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大应用场景 走专业大模型之路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引擎,向着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走专业大模型之路,将大模型的能力与六大应用场景结合,才是适合我国的大模型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周鸿祎当选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届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唯一一名以企业家身份当选的主任委员。他将与其他委员、专家、学者等共同围绕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国际治理、产业生态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人工智能营造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 本报记者 任明杰 杨洁

将大模型与具体场景结合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大模型出现的意义?您认为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周鸿祎:如果说互联网促成了信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那么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则会带来一场智能革命,引领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未来,大模型会席卷所有行业,重塑所有行业,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引擎。目前,我国大模型产业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但是在算力芯片、数据上还面临一定的限制,所以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大模型会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条发展路线,一条路是越做越大,探索人类的星辰大海;另一条路是将大模型与具体场景结合,向着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走专业大模型之路,就不用卷算力、卷数据,只需要在一个百亿参数,甚至几十亿参数的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结合垂直领域的数据进行训练即可,这样就能把大模型“拉下神坛”。我认为,将大模型的能力与应用场景结合,才是适合我国的发展之路。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我们有哪些应用场景可以充分激发大模型的发展潜力?

周鸿祎:我觉得有六大应用场景:第一个应用场景是“科技平权”下的人人普惠、人人智能,消除数字鸿沟。现在“用上”大模型不难,想要“用好”很难,只有将大模型与个人需求充分结合,才能进一步释放其价值。第二个应用场景是万物智能。受益于5G的发展,现在万物互联已经基本实现。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越做越小,小参数的模型能力越来越强,下一步就是实现万物智能。未来,所有的硬件设备都是AI设备,大到智能网联车,小到个人电脑和手机,大模型都是标配。第三个应用场景是赋能传统产业的“数转智改”,这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大模型的能力,我们既不要低估未来,也不要高估现在。通用大模型由互联网公开数据进行训练,猛一用很惊艳,细一问对具体业务一窍不通。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大模型不是产品,而是能力,能力结合场景才能产品化。只有将大模型与细小的、具体的业务场景结合起来打造专业大模型,用一个专业大模型解决一个专业问题,才能真正提升核心生产力。此外,大模型不是操作系统,而是数字化功能的组件。第四个应用场景是赋能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生物制药等未来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大模型的能力,变不可能为可能。比如,随着人工智能从感知进化到认知,原来遥不可及的全自动驾驶在一两年内就会落地。第五个应用场景是AI for Science,打造科研新范式,改变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破解人类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引领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后一个应用场景是安全,既然如此多的场景都要结合AI,安全问题就更应该受到重视。

中国证券报:为促进大模型在上述应用场景中加速落地,360做了哪些工作?

周鸿祎:比如,为推动“科技平权”下的人人普惠、人人智能,360全力打造的AI搜索、AI办公正在帮助亿万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再比如,AI加持下,智能硬件的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顺应这一趋势,360于下半年发布了首款搭载大模型的AI儿童手表。未来组织内部一定是多个大模型组合起来工作。360在实践中沉淀了成熟的企业级大模型解决方案,已经广泛落地于政府办公、公安警务、工业生产等场景,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效果。另外是在安全方面,大模型是把双刃剑,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新挑战。如果没有安全作为保障,智能化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实践中,360训练了行业内首个安全大模型,既能用来提升安全能力,解决传统网络安全问题,又实现了“以模制模”的设想,为攻克AI安全新挑战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以成熟方案

应对智能驾驶安全隐患

中国证券报:眼下,在智能驾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安全面临着哪些新形势?

周鸿祎:随着越来越多数字技术上车,我认为汽车开始具备五个特征,即: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数据驱动汽车、AI带来真智能,以及自动驾驶成为新标配,总结起来就是“软件定义汽车”。在这种背景下,汽车面临着新的安全风险,“一切皆可编程”意味着漏洞无处不在,安全缺陷不可避免;“万物均要互联”意味着车辆联网后易遭受攻击甚至被远程遥控;“数据驱动汽车”意味着车辆持续采集车内外人员、位置、环境等敏感数据并回传上网,遭遇数据勒索、泄露风险增大;“AI带来真智能”意味着智能座舱、智能助手等人工智能技术也带来幻觉、提示注入攻击等全新风险;“自动驾驶成为标配”则意味着大幅增加车辆被远程操控的风险,存在社会安全隐患。我认为,汽车安全已超越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范畴,要更多考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全新风险。同时,智能网联车企在这些安全挑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何应对众多全新安全挑战,未来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中国证券报:在上述新的安全形势下,车企面临的具体安全问题又有哪些?

周鸿祎:对于车企面临的具体安全问题,我把它分解为六个方面:第一,车身安全,即汽车本身的安全问题,因为汽车现在是一台超级电脑,是一个智算中心。它通过Wi-Fi、蓝牙等各种协议和外界相连,所以车身本身存在着安全隐患,如车载系统和传感器的漏洞。第二,车企安全,即车企内部安全,包括生产网、办公网和供应链网络的安全。第三,车云安全,即智能网联汽车与云端交互的安全问题,要保证车厂云端控制服务器不出问题。第四,车路安全,即车路云一体化后的信息交互安全,如果车辆和其他的车,以及路边的智能灯杆、智能交通灯、智能设备等通信交互,这些地方会存在引入攻击的可能。第五,车数安全,即汽车网络交互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比如现在每个车厂都在采集用户驾驶大数据,大数据才能训练出自动驾驶,车里密布了麦克风和摄像头,人们在车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数据,包括涉及很多个人隐私的数据都在车厂的服务器里存着。如何保证隐私数据不泄露、不丢失,这就是车数安全的概念。第六,车模安全,即大模型赋能汽车网络后带来的新安全风险。

中国证券报:面临上述安全隐患,360可以为车企提供哪些解决方案?

周鸿祎:针对上述六大安全领域,360已具备成熟的解决方案:一是以整个车企为核心解决车企安全、车数安全、车云安全的云端整体解决方案,可帮助车企建立安全运营中心,全面覆盖车企总部、分公司、子公司、供应链,实现安全的快速响应和处置;二是360研发了车载安全大脑,工作在汽车系统底层,可以做到车外预防攻击、车内保障安全;三是我们和车厂合作,在车上提供一个名为智驾卫士的面向用户端的产品,它在车载安全大脑的全面赋能下可提供系统优化、攻击防护和病毒查杀等功能,并免费提供给车企使用。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中国证券报: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周年,您对下一阶段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有哪些前瞻性观点?

周鸿祎:互联网给大家生活工作方式的数字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功不可没。包括对中国智能网联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互联网产业,要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几乎是不可能的。互联网下一个五到十年的发展方向也已经很明确了,就是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没有互联网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比如云计算的发展使得算力明显进步,再比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数据、知识在网络上被共享出来,包括互联网的开源文化和开放交流社区的讨论,使得像Transformer这样的开源模型大行其道。下一个五到十年,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会淘汰互联网,它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会重塑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周鸿祎:我觉得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新引擎。在我的理解中,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是数字化技术,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数转智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智能化升级的主要引擎就是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坎坷之后,这两年终于取得了真正的突破,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我认为人工智能比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对人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它一定会影响全社会,重塑各行各业,甚至可以说,所有产品都值得用人工智能重新做一遍。人工智能对于国内传统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升级,绝对会是一个特别好的生产力工具。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安全挑战?

周鸿祎:AI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确在安全上带来了新挑战,比如,作为一个数字化体系,安全漏洞、恶意代码等所有数字化体系固有的安全威胁AI也都有,这些可以通过传统的安全手段加以解决。再比如,利用AI克隆他人的声音和形象进行网络欺诈,以及大模型幻觉等问题,这些可以通过“以模制模”的手段加以解决。AI对于人类的意义是协作而不是取代,要积极拥抱AI,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