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梁振英:香港,路在何方?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凤凰网财经《封面》|出品 文|易典

“香港得兼中西方交汇之利,实施自由港外贸之制,社会法治厉行,港人重信勤奋。京沪资金大举南下,祖国大陆多方支援,于是乎小龙腾起,工商繁盛,乃享‘东方明珠’之盛誉,而为国际金融、贸易、交通、航运之中心。”

2007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一代文豪金庸先生挥墨写下《香港赋》,刊登在《光明日报》上,他笔下的香港未来是:“花艳紫荆,笑傲香江。”

文坛巨匠在2018年溘然长逝,他没来得及看到一个混乱中的香港:昔日热闹的铜锣湾门可罗雀,常年爆满的迪士尼乐园游客寥寥不用排队,金融精英云集的中环出现地铁站纵火。代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港交所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欲收购伦敦交易所(伦交所)却遭“无情拒绝”,伦交所不留情面指出:“存在根本性缺陷。”

一年之间,千夫所指,明珠蒙尘。

从房地产到金融再到贸易,千头万绪,香港未来路在何方?凤凰网财经《封面》栏目专程赴港,拜访了可能是最了解香港的人之一—上一任香港特首、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封面》栏目分成上下集播出。

在上集里,他谈到香港的棘手现状--“最坏的情况是突然出现伤亡情况”;分享了他在任职特首期间处理“占中”事件的最重要经验--“高度忍耐”;回顾过去,后悔错过解决香港高房价的黄金时刻--“要是有水晶球,我们就坚持当年继续做每年八万五供应这个目标”;他呼吁:“要让内地同胞知道,香港居民还是欢迎内地同胞来香港旅游、购物、经商、投资,上学的。”

上集回顾:封面|凤凰独家专访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还原真实的香港

当采访进入到后半部分时,我们听到了这位求学英国、学贯中西、扎根香港的政治家对香港未来的严肃思考。棘手现状只是表象,根本问题是香港经济发展、房地产顽疾、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

房价动辄数十万,老百姓“蜗居”在“棺材房”,香港房地产被几大地产商“绑架”。对于楼市顽疾,梁振英提到当年的试验:“碰了一下老虎屁股。”他找到郊野公园的一块空地,不卖给地产商,而是建公房。

当内地把“精准扶贫”作为国策推广,梁振英说:“我当年成立一个扶贫委员会,这个对香港来说是破天荒的。在我上任之前,香港社会大范围不认为香港有贫穷问题。”

谈及港交所在收购伦交所的“滑铁卢”,他虽然不清楚具体谈判过程,但开拓了一个新思路—除了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还有其他领域可以发展,“譬如说飞机租赁”。

谈及香港与内地的关系,他由衷赞叹:“内地(发展)太快了!”他强调过去二三十年没有几个国家和城市能有中国内地的增长速度,“用内地标准来比较香港,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香港与内地要错位发展。

对于常常霸占新闻头条的香港年轻人,梁振英寄语:年轻人的事业发展“不能局限于这个城市,这一千公里。”他特别提到了一批航空航天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如果留在香港,只能在机场里修飞机,“如果他愿意多走一步,跨过港珠澳大桥到珠海,他就可以去设计、生产全世界最大型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号。”

独家|梁振英:香港,路在何方?

01

谈香港房地产:“我们要摸老虎屁股”

梁振英:我参加工作有十二、三年。最后香港回归、特别行政区成立的结果,这比我们1982年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谈判的时想象中的好得多。这就是我们积极工作努力的成果。

面对今天这个情况,我们也还是要把持住积极向上的态度。首先,我们国家今天的力量比1982年、1997年时强大得多,而且香港社会基本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国家在国际间的地位也比1982年、1997年提高很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

现在(香港)青年的不满,或者社会未来发展的一个很大障碍,是土地供应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形成一个社会共识,然后我们去(改变)一些从前没能改的一些制度、流程、政策,我认为(这是)好事。

封面:如果现在再推一个类似“八万五”的计划,合适吗?(笔者注: 1997年,香港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每年香港要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十年内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至3年。)

梁振英:我看这个数今天肯定不一样了,其实我们那届政府就有十年房屋计划,也有一些短期、中期、长期的土地供应计划,包括一个大规模的填海计划。在边陲的郊野公园,生态价值很低的地方,我们准备碰一下这个“老虎屁股”。

记者:哪只老虎的屁股?

梁振英:就是郊野公园。那个时候说服了环保团体,请了香港房屋协会,房屋协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它只提供一些公营房屋。请他们委托有关的专研社去做调查研究,看看这一小块(土地)是不是能够建公房,不是卖给地产商,而是建公房。

那时,我们本来以为会有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后来也算是克服了。事在人为,我看香港接下来的土地供应,包括住房用途的土地供应和非住房用途的土地供应,都必须狠抓。

比如说(土地供应)要走各种程序。在司法方面,如果一位老先生到法院去,他申请司法复核,说这块地特区政府不应该拿来做什么用途,在法院里面排队。 只要一排队这个事情停下来了,而且往往排队的时间还比较长。这些都是不在特区政府能掌控(范围内)的一些制度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要考虑一下,有没有一些地方应该修改的。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02

谈贫富差距:曾“破天荒”在香港成立扶贫委员会

封面:当时您就任行政长官的时候,中央对您有些什么样的特别的嘱咐吗?现在回过头来怎么看?

梁振英:中央给我,现在也给其他三位行政长官,根据《基本法》,有很大的高度自治权利。其实我们做工作的空间比《基本法》里面写的更要大,我那届(政府)提出四个工主要工作方面:房屋问题、贫穷问题、老年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些中央都非常认同,非常支持。

这个贫穷问题,在我上任之前,香港社会大范围不认为香港有贫穷问题。我说不是,你到香港的大街小巷去走走,到香港的居民点去走走。所以我当年成立一个扶贫委员会,这个对香港来说是破天荒的。

而且在社会福利上,大大提高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这些工作当时在构思的时候,周围有些人不同意,他可能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做起来很难。但真正做下去,总有些成绩,(扶贫)问题我就必须坚持。

其实中央对历届特首他领导的政府,还有整个社会的这个期望都是相当公开的。

03

谈港交所收购伦交所失败:香港还有哪些优势?

封面:您肯定也关注到了伦交说拒绝了港交所的收购的要约,而且给的这个理由其实跟香港的政治稳定有关系的,您怎么看?

梁振英:这很难说,因为我完全没有参加这个事情,对双方怎么谈判,这个我不清楚。当然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当选成为特首的时候,还没上任,我就委托了查史美伦女士,就是今天港交所的主席。

梁振英:作为金融发展局的主席,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呢,那么我们就发现了很多可以做的地方,譬如说飞机租赁。全世界现在有两个主要的飞机租赁中心:一个是新加坡,一个爱尔兰。

其实这个世界需要远不止两个,我们现在去跟这些国家去争一下,会发展得不错。

大家不一定能想得到,原来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发展,可以发展的(领域)还有很多很多。

过去一段时间呢,我跑内地跑的比较多,内地有些省自治区提出,要我去看看,从贸易到金融到物流。甚至去宁夏的时候,宁夏提出说它想跟香港发展在葡萄酒贸易方面的联系。

种葡萄是一产,酿酒是二产,这个线路(保持)不动,但是三产方面包括葡萄酒的贸易、品牌等,这些香港应该说是有优势的,所以香港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还是有用的。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04

香港VS内地:要错位发展

封面:现在有人担心说香港的发展过度强调服务贸易,它确实也变成一个强势地位,但是产业高度的单一化、空心化,您认为是可以通过跟内地的合作补足?

梁振英:肯定的,比如说几个月前我到山东和香港的港区,我说青岛刚刚在这个集装箱处理量上超越了香港,青岛排第七、香港排第八,但是一个航运中心的工作不仅是做集装箱,不仅要在码头上做工作。 伦敦是全世界最大的也是最赚钱的航运中心,人家做什么?船舶的买卖、租赁、保险、融资,还有相关的法律服务。

封面:高端的(服务)?

梁振英:高端的(物流中心),它没有港口,它坐在办公室里面做的,人均产值很高,香港过去几年就往这个方向走。 所以我在青岛说:青岛现在超过了香港,但是香港和青岛可以在高端海事服务业方面合作。

国家十三五规划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支持香港巩固与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还有运输中心地位。要是今天在码头上干活的一个卡车司机退休的时候,他把卡车留给他儿子和女儿,他儿子和女儿再当一辈子的卡车司机,这个家庭没有进步。要是全香港的家庭都这样的话,我们香港没有进步。 反过来说,要是当这卡车司机退休的时候他儿子或女儿成为一个海事法的律师,这个家庭就有进步,我们社会就有进步,这就是提升。

不管我们GDP的增长,(香港的经济增长是)相当于1%到3%,内地的(增速有)7%或8%。香港对国家的发展、对内地城市的发展都是有用的,这也是我们的错位发展。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05

不要用内地的GDP增速来评价香港

封面:2000年的时候,香港的GDP用人民币计算是13000多亿,几乎是内地四个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总和,当年香港比那个总和还多。 可是逐渐逐渐的,上海、北京、深圳(GDP)都超过了,广州也超过了香港。

梁振英:香港现在的人均GDP已经相当高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世界上这么多的经济体、国家和城市,过去二三十年里有内地城市这种GDP增长速度的,所以用内地这个标准来比较香港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比较(对象)。

记者:不是香港弱了,是内地变强了。

梁振英:内地(发展)太快了!

香港这个地方不管GDP增长多少,其实还是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一个比较安稳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 同时我们还是希望,能在发展过程中更好的支持、配合内地的发展。

封面:很多走上街头的人,可能就因为文化水平、出身等原因,他没有机会参与到高端产业中和内地融合(发展)中,他觉得自己的生存机会被剥夺了,尤其很多青年人。

梁振英:年轻人的生活生计有两头:一头是他的收入,另外一头就是开支。开支这一头,最难的就是房屋问题,这个我们刚才谈过了,其实在另外一头就是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各种教育程度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有就业问题,香港长期以来是全民就业的。而且他们的工资增长(幅度),比台湾要好得多,我们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多元的就业机会。我们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多元的就业机会。

比如说律师,律师是一个大家觉得高尚的专业,但是很多年轻的律师朋友都说他们收入能够给他换取的生活水平,跟律师的社会地位不匹配。这个(又涉及到)我刚才说的关于住房开支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现在的律师毕业之后,他们有的做商业法律服务,有的做一些刑事法,有的做一些民事法等,会出现过度竞争,费用上不去,收入上不去。要是我们能够把一部分的年轻律师培养成特殊行业的律师(例如飞机租赁领域的律师),就不会出现供过于求、(律师)收入上不去的问题。

封面:所以还是要创新?

梁振英:对,要创新,这些(新兴领域)的附加值高一些,使得他们的收入,还有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好。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06

谈香港年轻人就业:跨过港珠澳大桥去造飞机

封面:您也说了国家机会很多,但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经过这个事件,似乎香港民众跟内地民众互相之间的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

梁振英:我认为我们要加大力度去做两地青少年的交流。 两年前,我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叫大湾区香港中心。 今年三月份我办了第一个团,叫“大湾区散游计划”:一个半小时到大湾区内的这些广东城市,然后当天回家。 去中山、去珠海、去顺德这些地方走一趟,然后早上去,晚上回家吃饭,不必带行李,不必在外面过夜,父母放心,这个费用很低。

封面:您认为真正改变青年的就是让他多去看看。

梁振英:不能说是改变不改变,而是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就业环境、事业发展环境,不能局限于一个城市,不能局限于一千平方公里。

我们科技大学今年就有第一批毕业生念航天航空工程的,这批学生非常优秀,他留在香港就是到飞机场去维修飞机了。如果他愿意从机场多走一步,跨过港珠澳大桥到珠海,他就可以去设计、生产全世界最大型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号。

香港人到大湾区有个地理上的方便,到中国大陆其他地方还有政策上的方便,有语言上的方便。两文三语(笔者注:两文三语为香港政府推广的语言政策,两文为中文和英文,三语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这个就是香港的优势。

所以我们希望做到是什么?是你自己去走,自己去看。第一次我可以提供一些赞助,我可以给你做一下安排。第二次,你和朋友随便去,自己看,自己选择。

作为前任香港特首,梁振英非常关注香港年轻人。在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及是否会对这一代年轻人“恨铁不成钢”?他非常诚恳大度的表示:“他们(年轻人)有一些是被误导了,可能是由于他们看问题角度和人生历练,和我们这一代人不一样。”

“我还是非常关心他们,也愿意跟他们交流。”这位活跃在香江两岸、走访了祖国各地的优秀政治家依然对香港年轻人抱有期待,拳拳深情,跃然纸上。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上集回顾:封面|凤凰独家专访香港前特首梁振英:还原真实的香港

更多内容,请查看凤凰网财经《封面》专题

独家|梁振英:香港,路在何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