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工作做得好,实施方案少不了。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好的方案,这是将政策、思路、目标、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同时,也要警惕做工作止于“做方案”的一些不良倾向。
那么,这些不良倾向表现在哪里?现实中一些“纸上谈兵”的困境又该如何破解?
图源:IC photo
一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工作涉及面广、复杂度高,若无明确的路径指导,在执行中很容易陷入盲目和混乱。
而通过制定周密详尽的工作方案,既能够深化认识、凝聚共识,还可以清晰勾勒出任务目标、实施举措和预期成果,合理配置资源,提前预见和评估潜在的风险挑战,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工作方向正确且有序推进。
比如,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为了应对复杂的空天环境和各种新的任务要求,研制人员往往要“把方案做到极致”,“不允许有一颗螺丝钉的闪失”。
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部门单位做工作却仅仅止于“做方案”。
比如,有“方案”无“答案”。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起草制定。然而,一些精心制定的方案做出来之后,却被束之高阁,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有的把做方案等同于做工作,把做完方案当作工作做成了、做好了,方案做出来后就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过分沉迷于方案的“外在华丽”,却忽略了实际情况,以至于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反而成为工作的阻碍;有的尽管方案做得天花乱坠,但实施情况却无人问津,最终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
尤其在问题整改方面,有的往往注重“制案”却轻视行动,有口号无行动,有的甚至搞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无论方案本身多么完美,也无法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这种无谓的“空转”最终只会导致基层工作的僵化和停滞。
比如,以“旧案”套“新案”。有的方案表面上看起来花样十足,但与旧的方案相比,实际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实质性改进和创新,只是“换药不换汤”应付了事。某些地方甚至因为照搬照抄往年的行动方案受到通报批评,暴露出走过场、敷衍塞责的形式主义问题。
这种“新瓶装旧酒”式的表面文章,既是缺乏创新思维的表现,也是时间与人力成本的浪费,长此以往还会助长庸碌无为、懈怠懒散之风,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图源:“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二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些经验无不在告诉我们前期制定完善方案的重要性。那么,本应成为引领工作前行、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方案,为何在有的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操作中,却沦为一纸徒有形式的空文?
导向不正。一些“痕迹式”的检查重形式而轻内容,事无大小,一味强调“一事一方案”的原则。这些频繁且不必要的要求,不仅扭曲了工作的本质,还可能导致工作走向误区,让基层不得不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繁琐的方案制定中,而难以去做真正的工作实施与效果评估。有的地方,无论面对日常工作任务,还是应对突发情况,遇事即要求做方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种工作方案“满天飞”,久而久之便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态度不端。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方案的质量可能就会受到不利影响。有的部门因为疲于应付,制定方案可能只是草草了事,导致形式大于内容。更有甚者,抱着“方案只是做给领导看”的心态,错误地认为完成方案就是完成了工作任务,缺乏进一步落实执行的动力,导致出现了某些干部群众口中“光打雷不下雨”的怪象。
方法不明。有的部门在制定方案前并未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加上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分析,做方案宛如“盲人摸象”,无法洞悉全局,往往只能敷衍了事,难以真正落地生根。还有的则是未能充分预见实际情况的多变与复杂,缺乏灵活且具有前瞻性的应变举措,导致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跟不上形势变化。
责任不清。没有长效工作机制,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对于方案的后续执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等,以上种种都会成为阻碍工作高效推进的隐形藩篱。这种责任“真空地带”的存在,导致许多精心制定的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被束之高阁、阅而不办,或是在无休止的讨论中沦为空谈、议而不决。
图源:视觉中国
三
制定方案的目的在于落实工作,而方案的生命力不止于制定,更在于执行。如何防止做方案被形式主义裹挟,让好方案助力工作开展、发挥最大功效?笔者有三点想法。
用好调研“传家宝”。“涉深水者得蛟龙”,要做好方案干好工作,就不能只是浮在面上,而是要深入实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情况才能摸得清,问题才能找得准,对策才能提得实。
一个好方案,要追求内容的“深一度”,瞄准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对症下药”,真正把方案做到切中肯綮。比如60多年前,田家英同志提出“我们要的材料,都应该是第一手的,必须自己看到、听到,决不能有半点道听途说的假东西”,他带队实地开展的和合调查,最终以一份长达4万多字的报告,为当时中央制订“农业六十条”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好落地“行动派”。一些本无必要的工作方案泛滥,说到底还是因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在作祟。追根溯源,上级部门与领导部署任务应更加务实,做方案应该聚焦于相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没必要大事小事、大会小会都要做方案,把基层干部从繁重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甩开膀子、卸下包袱,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各自的“责任田”,以实干的业绩去丈量政绩。
在执行层面,基层工作作风要更加踏实,少一些把方案“说在嘴上”“放在纸上”,多一些俯下身子狠抓落实,集中精力攻克工作推进中的难题与障碍,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方案实施成果的“金标准”。
开工更要“回头见”。随着形势变化,传统老套的工作方案往往难以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力,积极主动应对变化,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方案。
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复盘,方案制定之后,时不时回头看一看,看看执行是否有力,看看还有哪些差距,看看问题和症结所在。如此,便不会一味地依赖于“拿来主义”、复制粘贴和按部就班,使方案仅仅停留于纸面。“回头见”还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框架,从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更具创意和实效性的解决方案,提升方案的贴近性和可行性。
方案是起点、是指引、是保障,但它再完美,也只是纸上蓝图,唯有通过一招一式的“工笔画”,才能真正彰显那些字里行间的“大写意”。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