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精选 | 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内心盛满这样的优美

作者:莫敏妮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仰对着天空。从很多复杂的作品回过头来,总会回归到莫扎特的作品中去聆听,它们是如此高贵的单纯与诗意流淌。莫扎特为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有编号的共36首。上面这张唱片收录了莫扎特最杰出的16首小提琴奏鸣曲,由波兰小提琴家谢林与奥地利钢琴家海布勒完美配合,以充满娴熟技巧的手法演绎,将莫扎特最单纯、最自然、最优雅、最舒展的音乐呈现出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在聆听中惊叹:莫扎特这样优秀的创作才能,怕只能是上天的赋予,而非凡人之力能够得到。一张高品质的唱片,我们从中一定会发现莫扎特音乐里人性的力量与人性的弱点。这次,我就被莫扎特《F大调第二十五小提琴奏鸣曲》中极美的行板深深吸引。我在灯火阑珊之处蓦然回首,是因为它有一种西西里舞曲的忧伤在里面,我认为它是莫扎特的意大利风格作品。

这张唱片没有收录莫扎特7、8岁时候创作的10首小提琴奏鸣曲,因为最杰出的作品还是在成熟时期所作。14岁时,莫扎特骄傲地佩戴上金马刺骑士的领章,那是教皇克莱门十四在1770年7月为莫扎特的音乐天才而授予他的荣誉。不断巡演的莫扎特开始成长为男子汉,带着他转瞬即逝的欢乐和留驻不去的忧伤。一切都化为激情,一边又等待着新的激情。1778年,22岁的莫扎特一口气完成了7首小提琴奏鸣曲,即作品第296,以及从301至306号。天才有着凡人的感情,原来这一年,他爱上了一个15岁的少女,有优美纯净歌喉的曼海姆宫中顾问的女儿阿蕾西亚。这一年,莫扎特经历爱恋,但也承受着丧母的打击。莫扎特擅长抽象细腻,触动内心深层情感的音乐。从这些作品中可听到莫扎特古典样式的表达。

一、C大调第十七小提琴奏鸣曲(K.296)

第一乐章有条不紊的铿锵有力,小提琴与钢琴合奏,流淌出“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气风发,总觉得有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首乐章的遗风。K.296之持续的行板有一种摇篮曲的感觉,就像中世纪希尔德加德所说的那样“茴香会使人重回愉悦的平衡一样”;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则处处洋溢着温润欢悦的气息,至真至纯。这首奏鸣曲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最柔美者。阳光满地,花影细碎,我们会被那种传递出来的喜悦感动。难道是爱情的神秘感染力吗?

二、G大调第十八小提琴奏鸣曲(K.301)

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展示明朗的音乐基调。小提琴短促的音反复着,似乎在酝酿着什么,很有一种特别的期盼。第二乐章“快板”,重复均匀的音阶,展开小提琴与钢琴的追逐与对话。美妙的音符从弓弦上倾泄而下,从指间流淌而出,心瞬间便笼罩在阳光的温暖与音乐的均衡中。

三、降E大调第十九小提琴奏鸣曲(K.302)

K.302采用古典时期惯用的优美的、动人的主题,甚至是如歌的。不仅旋律简单而短小,而且乐段喜欢用上下句或“问答式”的成对乐句在两种乐器中加以组织。纯粹的莫扎特,永远是一个最纯美诗意的、最质朴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没有任何浮夸的捏造,也没有暴风骤雨里的快意。他用最轻快恬静的音符来表达,这就是莫扎特与常人不同之处。

四、C大调第二十小提琴奏鸣曲(K.303)

都说古典主义音乐是均衡和对称的,所以,还是注意听两个乐章的柔板、快板以及小步舞曲速度是如何通过开头音乐的返回而达到平衡的。应该说,莫扎特的海量音乐作品,有些在聆听上相当类似,有时候你很难区分这一首与那一首有什么不同,反正首首精品,都是晶莹透彻,都是无忧无虑的行云流水。这时候,也不区分了,就让音乐任性流淌。想想那心心念念的维也纳中央咖啡馆。当年音乐大师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人都曾去过那里搞艺术创作,因为这个咖啡馆出品的甜品超级棒,奥地利国宝级甜品萨赫蛋糕、苹果卷,还有弗兰茨·约瑟夫最爱的帝皇松饼都是必不可少的啊!

五、E小调第二十一小提琴奏鸣曲(K.304)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说这首作品是莫扎特作品的奇迹之一,“它源自最深沉的感情,以一种超越了交替对话的方式,来敲击伟大的悲剧世界的门。而这样的门,换了贝多芬是要长驱直入,狠狠地撞个大开的。莫扎特并没有表现的悲怆欲绝,而是克制,掩藏起内心的火焰。”

即使是快板,K.304也隐约流露出复杂的悲情色彩。慢乐章有着难言的美,小提琴在钢琴的指引下,直接表现了强烈而伤感的情绪。莫扎特当时巡回演出的谷底应该是1778年7月3日,其母亲生病离开人世,据透露,死因可能是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就医延误。这让莫扎特感到了无尽的悲伤与孤独。

六、A大调第二十二小提琴奏鸣曲(K.305)

音乐呈现嬉戏的活泼。一道绿院和树林,就开始奔跑,跳动,蹦高,跃起,撒欢,直到力尽倒下,心怦怦跳,陶醉于嬉戏和自由。这是很多人的青春,作为“神童”的莫扎特更多是被带着在欧洲到处巡演,苦不堪言的生活,让莫扎特过早地消耗了他生命的能量。

七、D大调第二十三号小提琴奏鸣曲(K.306)

K.306的音乐充满张力,首乐章与K.305嬉戏的活泼相似,充满活力。与莫扎特当时正在承受的挫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间如歌的小行板抒情柔美,特别是小提琴与钢琴都加入装饰音,更显得纤细敏感。第三乐章,重新回到充满生命力的小快板,特别对他的那短促似乎是等待什么的音好奇。聆听的感觉,就是天才的灵感如泉水自然流淌,不停歇。

1781年春,供职于萨尔茨堡宫廷的莫扎特与大主教决裂,因为对于这位曾在欧洲各地给国王和王后们演奏的金马刺骑士来说,大主教苛刻而给予的待遇非常寒酸。25岁的作曲家和大主教一刀两断,成为首位不依附宫廷的自由音乐家,这是多么的需要勇气!“钢琴之王”李斯特讲过一个故事:自古以来,诗人和艺术家如果要求各类艺术保护者关心真正而确切的报酬,那只能是白费力气;因为,帝王的微笑、皇后的赞美、至高无上的青睐、灿烂夺目的别针、袖扣就足够——大大足够!——补偿艺术家为了接近这个火热的欢乐中心而耗费的时间、杰出的才能和生命力。菲道乌西(10-11世纪杰出诗人),那位波斯的荷马,得到的是一千枚铸有国王像的铜币,而不是原先许诺的金币。童话家克雷洛夫在他的一篇可以和伊索作品媲美的童话里谈到过一个陪伴白兽之王——狮子消遣取乐的松鼠得到了一袋核桃,但是由于它已经牙齿掉落,无法咬嚼,只得又将核桃还给了狮子。这时期,莫扎特不得不前往维也纳寻找机会。以下这些作品就是这段时期创作的。

八、F大调第二十四小提琴奏鸣曲(K.376)

娟美清澈的小提琴与钢琴对话,是“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的默契与配合吗?行板一句紧扣一句,展示着莫扎特的天赋。K.376作于1781年,比起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更能陈述他的灵魂状态,那层层迭迭的波澜起伏,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

九、F大调第二十五小提琴奏鸣曲(K.377)

第二乐章主题与六段变奏,我相信读者初听一定会被立刻吸引,有西西里舞曲的美,一种忧伤在里面。我认为这是莫扎特的意大利风格作品。重视行板,因为它不仅非常的美,而且也是作曲家感情“春光乍泄”的乐章。

十、降B大调第二十六小提琴奏鸣曲(K.378)

莫扎特在第一乐章展示了他超强的逻辑能力,乐句衔接浑然天成。爱因斯坦曾言:“莫扎特从不为永恒作曲,但是正因为这个理由,所以他的许多作品均是永恒的。”现在流传的一段疑似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演奏K.378中慢乐章“安静如歌的小行板”录音,众说纷纭。爱因斯坦师从小提琴大师Toscha Seidel学习小提琴,对小提琴怀有无限的热忱。这段录音显然远远不能与谢林的演奏相比,但正是音乐给爱因斯坦许多天才的灵感。

十一、G大调第二十七小提琴奏鸣曲(K.379)

K.379引人注目的是第二乐章“主题与5段变奏”中灵动的拔奏,它有着惹人怜爱的清澈和温暖,流露莫扎特式的浪漫气质。这时,他就是弹着吉它给心上人唱歌的游吟诗人。不,莫扎特是骑士,是一位从远古走来的痴情骑士。

十二、降E大调第二十八小提琴奏鸣曲(K.380)

K.380作于1781年。觉得柴科夫斯基有可能从莫扎特作品中偷师,因为抒情优美的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结尾就是柴科夫斯基样式。我以前一直以为只有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才有那样的结尾,原来还是莫扎特的啊!

1785-1787年是莫扎特成功的顶峰,正是29-31岁时期,这三年他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在小提琴奏鸣曲方面,K.454、K.481和K.526被称为是他成就最高的小提琴奏鸣曲。

十三、降B大调第三十二小提琴奏鸣曲(K.454)

莫扎特以最少的音符写最美的东西,他优雅的行板音乐温馨而浪漫,充满了恬淡的回忆。这首奏鸣曲也是有传奇故事留存的。1784年四月,一位意大利女小提琴家瑞金娜·斯特里那隆奇访问维也纳,她年仅20岁,却在小提琴演奏上已经有非凡的造诣。时间非常仓促,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才将K.454的小提琴部分乐谱交给女小提琴家,钢琴部分没有时间写到乐谱上了。可想而知,莫扎特弹奏钢琴部分是已经存在头脑中了。莫扎特对这位女小提琴家的欣赏和赞许被莫扎特的父亲记录下来,说“她的演奏是敏感的、品位高尚的,她将心和灵魂倾注到旋律中,她的音色和音量也恰到好处,说实话,我发现这个天才女性的演奏比男性更为感动人。”

十四、降E大调第三十三小提琴奏鸣曲(K.481)

K.481创作于1785年底的维也纳。此曲在36首小提琴奏鸣曲中被称为“莫扎特风格抒情的杰作”。在柔板中,听到了宁静的优雅和高贵的单纯,这是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基本概述。作品呈现一些看似对立的元素,使得它既华丽又简约、既典雅又质朴、既浅显又深刻,形成一种对抗与平衡的局面。我们不解的是,莫扎特藏书很少,阅读也很少,几乎只痴迷于音乐。奇怪的是,从他创作的作品来看,他的音乐的内在世界完全是平衡的,有秩序和完美的。

十五、A大调第三十五小提琴奏鸣曲(K. 526)

K.526深藏着纪念意义。莫扎特在创作这首奏鸣曲时,传来德国十八世纪最后一位重要的维奥尔琴作曲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1723-1787)离世的消息。这位阿贝尔,就是与巴赫最小的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一起去伦敦发展,联手开系列音乐会的音乐家。

首乐章,小提琴同钢琴声部的交织达到了一种精妙的艺术境界。行板里面有一种高超的平衡,钢琴弹奏时值均匀的分解和弦基础,小提琴作装饰性出现,时而作自由的抒情,时而重复钢琴的音型。钢琴和小提琴呼应对答流畅至极,钢琴就像巴赫的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那样安静从容,流水去无踪;而小提琴像《G弦上的咏叹调》那样不经意地就能把内心的伤感弥消。天才的平衡能力是能治愈创伤的。痛失自幼效仿与爱戴的挚友,莫扎特就这样用他特有的“天使”方式,在音乐中并不表达哀婉,而是写了一首漂亮的加沃特舞曲,并在末乐章使用了阿贝尔作品的旋律,以此表达对生命的盛赞。

十六、F大调第三十六小提琴奏鸣曲(K.547)

“für Anfänger”(为初学者而创作)

最后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788年,可以称为莫扎特的“天鹅之歌”。标题标上了“für Anfänger”(为初学者而作)字样。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小提琴与钢琴戏谑追随,活泼动感,同时又温暖客人,三个乐章通篇都是顽童的天下啊!“你像跟小溪游玩般地与太阳嬉戏, 并在你的双眼留下两个深色的池塘。”

“生命之爱如此丰富多彩,它的核心完全可以承载对哭泣悲叹的爱。”于是,我们在莫扎特的音乐里,处处看得到一个“自由的男孩子”在活泼地跳跃、歌唱、嬉戏。他用极流利的语言、和谐的音调,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星辰、月光、日出日落,以及水中波澜和晚间的雾霭,都融化在他那古典纯粹的音符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