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写到,“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自的不同的辛酸”。这句话在问题上市公司身上同样适用。


370家被我们分析过的问题公司对于割韭菜的态度上非常统一一致,但是在收割方法的选择上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公司在割韭菜的康庄大道上充分做到了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的发展符合自己企业特色的收割策略。


通过这次对往期文章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可以将上市公司的套路分为30多个大项,上百个小项。活脱脱就是现实版的“夺命3000”系统。


null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夺命3000系统设计的有多么精巧,风云君就拿我们写的比较多的收购、并购中的套路来举一个例子。


收购、并购问题是上文提到的30多个大项中的一个,手持镰刀当空舞的韭菜收割者们早已将收购、并购中能用到的套路研究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在一个套路大项中就演绎出了十多种花样,其中包括:


1. 车轮式并购


2. 高溢价收购


3. 收购公司业绩承诺虚高


4. 收购亏损企业


5. 收购前突击入股


6. 高溢价收购关联方资产


7. 收购公司财务数据异常


8. 被收购公司无业绩承诺


9. 被收购公司用外延式增长满足业绩承诺


10. 业绩承诺为净利润(非扣非后净利润)


11. 收购公司业绩对赌补偿少


12. 跨界并购


13. 被收购企业财务情况未经审计


别说是广大的散户韭菜朋友,就连风云君自己看了都要眩晕一番。


null



然而并购、收购并不是一个项目能玩出十几种套路的孤例。风云君随手就能再举一例,比如上市公司管理层及股东的问题。


上市公司管理层及股东的问题也是30多个大项中的一项,其中的套路包括且不限于:


1. 实际控制人频繁变更


2. 高管频繁变更


3. 股权质押比例大


4. 股权质押爆仓风险


5. 公司业绩下滑,同期高管收入暴增


6. 股权激励门槛低


7. 大股东不兑现承诺


8. 独立董事反对(或弃权)


9. 股东人数快速下降


10. 股东隐藏一致行动人


11. 减持

……


null


你看,随手找一个科目,又是洋洋洒洒十几种玩法。其中清仓式减持套路下又可以分为清仓式减持,卖母公司式减持,仲裁式减持等多种模式。


让人颇能体会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精妙法门。


写到这里,风云君不禁想到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破落书生孔乙己曾向店小二显摆自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下次风云君去百乐门喝酒,喝高兴了的话,也可以趁着酒兴问问那些环肥燕瘦随风摆柳的大白腿们,知道不知道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百种玩法。


下一步我们将会在以往文章的细致总结和团队成员的研究方法中提取出研究的方法论,从而建立我们的上市公司评级模型和财务分析模型。


还请大家多多关注我们的开发进度。


四、9517亿和-20.48%


乔帮主不仅发明了苹果手机,还发明了用数据吹水的模式。今天的最后,一向谦虚的风云君今天也来用数据吹一下水。


null


数据吹水的最大难点就在于你要有足够牛X的数据做支撑。幸好这点要求我们是满足的。


风云君先给大家两个数字: 9517亿和-20.48%


9517亿是370家被我们写过的问题上市公司,从被我们曝光当日到数据统计截止日7月18日的时间段内,市值跌幅的总和。


而在2016年初至今年7月18日的时间区间内,沪深300指数由2821低点上涨到3427点,可以说这些公司市值的下跌并不是因为β因素,而是因为自己的α。


所以请我们的老板注意,下次再去百乐门跟人喝酒吹牛的时候,就不要跟杨柳细腰们说我们消灭了千亿的虚假市值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已经消灭了将近万亿的虚假市值。


null


当然,消灭虚假市值是从上市公司角度而言的。如果从监管角度来说的话,这9517亿元,是我们向全国金融机构和全体散户朋友做的提前预警,是他们得以避免遭受的损失总金额!


-20.48%:是370家被我们写过的问题上市公司,从被我们曝光当日到7月18日时间段内,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指数的平均跌幅。这个数据已经剔除了大盘整体环境对股价的影响。


在370被我们曝光的问题公司中,有292家股价下跌,78家上涨。


null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数据尾部有明显拉升异动,其原因大致有两点:


1. 第一类比如,精测电子(300567)涨幅435%,南都物业(603506)涨幅174%,这两家公司的文章都是IPO研究类,存在新股效应。


2. 第二类比如,平冶信息(300571)涨幅112.6%,快乐购(300413)涨幅90%,这两家公司经历借壳或者类似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果去除这些异动因素,那恐怕跌幅的数值还不只-20.48%。


不过本着“我们不生产数据,只是数据搬运工”的原则,我们保留了全部数据——如果大家此处的打赏够多,我们可以在市值风云APP上开一个文章检索专栏,将所有被统计的文章全部列出。

null


五、化骨绵掌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文章的杀伤性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深远持久的,时间越久,公司跌幅越大。


我们分别统计了每篇文章发表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和半年后四个时间点被写问题公司的股价变化。


文章发表后一周的平均跌幅仅为-1.6%,一个月后为-4.39%,三个月后上升到-9.37%,半年后逐渐达到-18.63%。


null


其背后的逻辑也是非常清晰: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不仅受公司基本面影响,还受到资金、市场热点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但是归根结底,如果把时间线拉的足够长的话,基本面差、公司治理混乱、爱讲故事的公司终归会被打回原形。


还是古人说过的那句老话,“勿谓市值风云言之不预也”。

null

END/本文为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