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2021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和重大项目》,据文件显示,2021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重大项目共计168个,总投资7502亿元,2021年预计完成投资1372亿元。
按照项目分类,共有交通网络建设、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等4大类别。
其中,交通网络建设涵盖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及城际快速通道、综合交通枢纽等5类项目,包含南四环至郑州南站城郊铁路(二期)、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兰考至原阳高速公路、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G107东移改线工程(新乡至郑州段)、郑州南站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
产业协调发展涵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大数据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郑开科创走廊、开港许产业带等9类项目,包括上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郑州海康威视郑州科技园(中原区域总部)、郑州奥克斯智能电气产业园、郑州市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河南)中药颗粒生产基地、开封综合保税区等多个重大项目。
生态网络建设涵盖沿黄生态带建设、河流综合治理、生态功能区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等4类项目,包括黄河滩地公园建设工程、巩义市伊洛河治理工程、新乡国家储备林基地、焦作河南永续废旧电池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多个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涵盖水利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4类项目,包括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豫中LNG应急储备中心互联互通管道工程、郑州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区域医疗中心等多个项目。
附168个重大项目清单:
那么,《工作要点》的印发意味着什么?有何亮点和指向性?6月30日,大河网记者专访了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
观点:郑州都市圈建设正式进入提速阶段
《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率先突破,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产业协同、绿色魅力、开放包容、品质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我认为这份《工作要点》的印发意味着郑州都市圈建设正式进入提速阶段。”耿明斋告诉记者,从2016年国家提出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郑州大都市区,2017年初开始郑州大都市区规划,2018年省委省政府发布该规划,2020年提出郑开同城化,以及伴随政府常规动作所进行的一系列官方和民间的酝酿讨论,都可看做是郑州都市圈建设的预热阶段。
“虽然规划不断完善,各相关城市也有一系列自选动作,比如许昌推动建设的许港市域铁路、郑州大规模推进的中原科技城建设、焦作提出的两山两拳文化旅游协同思路等等,但由省级层面以年度工作要点的形式系统提出和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方案,我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耿明斋说。
因此,他总结说,《工作要点》出台的意义至少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郑州都市圈建设正式进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的“大盘子”;二是郑州都市圈建设不再是各自为战,零打碎敲项目的汇集,而是成为一个有序推进的系统工程。
亮点:系统性、具体化、触及一些前沿领域
《工作要点》提出了7大要点23条具体任务,包括交通、产业、教育、生态等多领域,这其中有何亮点呢?
耿明斋表示,这份文件至少有三个亮点:其一是具有系统性。《工作要点》涵盖了郑开同城化发展、创新体系建设、产业协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信息通讯及智慧城市、生态水系、文化旅游、开放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对接等涉及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几乎所有方面。其二是具体化。所有领域都有项目支撑,都有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安排。其三是触及了一些前沿领域,如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等。
“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突破在于触及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最核心也最困难的制度一体化问题。”耿明斋解释,都市圈内不同城市一体化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如道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制度层面,如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对接。前一层面相对比较容易,主要是规划和资金投入问题,后一层面涉及公共产品的创造和供给,且与户籍制度挂钩,需要克服很多障碍。
“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内含着都市圈内不同城市户籍及居住证具有同等权益的意思,甚至意味着不同城市之间包含在户籍中的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制度对接的障碍也就排除了,都市圈内要素流动障碍也随之会排除,从而真正实现要素在都市圈内的无障碍流动。”耿明斋说。
耿明斋也表示,户籍制度背后所包含的问题很复杂,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不会一蹴而就,所以不能将居住证互认等同于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后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来源:大河网 记者 刘高雅 刘杨
责编:赵惜辰 审核:娄恒
推荐阅读
下班快回家!大风+雷电+冰雹!河南多地发布预警
河南4人受国家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名单出炉
大手笔!今年郑州都市圈要干这些事
好消息!河南将建三个国家级中心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