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正史中除了关羽,这三位武将也做到了

在演义小说中,对一个武将武力值的终极评价,一般都是“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各种话本、

在演义小说中,对一个武将武力值的终极评价,一般都是“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在各种话本、评书中也常常有这样的场景,两军对圆,一武将纵马而出,直入对方阵中,左冲右突,斩敌方主将而还,剩余的小兵随即作鸟兽散。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类似的描述也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长坂坡赵云一人一骑,在曹操阵营中七进七出,杀敌斩将,怀抱刘禅而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想要靠一个人武力,冲击敌阵,斩将夺旗,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相对严谨的正史当中,类似的记载要比演义小说中少的多,但还是存在那么几位。

据《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记载,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遣颜良、文丑为先锋,率军十万,直逼许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大军攻至黎阳,颜良分兵进攻白马,围攻东郡太守刘延。原刘备帐下大将关羽,被遣作先锋迎战,在这一战中,关羽就完成了一次“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史书:“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中没有“温酒斩华雄”,因此“斩颜良”是武圣人关羽的成名之战,也正是凭着此次的战功,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在整个三国时期,名将荟萃、猛将如云,但在正史之中“万军从中,斩首而还”的记载也只有此处有,但在后世,能做的这一点却还有几位将军。

第一位,秦琼。秦琼是唐朝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民间他被奉为“门神”,也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据《旧唐书·秦琼传》记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李世民征战过程中,如果遇到地方骁勇的战将耀武扬威,就让秦叔宝出阵去敌阵之中“取敌将首级”,而每次秦叔宝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可见历史上秦琼应该不止一次的完成过类似的壮举。

第二位,薛仁贵。薛仁贵是唐初名将,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为大唐立下过许多不世之功。据《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公元658年,薛仁贵“又与梁建方、契苾何力于辽东共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高丽有善射者,于石城下射杀十余人,仁贵单骑直往冲之,其贼弓矢俱失,手不能举,便生擒之”。前者是说薛仁贵,匹马冲入敌阵,用弓箭射杀敌将,后者是说薛仁贵单骑冲击,生擒地方“狙击手”。

第三位,常遇春。常遇春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平生大战无数,未曾一败,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朱元璋对常遇春甚为爱重,常常说“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据《明史·常遇春传》记载“以遇春兼太子少保,从下山东诸郡,取汴梁,进攻河南。元兵五万陈洛水北。遇春单骑突其阵,敌二十余骑攒槊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锋,大呼驰入,麾下壮士从之。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公元1367年,常遇春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他单骑突阵,一箭射死元军先锋,依靠自己的勇力击溃五万元军的抵抗意志,大败元军,追亡逐北五十余里。

当然,除了这些,历史上应该还有许多"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勇武之将。除了关羽、秦琼、薛仁贵、常遇春外,在正史之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记载呢?欢迎留言讨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