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和体感温度的变化
表1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和体感温度变化
3.2体温高于42℃个体分布特点:自8月9日开始进行试验处理后,各组鸡体温普遍升高,对照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0-76%平均20%。试验1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17-87%平均60%。试验2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4-100%平均69%。见图2.
图2 不同试验处理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
3.3 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试验期间隔离器内进风口风速0.2米/秒,参照公式:温度-风速*风冷系数+湿度-目标湿度*湿热系数,计算出每天对应的体感温度,与体温进行比较,体感温度20-21℃时,体温在41℃以内,体感温度超过23℃,直肠体温高于42℃。试验结果见图3-5和表2。
图3 对照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图4 试验1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图4 试验2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4.讨论
4.1 如何确定笼养肉鸡的环境标准参数
笼养肉鸡是中国特色,但目前使用的环境控制参数均来自国外,包括目标温度、湿度、风速、负压等,国外肉鸡环境参数来自地面平养肉鸡,而参考笼养蛋鸡的数据,要考虑蛋鸡和肉鸡在体重、体脂、羽毛覆盖程度等差异。国内笼养肉鸡生产中出栏体重与国外和品种指标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日增重低、料肉比高和出栏天数延长等。
国内笼养分三层笼和四层笼、大型深笼和小型浅笼。有资料介绍夏季小型浅笼的生产成绩优于大型深笼,三次笼优于四层笼,笔者认为不是笼具的问题,要考虑鸡舍环境受到笼阻的影响较大,走道风速不能代表鸡背风速,走道温度也不能代表笼内温度。
目前鸡舍采用的目标温度和风速来自平养肉鸡,笼养肉鸡应根据不同笼具设定不同的环控参数,把环控数据精准到鸡体,如风速和温度应以笼内数据为准,如何使笼内风速和温度达到标准,需要摸索突破笼阻的负压和风速。
在肉鸡28日龄后产热大于散热的阶段,笼内风速不够,羽毛蓄热不能及时带走鸡体余热,引起笼温高于舍温使肉鸡出现高温应激,进而影响采食和增重。
4.3 本实验仅就28日龄的肉鸡进行了热应激试验,现场生产中,即使28日龄前的肉鸡,因通风不足密度大等因素也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而早期的热应激对后期增重的影响更大,其危害程度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