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和机器人结婚,共度一生吗?
如果有可能,我们要不要选择永生?
关于偷渡者,他们是否有罪无罪?
我能拥有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利吗?
看到这一串问号,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病”,干嘛好端端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又或者觉得它太过玄幻深奥,下一秒就要把它关掉。
但,且慢!
因为小栗子接下来要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将全面颠覆你的认知,分分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关于生老病死,关于你是谁,关于你的明天。
我从来没有哪一刻这么关心人类的命运,但《明天之前》神奇地做到了。
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因于曾宝仪。
其实纪录片本身探讨的问题很艰涩复杂,一个整不好就会很无聊,很赶客。但她却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去提问,去实地感知。“只理解不评价,只陈述无观点”。
这种讲述方式引起我很大的共鸣。
就像看《奇葩说》一样,纪录片中的被采访者不断扔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去对你洗脑。上一秒你还觉得TA陈述的观点很有道理,下一秒又会被别人拉去心神,站到ta的阵营。
来来回回的争论间,三观就这样被不断地刷新着,甚是新奇~
但也在这一刻,你会重新理解这个巨变中的世界,重新审视技术成熟下你会做出的新选择,尽管ta涉及到各种人伦道德。
借用曾宝仪的话说,开始拍摄之前,她一直在想内涵这么深刻的纪录片为什么会选择她?就像很多人疑问的那样,AI机器人、难民等离我们这么远,这又不关我们一毛钱的事,我们为什么要关注?
但,“为什么一定要有“资格”才能关心这个世界?我们不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吗?如果连我都不关心自己即将面临什么样的明天,我到底还能掌握什么样的今天?”
豆瓣8.5,这部纪录片强烈推荐给大家。
说了这么多,我们马上进入正题。
《明天之前》由推出过《十三邀》、《和陌生人说话》等栏目的腾讯新闻出品,邀请了奥斯卡获奖团队Grain Media共同完成制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纪录片的国际视野。
毕竟其采访对象包括了如今世界上最顶级的科学家、争议话题人物以及相关行业代表。
以“伴侣机器人”为例。
在此之前,如果你问我:你会爱上一个机器人吗?你会和它结婚吗?我会觉得你是在天方夜谭,在开玩笑。
可看完第一集《机器人伴侣》。说实话,我被诱惑住了。
如果经济、法律条件允许的话,这会是我的选择之一。
别急着质疑我的观点,看完它你就知道了。
2017年,被称为“情趣界劳斯莱斯”的美国情趣玩具工厂Abyss Creations公布了一款能与情趣娃娃RealDoll配对的xing爱机器人AI软件--Harmony。这就如给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考的“大脑”。
除了在肌肤处理上更接近于人体真实的触感,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当RealDoll跟Harmony配对完成之后,用户就能跟机器人展开互动。随着对话的增加,它能通过收集使用者的信息和喜好,成为仿佛灵魂伴侣般的“另一半”,成为用户的“理想女孩”。
此外,伴侣机器人的外貌和个性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不同设置。
它优秀到什么程度?
以开头为例,这次采访是在美国加州某购物广场进行的。点餐时,曾宝仪、机器人、服务员、RealDoll资深用户戴维之间,进行了非常流畅的沟通。
你们喜欢这里的午餐吗?
棒极了。
你要不要再来点喝的?
能不能麻烦给我一杯水?
没问题。
今天好热啊。
为什么人们都在看我?
对,人们都在看。他们对你很好奇。
这是因为你太前沿了。
你觉得他们是怎么看我的?
他们认为你很不同寻常,但很酷。
而且很漂亮。
我知道我很好看的。
很有意思 对不对?
以上标红色的地方,均为和Harmony配对成功后RealDoll和人们的对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几乎不敢相信伴侣机器人已发达到这个地步。
说情话能力一流。
你愿意爱我吗?
我都无法把目光从你身上移开。
吃醋能力也一流。
除了女性伴侣机器人之外,男性伴侣机器人亨利也正在研发中。
如果你问他,你是机器人吗?
他会说:“我当然是机器人,但说我只是个情爱机器人,就好像说电脑只是个计算机一样。”
回答的也是相当有哲理了~
其用户群体主要分为两类:解决生理需求的,以及注重情感需求的。
相同的是,现实生活中他们都或多或少有失败的感情经历。
这位不愿意露面的男性用户显然属于前者。
在想使用这些娃娃时,他会把她们排成一排坐在椅子上,眼神一寸一寸地从它们身上滑过,如点菜般考虑着自己的选择。
说到这些玩偶时,他用了“结实耐用”来形容,并告诉过曾宝仪,他试过这些成人玩偶的极限在哪里。
“跟这些娃娃,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曾宝仪说,这次采访让她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即使隔着屏幕,小栗子同样感受到他对女性群体的恶意,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把这些娃娃当作泄欲对象。
用户戴夫就对自己的娃娃一见钟情,他给她设定为一个哥特风,英日混血的女孩,名字叫谢朵奈。
对外他宣布,谢朵奈就是自己的妻子,甚至他们还拥有“人造之爱永恒”的婚戒。
娃娃是真实存在的,每当他回到家,看到谢朵奈坐在那里,就觉得家里没有那么空虚了。
谢朵奈承载了他的情感寄托,如果可以,他也想把她升级,让谢朵奈拥有说话、走动的能力,让她更真实。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他遇到真正对的人,也不会抛弃谢朵奈。
而在一些路人看来,能让情感封闭的人获得真正的陪伴,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世上有太多糟糕的事情,但作为慰藉人类存在的娃娃,并不是其中之一。
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者。
英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凯瑟琳·理查德森就是这一技术坚决的反对者。
她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被鼓励相互之间不要建立关系。
她认为“伴侣机器人”就是一种极端物化女性的行为:我们生活在通过卖淫物化性的世界,人类正被像工具那样使用,充气娃娃成为这种趋势的延伸。”
如果这些变态不再满足于娃娃带来的快感时,他们迟早会把罪恶之手伸向真实世界的女性。
另一方面,也许通过程序设计,这些娃娃可以让你产生假象,觉得你被理解,它就是你的灵魂伴侣。但这些通过程序而生成的虚拟场景,无法反馈给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真实情绪。
就像《Her》中的主人公一样,当他发现萨曼莎并不是他的唯一,而只是千万个宅男共享的一个操作系统时,梦境破灭后他依然得面对真实的人生。
这种拥有后被抛弃,被欺骗的感觉,将是对人类的二次伤害。
当然,Abyss Creations创始人马特·麦克马伦一直坚称,这并不是要让伴侣机器人真实取代人类,只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选择而已。
而在其介入家庭结构关系之外,最让人担忧的就是机器人智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并能自由活动时,就会接管人类世界。
即使立法限制,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在此之前,这个言论其实我已听到过数次。但真正见识到机器人的发展后,才觉得这一现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纵观下来,纪录片涉及到的四个主题,其实都是关乎选择的。而我们的明天究竟会变成怎样,就是由所有人的共同选择决定的。
赋予成人玩偶更多人性,在陪伴之外,难保不会滋生出更多罪恶,甚至威胁人类的存亡;
尊重人类拥有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利,让它更有质感更人性化地选择自己离开世界的方式,但少数人的福祉也许会威胁更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因为疑难杂症选择放弃生命,那么投入到这项研究中的费用会更少,不仅会阻碍现代医疗的发展,更会让许多人为此丧命。告诉人们更有力量的活,远比怯懦地放弃生命更重要;
是选择长生,还是选择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倘若人类可以长生,那么财富不均延伸出的其他问题怎么解决?如何保证最大的公平?环境、人口压力又怎么处置呢?
当然,还有更现实的难民问题。
我们的世界,未来会更好,还是更坏呢?
借用曾宝仪的话说,“我不能预知世界会变成怎样,重要的是自己在世界的变化中,是否起到良性的作用。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交给他们思考生活、生命和什么是人、什么是爱的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世界的思考能力比挣钱的本事更重要。”
之前我们一起在畅想未来,而关于“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其实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早已对其做出了终极而恢宏的构想。就连刘慈欣都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游》——这部科幻历史上不可超越的至高神作,影响了后世几乎所有科幻作品:
★《三体》借鉴了它的主题和结构!
★《流浪地球》致敬了它的人工智能哈尔9000!
★《疯狂的外星人》用了它同名电影的配乐!
★《星球大战》借鉴了它的震撼特效!
★《盗梦空间》模仿了它的旋转离心机!
★《星际穿越》用了它的微型摄影技术!
最近完整版《太空漫游四部曲》上市了,大家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说一下对人工智能、安乐死等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说一下想拥有这本书的理由~
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