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半佛仙人」往左,读「半禅匠人」往右

一夜之间,“后浪”成了全网最浪的热词,可后浪们对这条视频却显得异常淡定,仿佛说的根本不是他们……如果非要给演讲中那个“你们”群像,找到鲜活个例的话,“半佛仙人”算是一个。

读「半佛仙人」往左

「半佛仙人」近两年火得厉害,这个自诩为每天对着镜子,都崇拜得想给自己磕头的90后自媒体大V,在知乎、B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风生水起。

佛法无边,少有禁忌,天上地下,金融黑幕,都入法眼。凭借尖锐犀利评点国内大大小小互联网公司(名人)、炮轰那些靠信息不对称去割韭菜的群体,「半佛仙人」异军突起,成为备受瞩目的年度黑马。

1、「半佛仙人」扒了众多行业的裤衩

「半佛仙人」,90后,出生在山东济南,定居浙江杭州,此前在风控行业工作,所见所闻皆是大利害。公众号“半佛仙人”、“仙人JUMP”主笔,知乎头部大V,也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风控负责人。

最初微信公众号只有800个粉丝,从知乎跟来的。他以风控从业者视角,深挖互联网和消费领域里普通人没有资格看到的事情。

他的文字内容大多深扒互联网、财经、消费领域,兼职反黑产和反诈骗套路,揭露非法集资、柬埔寨地产韭菜局、东南亚赌场程序员黑工骗局等勾当,「半佛仙人」走在国内“吹哨”者的前列。

这种“深度剖析”的内容模式,让「半佛仙人」在一年内粉丝从零增长到60万。原创文章几乎篇篇10万➕因为他从业内人视角,揭露了普通人在上当受骗之前很难知道的坑,而在过去,业内人更喜欢靠信息不对称,利用这些坑来割韭菜。

来看几段「半佛仙人」的典型写作:

“最近被爆出资金链断裂,疯狂裁员的某连锁生鲜电商,其实就是因为管理层疯狂吃采购吃的太多了,窟窿太大补不上。整个采购体系都是自家人,从农产品原材料,到门店装修物料,地推物料,办公耗材,顾问费,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吸血鬼存在,连旗下门店的流动资金都不放过,导致虽然天量融资,但依然难以继续。采购,永远是最肥的,这是一个真理。”

可谓字字劲爆。

另一篇《再坚持一下,你的奶茶店马上破产》,通过对业内很大的几家奶茶公司做尽调(尽职调查,又称“审慎调查),包括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在确实看到奶茶不赚钱的时候,提笔揭露了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加盟店套路,“在看数达到惊人的15274,各种渠道的阅读数加起来数百万,让“奶茶传销”直接上了微博热搜,救了很多人。

「半佛仙人」最有成就感的是文后粉丝的留言。不少人因为他的文章,避免了资产受损的惨剧,大段留言感谢他。

2、「半佛仙人」 法器里藏着什么

「半佛仙人」公众号后台数据显示,它的常读人数达18万之多。在公号普遍打开率不足3%的现状下,高达30%的粉丝对「半佛仙人」推文翘首以盼。

最初,半佛仙人的推文不遵循任何公众号爆款的规律:全是5000字以上的超长文,无图、不排版、错字连篇。可粉丝不管,就是爱看他的文章。

分析认为,「半佛仙人」的成功,是对过去那种引爆情感、渲染焦虑、预设阴谋论的反胃。突然来了一个真刀实枪扒行业裤衩的,那种追悔和惊悚、切齿和解恨的酸爽痛快感觉一起袭来……这是一种报复性的喜爱。

3、不信成功学,成功靠运气?

虽然「半佛仙人」自己强调不信成功学,也不信成功有方法论,他认为:所谓的成功有时候可能就是运气,完全相同的一件事情,同水平的人去做,很有可能就是不同的结果,如果非得说有什么方法论,这本身就不科学。

但是,仔细探寻「半佛仙人」的爆红过程,还是能够找到一丝刻意的痕迹。

比如,「半佛仙人」 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输出形式风格迥异。在微信公众号里,文字是核心,数千字长文一贯到底,让习惯阅读的读者大呼过瘾。

而在B站这个青年人主场上,他表达的方式自有一套语境体系和形式方法。一改过去大体量文字信息直给,转化为音频图文视频三合一混编输出。独特的语言文字风格,出位的画面表现方式,极符合90/00后的阅览习惯,迅速收割了大批同龄粉丝,形成高度口碑效应和快速传播效果。

好作品要吸引更多的人,一定也要有多元的表达方法,历史上的文学名著,在改编成影视作品后,才形成庞大的认知人群,真正升级扩大名著的价值和传播。

(用三块屏幕写作中的「半佛仙人」)

4、成年半佛仙人:情操不能当饭吃

「半佛仙人」从不掩饰自己写文章的目的:表达自己,顺便赚钱。至于为什么没当全职作家,他说,是因为现实,当作家虽然洒脱,但是不赚钱。而真正的洒脱,是离不开钱的。情操不能当饭吃。或者说,能靠自己的本事不偷不抢赚到钱,这也是一个很有情操的事情。

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思想自由。「半佛仙人」十分认同经济学家许小年的观点。

大学期间,“半佛”给很多网文当枪手,偶尔也做点小生意,生活过得挺滋润。工作后,一心一意赚钱的他,通过创业和投资,赚到了一些”很现实的钱“。高考选专业,他很现实地认定自己不会成为一个作家,因为自己写的网文小说都没火,说明没有天赋,吃不了写作这碗饭。他选择了能挣钱的金融学。

他说:“凭本事挣钱不丢人,你反而要感谢那些能让你挣到钱的人,要感谢甲方,正是他们帮你解决了财务的问题,你才能够在创作内容时更加挥洒自如。”

如今“半佛”一个人更两个号,每天至少写7000字,周末翻倍。他只把自己看做一个会挣钱、知感恩的文人。

「半佛仙人」管粉丝叫“读者爸爸们”:“作为一个写作者,读者永远是你的爸爸。你写东西是要被人看到的,所以骂你也好,夸你也好,不管他喜不喜欢你,客观情况下他是在帮你。这是一个写作者必然要承担的东西。 ”

佛祖爱钱,取之有道。西游记中,唐僧到西天雷音寺,如来赐经时也被弟子索要回扣,唐僧以一只紫金钵换来数卷经书,其实不亏。给个成本而已。

做好事也不是无偿的,先有付出再得回报,本是常理。偏偏我等大众一提奉献就要求你必须赤裸裸(全心全意)的交给我,稍有迟疑,就上纲上线,说你动机不纯。

佛祖该你的?

读「半禅匠人」往右

1、「半禅匠人」:酿酒就是一种修行

我喜欢结交奇人,也习惯如此。那会让我平庸蜷缩的日子开一扇窗。半禅匠人就是一位奇人。

半禅匠人,47岁,曾在北京有过世俗意义的好工作,这一切,都从他十多年前的毅然决然辞职戛然而止。

在与社会“分离”了有十多年后,圈里的朋友们才知道,他在北京北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租了一大套民居做工作室,取名内府山庄,以用古法酿酒,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半禅匠人的确有才,斫琴、烧瓷、绘画、写文均有涉猎并有一帮拥趸,但他更愿意自诩为一名酿酒的纯工匠。

他喜欢古代文人给“禅”字做的有血有肉的解释:“困来即眠,饥来即餐,向前无惧,回首无悔,此为禅也”。但这些,他说自己肯定无法全都做到,至多只能做到一半儿。于是索性给自己取了个小名:半禅。

2、“学手艺学到这个份上,真的活出了尊严”

认识「半禅匠人」源于我前面写的一篇 《“不要脸”地活下去》公众号文章,他不知从哪个朋友圈看到,主动加的我。因为疫情,山村封闭无法酿酒劳作,只好赋闲在北京的家,相妻教子。

“往年此时,我山里的小院早已美酒飘香、山花烂漫……可今天,山还在封着,我还没敬神开灶。急得我六神无主。”他用文字诉说着无奈。

对于一个手艺人来说,不干活,生活就难以为继,偏偏基因里又夹杂着古文人酸傲气,放着自己古法自酿的珍稀好酒存在库房,却不肯低头做些生意上的常规吆喝。

读了我的文章,看到如罗永浩那样牛逼哄哄的人,都能在当下放下脸面,出来直播卖货,才恍悟“失节是小,饿死事大”况且,家有妻儿老小,责任深重,这才醍醐灌顶,半禅匠人终于不在半遮面。

半禅匠人拜师学习酿酒历程,可谓传奇:

“当年从高校辞职,是因为觉得自己很牛逼,等真辞了,才发现是自己纯傻逼。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生活一下子陷入绝境,贫困至极。

恰好一天,一个哥们给我拿了一点酒,有2斤左右,喝后,我大为震撼,太牛逼了。过去从没来有喝过这样的好酒。忙打听这酒的来历,哥们说,你也别打听了,这是我的一位亲戚家里自己酿的,已经有很多年不再做了。

我软磨硬泡,非要哥们带我拜访他的这位亲戚。等见了面,人家根本就不答应教我,说要传也是传给儿子。我当然不死心,一有时间就去跟着人家墨迹。直到几年前,师傅发现自己的儿子确实不愿意学,才最终答应把手艺传给我。

学做酒曲的过程,我在跟朋友讲的时候,说一次哭一次。

第一次跟老师傅见面,我辗转几千公里跑过去,他见到就两个字‘出去’。他说我没儿子也不想收徒弟。

后来我又不断的去,一次他问过我一句话,‘我知道你曾经是一个教授,放着好好的福不享,为什么要跟我学这个?’

老兄,我跟你说,我说了一句我都佩服自己的话。

我说,‘我怕您死了’。

老先生的心一下子就化了。

他说:你留下吧,我可以把你当儿子吗?

我说:就是。

这样,我就留了下来。

学成之后,有一次,他拉着我的手,在村头的小河边散步,真跟亲父子似的。就在那天,要往回走的时候,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写满秘密的笔记本,里面记的都是他祖传的方子,但文字都是怪话,根本没法看懂,他就指着里面的文字,一一教给我怎么去破解。

等这些都做完之后,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真的把什么都教给你了’。

我放声大哭。

老兄,我跟你说,学手艺学到这个份上,我觉得做手艺人真的活出了尊严。”

(这是半禅匠人酿酒生活的日常,辛苦且快乐着)

3、很多人,一辈子喝的不是酒,而是化学试剂

「半禅匠人」对于古法酿酒有种执拗的坚持。 他认为,现代大多酒厂的工艺及产品已经完全不是酿酒的初始形态,酿酒已经从微生物发酵变成了化学反应,许多人一辈子喝的其实不是酒,而是化学合成制剂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在古法酿酒过程中,人的作息是不由自己做主的。一切都得听命于粮食。粮食什么时候需要手艺人伺候,手艺人就必须要去全身心伺候它,但是粮食也无法做到自己的生长发育自己做主,它得听命于自然规律,由节气管着,而人再听命于粮食,久而久之便自觉的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活成了日常,活成了习惯。”

另外。古代人酿酒必须遵循一条天规,叫做“寒暑不出酒”。古人认为酒是由“气味”组成的,可以升清降浊,涤荡脏腑,“气”通经脉,“味”补脏腑,可恰恰这“气”过热则挥发,过冷则收敛,寒暑酿酒,会因为季节原因使酒达不到必须有的最佳状态。故此,古人严格遵循天道,保持“寒暑不出酒”的良知。

“古法酿酒,离不开“酒曲”,偏偏在古代,酿酒、制曲绝不由一家完成,这是规矩!不是不能,而是不许!这里边蕴含着古人巨大的智慧。

这种智慧主要有三点,一是人都难于自知。如果两者不分,在酿酒中一旦出了问题,你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只有在分开后,各负其责,才能保证酒的品质。二是让各行都有饭吃。古人的智慧是让你不要把一件事都自己做了,要让每个人都有饭吃,在劳作中相互扶持。三是酿酒和制曲都有生命危险。酿酒的危险在于人要在高温的锅灶和甑里干活,一不留神,就可能掉进滚开的水里或被冲出来的热气烫伤致残。而制曲的危险来自于燃烧稻壳时低氧环境下的窒息。古人把这两者分开,是一种对生命的怜悯和敬畏。

(半禅匠人在制作酒曲)

在古代,酿酒制曲一定是穷苦人干的。 过去有句行话叫做:七十二行,酿酒熬糖。意思是说这两个手艺最苦最累。拿酿酒来说,人做出选择之后便要接受永远不能睡个囫囵觉的折磨和沉重紧张无休止的体力劳动。因此说,靠古法酿酒致富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现在,做酒成为富豪的比比皆是,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只能“呵呵”了。

4、手艺人,只耍手艺不耍心眼

(半禅匠人敬神)

古法酿酒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敬神”。蒸馏出酒时,甑上会置一口大锅,盛满凉水起冷凝作用,程序上叫做“头锅”。水热了便将热水吸出再换凉水,这时叫“二锅”。刚换完二锅水而取出来的酒,叫“二锅头”。这是酒中最好的部分。醇厚中和,柔烈适当。此时,酿酒师必会用碗接出一点儿二锅头,敬灶神与酒神。如果有客人在场,敬罢诸神,客人再按年齿轮流品酒受敬,这也是数百年来工匠对饮官的最高礼仪了。

自古为工匠者,必须有“心流”状态,执念手艺,需无旁骛。“敬神”之举,正可及时排除杂念;二来这“二锅头”本就是“酒之魂”,挂杯、酒花、香气,口感、度数、色泽、融口、回味……等等所谓指标,二锅头才是集中、准确体现之代表。以此敬神敬客,不但全了工匠感恩祈福接引之心,也是工匠观察考评这锅酒的档次和品级之不传秘诀。此时,上述哪怕一项感觉有半点欠缺之处,也要知道在全部过程中哪里出现了问题。比如口感只酸了一点点,也知道数天前的哪个夜晚转堆粮食的火候不对……所以要天天敬神、天天品酒、天天微调火候手法……真正的工匠绝非重复劳动者,而是精准创造者。

这敬神之道,各有各的表述。世尊如来佛祖说:发无上正等正觉愿;精明坚韧的犹太人说: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卑微淳朴的工匠说:手艺人,只耍手艺不耍心眼。

这也许是他坚守古法制曲酿酒双修,还能保留一层文化匠人的底线底色的根本。

5、半禅匠语:隐居不是逃离,就是想谨慎的活着

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去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半禅匠人」无疑选择了前者。

(半禅匠人的山庄工作室)

“对结果的知道,我就会时时刻刻的感恩,特别知足;对结果不知道,到我这把年纪了,还没当个副总理,还没上福布斯排行榜,就会不舒服。只要不比较,就没有痛苦,开个夏利我就很知足,朋友们来了,开宝马奔驰我也为特他们高兴,但绝不想据为己有。”

“我干事情就是纯纯粹粹,该干嘛就干嘛,该喝酒就踏踏实实地喝,该干活时就心无旁骛地干,我连抽烟都认认真真地抽,绝不边走路边抽烟。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半禅匠人说,他喜欢王小波,也赞同这句话。而我喜欢半禅匠人,也喜欢他酿的酒,他隐居着的谨慎生活。

选择山村隐居生活,半禅匠人不是厌倦城市,也不是纯粹装逼,这样的生活是自找的,是他自我选择的结果。如果非要给这种选择找个理由,也正如他自己所说。与这个城市不亲。

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永远选择比努力重要,而尊重别人的选择,才是一个社会真正文明的象征。人生海海,后浪奔涌,而前浪要么拍死在崖岸,要么浸沉于沙滩。要么仍立于潮头,半禅匠人都不是,他知道自己不过就是一滴水,归隐山林,酿一壶好酒,足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