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核批准,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成功取得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填补了公司施工总承包类资质的空白。此项资质的获得,有效完善了设计院的资质体系,进一步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为参与更多大型复杂项目提供了条件,是设计院在集团公司的正确指导下,坚守主业、力求突破的重要里程碑。
五年来,设计院不遗余力地维护现有资质,同时积极拓宽资质领域,新培育各类注册师34人次,在扩大传统输变电工程领域服务优势的同时,大力拓展超高压业务和光伏、充电桩等新能源服务,相继取得“双甲双新”、勘察测量乙级和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逐步实现打造全链条资质体系的系统布局,为公司提质增效拓宽经营领域做好有力支撑。
220千伏宁材变送电仪式
近年来,设计院奋发求变,全力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期”,在市场变革中找准自身定位,在项目管理上苦练内功,通过稳起步、上台阶、创品牌,逐步建立起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EPC工程总承包等为主的多元化多层次业务体系。
转型升级,领跑“工程总承包”
进入新时代,“工程总承包”的号角嘹亮,设计院紧抓市场机遇,率先在电力工程领域开拓总承包业务。
220千伏金发变电站
总包业绩保持强势增长。一组数字显示,2021-2024年设计院新承揽总承包项目21项,累计合同金额24.89亿元。在坚守主责主业的同时,工程总承包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三年翻一番,业务水平、人才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现在是信心满满。”设计院总承包相关负责人豆书亮说道。近年,工程总承包作为设计院转型发展的龙头业务,业务快速增长,转型发展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以及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设计人员开展现场踏勘
优质服务奠定品牌基石。早在2003,设计院就涉足工程总承包领域,承担了宁波首个电力变电站工程总承包——110千伏茅山变电站工程,有效控制了投资,保证了质量,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2007年,设计院成功中标220千伏浙炼变工程总承包,这是该院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下,走向市场化运作的一次成功尝试。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220千伏浙炼变作为配套电力工程,建设难度不言而喻。从图纸设计到竣工验收,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座新的变电站拔地而起。时任100万吨乙烯工程总指挥李立说:“宁波院克服艰难险阻,全力以赴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体现了电力人的社会责任,值得我们学习。”
220千伏潘桥变智能电缆隧道
战略转型拓宽业务赛道。随着转型战略的加快实施,总承包业务发展加快。一方面,从单一的传统输变电工程设计业务逐步拓宽,业务领域延伸光伏、充电桩等新兴项目;另一方面,逐步从项目小而散的局面中走出来,项目规模随着项目核心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市场需求逐步增长而增大。先后建成了宁波首个新型智能变电站工程总承包——220千伏潘桥变电站、浙江首个公用智能地下变电站工程总承包——110千伏大河变电站工程、浙江省规模最大用户变电站——220千伏宁材变电站总承包等四十余个大型工程总承包项目。特别是潘桥变在网省级平台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第九届电力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和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标志着设计院在电力工程总承包领域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苦练内功,夯实业务本领
在工程总承包之路上,设计院为什么能叫好又叫座呢?
设计院项目管理部主任庞红旗坦言:“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练内功、强本领。”
镇海燃机-蛟川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
首先是理念创新。设计院始终坚持项目建设必须服务大局,把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首要位置。在推进镇海电厂9F燃机迁建项目配套送出工程过程中,设计院始终冲锋在前,确保整个施工安全可控、质量可靠,宁波市能源局发来感谢信,称设计院充分彰显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有效践行了“电等发展”的重要嘱托。220千伏宁材变投产是中石化镇海炼化基地几十个里程碑节点中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影响后续的大局,工期是十分紧张,设计院按照既定工期倒排,实行挂图作战,抓牢每一个时间节点,最终提前2个月顺利建成投运,得到了业主单位镇海炼化的高度肯定。此外,创新理念带来管理上的规范,110千伏邻江变是设计院首个DB总承包基建工程,设计院积极推进智慧化工地相关软件应用,对其全程作业进行重点监控,把现场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近日,110千伏邻江变电站工程成功入选2024年度宁波市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
110千伏大河变电站
其次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引领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是以设计为龙头的企业的强项。2020年,在110千伏大河变建设过程中,将变电站从地上搬入地下,节省占地面积约2800个平方,同时还配备了全国首台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和浙江首台植物油变压器,绿色又环保。2021年,在220千伏潘桥变建设过程中,推进变电站无人远程智能巡检,同时建成宁波首个智能电缆隧道,依托数字化运检系统,全域实现智能化运行。今年4月,设计院还成功中标杭甬高速宁波段三期工程500千伏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总承包,填补了超高压领域总承包工程的空白。依靠雄厚的设计技术实力,给业主创造更多价值,这正是设计院的独特优势所在。
青年员工赴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学习
第三是人才创新。工程总承包从启动、策划、执行到竣工,整个过程专业分工很强,设计院围绕项目履约全过程,着力建设总承包矩阵式队伍。在人才培养机制上,一方面从设计人员培养转型复合型人才,通过让设计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开拓专业视野,增强对项目的全面理解和把控能力,反促设计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加强人员外送学习,累计输送青年员工到浙江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宁波超高压变电运检中心等进行专业和现场学习12人次,为总承包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设计院还制定出台总承包绩效激励办法,突出价值导向,构建“不论身份论能力,不论资历论贡献”的工作生态。
展望未来,多措并举谱新篇
数字赋能项目建设,设计院始终重视总承包数字化管理,自主开发了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智绘协同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固化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流程,实现项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打造数字化工程,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未来,设计院将持续做好系统迭代升级,打造便捷高效、员工乐于使用的数字管理平台。
设计院智绘协同系统
健全机制做优做强,随着总承包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坚实的管理体系显得愈发重要紧迫。未来,设计院将对标行业一流,加快新一轮总承包管理体系的构建,涵盖从项目前期经营到立项、策划、启动、执行以及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做到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确保全过程有章可循,从源头提高抗风险能力。
线路迁改 保障铁路建设
协同联动共促提升,未来,设计院还将持续完善专业协同体系,提升技术人员的造价敏感意识和技经人员的设计知识储备,强化精准报价能力和全过程造价编制能力,形成典型造价模板;发挥结算专职的主导作用,降低结算核算率,加快项目结算进度;注重总结分析提升,定期进行总包工程“回头看”,形成典型问题库,优化后续工程技术方案、造价编制。
220千伏潘桥变电站
设计院经营理念的转变过程,体现的正是甬电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砺进21载,设计院总承包管理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与跃升。进入新发展阶段,设计院将深入践行“三先三实”精神,锚定打造“标杆总承包、示范总承包、品质总承包”的美好愿景,做足产业总承包品牌成色,持续赋能工程全过程“新质惠”,务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讯员 沈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