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审查制度何时灭亡?

这个世界逐渐从灾难中恢复正常,备受打击的影业与院线也在新冠疫情“黑天鹅”的乌云之下寻求新的出路。3月11日,曾在中国创下13.4亿票房的影片《阿凡达》在大陆院线重映。几乎同一时间,《指环王》三部曲将以4K重制版再次登陆影院的消息也甚嚣尘上。

尽管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仅凭一两部经典影片的情怀,不可能弥补疫情以来的惨重损失。但对于影迷来说,这也算是寒冬中不可多得的好消息了。

然而,4月1日愚人节当天,原定于4月9日重映的《指环王》突然撤档,一批经典国产战争影片出现在相同档期内。

《指环王》撤档的消息一出现,便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争议。这个超级、超级、巨大、巨大的愚人节玩笑,使国内的中土世界拥趸们只能望着买好的帐篷与尿不湿,连连叹气

几天后,意大利文化部关于“废除电影审查制度”法令的签署,又将《指环王》撤档引发的讨论扩大到了整个电影圈。

cinecensura.com意大利禁片博物馆

分别展示性、暴力、宗教、政治等因素被删减的影片

多年以来,电影的审查尺度与创作环境等问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影迷与电影从业者关注。近日由意大利文化部长宣布废除的审查制度早在1914年便开始施行。该制度在107年间共计删减了上万部影片,封禁了近700部影片。

有趣的是,主导审查工作的意大利文化部(前文化遗产、活动和旅游部)还与国家电影档案馆联合建立了禁片博物馆,对百年内所有经过删减、封禁的影片,以及其删减细节与详细原因进行展示,绝对称得上是电影界的“赛博京观”。

《指环王》中甘道夫对抗炎魔时喊出了经典台词

You Shall Not Pass!(此路不通!)

对于一部拍摄完成的影片来说,审查工作者正如《指环王》里的甘道夫一样,站在石桥上,面对送审的“炎魔”挥舞着长剑与法杖。简单一句“You Shall Not Pass”,便足以沉重打击经过漫长制作周期、由创作团队精心打磨出的影片,轻则影响作品的质量,重则因神秘技术原因撤档或雪藏。

20世纪30年代,纽约州的电影审查员

当时,电影审查工作大多由女性来负责

按理来说,电影审查尺度的松紧,不仅与社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也与市场、院线的发展紧密相联,相关标准也应及时由了解民意的专业人士仔细调整。审查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影迷与从业者,而不是为双方制造障碍。

1931年上映的《何以为家》(Safe in Hell),“前法典时代影片”

情节包括犯罪、枪击、强奸、性交易

但纵观历史,电影审查工作者却常常凭借着怀中的利刃,杀心自起,在审查制度的模糊地带放大自己的职权,生怕自幼接受正常教育的观众们,会在某个休息日自掏腰包买票进入影院,学习犯罪技巧与腌臜勾当

1903年上映的《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上世纪20年代时,纽约州审查委员会认为不妥,将其删除

自电影诞生以来,这种集商业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头上便悬着道德恐慌之剑。1896年,爱迪生电影工作室的18秒短片在美国发行,这部取自舞台音乐剧《亲吻》(The Kiss,也被称为The Widow Jones)最后一幕的短片,只有短短一个镜头,描绘了一对男女演员亲密无间的接吻过程。

这短短18秒的深情一吻不仅印在了“电影史”的扉页上,也代表着电影在诞生之时,便开始在展现人性方面大胆探索。

1896年秋天,已经有许多剧院会在每场演出结束后固定放映这段精彩的吻戏。不过这一吻,也吻出了一场震撼海外的电影道德恐慌。一位报社社评员称:“长时间在舞台上用舌头狂甩对方嘴唇,已经足够令人感到恐怖了,该片又将这一动作放大后重复三次,简直令人作呕。”

远在意大利的罗马教廷也与这位一定没有做过“接吻”这种恐怖事情的社评员持有同样看法,教廷在抨击该片的同时,还呼吁及时建立审查制度,并整顿社会不良之风。随着电影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审查制度逐渐在世界各国建立。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影片开头

表明该片符合当时的审查制度——《海斯法典》

在众多电影审查制度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于1930年诞生的《美国电影制作守则》[又称海斯法典(Hays Code)]。与我们印象中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同的是,《海斯法典》并非来自政府部门,而是当时美国电影制片协会自发组织发布的行业守则。

1933年上映的《1933年淘金者》(Gold Diggers of 1933)

讲述大萧条时期歌舞女郎们的生活故事

20世纪以来,欧洲的Risqué(不雅的,带有性暗示的)影片对好莱坞电影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些来自大洋彼岸、充满色情暴力元素的影片在吸引观众、抢占市场的同时,也慢慢改变了美国电影从业者制作电影的尺度。

威廉·戴斯蒙德·泰勒,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创作了80余部默片电影作品,1922年2月1日被枪杀

此外,上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频繁爆发震惊全国的丑闻事件,大导演威廉·戴斯蒙德·泰勒谋杀案,以及男影星罗斯科·阿尔巴克强奸杀害女演员维吉尼亚·拉珀疑案最能代表当时好莱坞的情况。

著名默片男星罗斯科·阿尔巴克(左)在一次酒店套房狂欢中

涉嫌强奸致女演员维吉尼亚·拉珀(右)死亡

市场的激烈竞争,尺度越来越大的前法典时代影片,以及频发的恶性丑闻,使好莱坞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各州的电影审查制度也逐渐严格起来,但由于州与州之间的审查尺度差别,片方通常难以通过所有审查标准。

于是,影业公司效仿职棒联盟的整顿风气行动,在1922年请来了前邮政部长威尔·海斯,建立起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日后的美国电影协会),并且对好莱坞进行自我监管,以重新树立良好形象。

照片中间以左手抚摸自己胸部者为威尔·海斯(Will H. Hays)

1927年,海斯着手成立电影审查委员会,针对好莱坞电影作品提出了11条不得出现和25条限制出现的电影情节。这一守则在当时被称作电影界的“大宪章”,也被叫作“前法典”,其中既包括宗教、性、政治等常见审查重点,也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

1933年上映的《洪水滔天》(DELUGE),“前法典时代影片”

例如,语气词或角色头衔中不得出现Hell、S.O.B(Son of Bitch)、Damn、God等词汇,不得出现白人与非白人通婚情节,不得细致描写盗窃、抢劫和爆破情节,不得细致描写枪械镜头,不得出现虐待动物镜头,等等。

基于191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针对电影作品属于工业产品的判决,海斯提出的36条严苛守拥有了强大的法理性。尽管这对电影从业人员无异于一副沉重的枷锁,但另一方面,它集合了美国各州对于影片审查的焦点内容,也逐渐使审查标准统一化,减轻电影发行的成本与难度。

女演员伊娜·克莱尔(Ina Claire)为1932年上映的

“前法典时代”影片宣传,遭社会各界反对

1930年3月31日,以该守则为基础的《美国电影制作守则》正式颁布,4年后转为严格执行。自此,美国电影从业者开始在《海斯法典》的指导下拍摄各类影片。前法典时代众多描绘色情、暴力的影片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希区柯克执导、1946年上映的影片《美人计》或许是《海斯法典》制度下最著名的代表电影作品了。片中加里·格兰特与英格丽·褒曼有一段长达两分半钟的吻戏。

在这两分多钟里,两人每隔三秒便停下来喘口气,正是因为《海斯法典》中有吻戏不能超过三秒的规定。好在两位重量级影星拥有过硬的演技,才使这场吻戏中的停顿看起来是二人的热情激动导致的自然缺氧现象。

1946年上映的《美人计》(Notorious),《海斯法典》时期影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人们对于艺术的接受程度逐渐升高,而电视与尺度更大的外国电影逐渐开始抢占原本属于好莱坞的市场份额。《海斯法典》的局限性终于在上世纪50年代完全暴露。

1952年,最高联邦法院在一项诉讼中裁定电影为艺术品,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有了这杆自由大旗的支持,从业者们开始向《海斯法典》与电影协会发难。美国影片在内容尺度上,走上了一条特别的“文艺复兴”之路。

1964年上映的《典当商》(The Pawnbroker)

第一部获得《海斯法典》批准、带有裸露乳房镜头的影片

20世纪60年代后期,《海斯法典》已经难以继续强制执行下去。美国电影协会开始着手研究电影分级制度。

1968年11月1日,《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正式取代《海斯法典》,成为新的电影审查标准。与《海斯法典》相同的是,它仍然能保护电影工作者避免各种官员采用不同标准审查电影作品,同时又通过不同级别抚慰了社会各界关于电影作品的道德恐慌。不同的是,有了固定分级的标准,电影从业者在艺术创作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与空间

影片《阿凡达》中,外星人的交配过程

20世纪20年代顺势而生的《海斯法典》,在施行30余年后,也因不合时代而死亡。这一现象更加说明,影视作品的审查制度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大众思想的进步。

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审查制度调整,才是电影乃至整个艺术领域蓬勃发展的基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