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师”马保国被业余拳击手三拳KO
李连杰恩师吴彬接受采访表示:
马保国完全不会武术
再次引起了关于传统武术的争论
在如今的“传统武术”界
挨揍的事例不胜枚举
和武侠小说与影视剧中神乎其神的“功夫”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古代,武术可不是花拳绣腿
而是一种杀人术
传统武术的发源地是军队
军队里的士兵是要和敌人玩儿命的
要千方百计地用最低的代价弄死对方
这个过程中有不少聪明人研究出了门道
慢慢的就发展出来了技击技术
古代社会经常动荡不安
习武成了一种重要的自保方式
习武之人每天都会练功
打坐、扎马步、提石锁、打木桩等等
不仅身强体壮,而且反应敏捷
并掌握着很多搏杀技术
简简单单的几招就能干掉对手
是实打实的格斗技巧
明清时期,伴随着热武器的发展
武术的军事实战作用弱化
逐渐走入民间
出现了精彩纷呈的武术门派
少林、武当的江湖地位
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武术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有歌诀
逐渐形成了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
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
既具有攻防特点
又非常美观和艺术化
成为中国武术的独特特点
武术家还借鉴佛道巫三家的导引修炼技术
将武术技击与内功修炼结合起来
形成了以养生、健身为目的武术新形态
令江湖儿女闻风丧胆的易筋经
其实就是一种养生心法
虽然武术在明清时期发展很快
但是武术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一些武术宗师
如形意拳李老能祖师、八卦掌董老公祖师等
虽然均掌握一定的江湖势力
却只能身在暗处
或给大户人家看家护院
或被官府聘请养着到死
武术家的地位巅峰是民国
由于军阀混战,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
很多地方产生了权力真空
武术家结成组织、学校
代替政府施行缺失的职能
如维护商业秩序,开医设馆,教拳传艺
著名的武术大师黄飞鸿、霍元甲
都活跃于这一时期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社会精英们认为武术是改造国民的利器
将“武术”称为“国术”
武术也成为“官学”
开始大众化普及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通俗武侠小说
传统武术被加以神话
影响了国人对于武术的认知
一些政要达官积极参与武术活动
并借此扶持控制武术团体
民国政府借助1928年成立的中央国术馆
将没有升官发财门路的江湖人士
转化为政府对各地的触角和耳目
甚至转化为军队的基层指挥官
当然,在热武器的时代
武术的实战能力越来越弱化
对于“国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
当时的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流意见是
“练武术目的是锻炼国民体魄
并不是在于格斗”
而武术“套路”形同体操
恰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国内安定太平
武术越来越失去用武之地
1955年,国家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
以套路表演为主
武术全面体操化
距离实战越来越远
目前人们接触到的传统武术
其攻防技能已经弱化
变成主要以修身养性为主的健身方式
而现代搏击是一门以格斗为主的竞技项目
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实战训练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广场舞与芭蕾舞
看似差不多
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武术完全没有实战功能
擂台上比的是速度、力量、经验和体力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无力的
要达到比较好实战效果
必须要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下大功夫苦练速度和力量
并与其他格斗技能进行深入的交流
但现在很多强调武术实战能力的“大师”
既不重视训练,也极少实战
不强调力量、速度、体能
反而沉迷于玄而又玄的“内力”、“寸劲”
把武术变成了一种炒作、赚钱的工具
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
他们不但将“传统武术”功力练得炉火纯青
还创造性地融入了“说学逗唱”新艺术
据不完全统计
自打传统武术抓住流量风口走上擂台
倒在对手拳下的各大流派
已经足以来一场“华山论剑”了
在当下,传统武术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没必要特别强调它的实战功能
对传统武术的过度拔高和过度贬低
都是不对的
但是对于那些打着“传统武术”旗号的江湖骗子
则能揪出多少就揪出多少
打得越鼻青脸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